價格不菲的Gucci腰帶是真是假?兩個平台給出了兩個檢驗結果,真相到底如何?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其在唯品會購買的Gucci腰帶,被得物等平台鑑定為假貨。相應報道還指出,截至4月6日,這批所謂“問題皮帶”涉及的數量已達133條,涉及金額近33萬元。此後,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相關平台亦接連發聲,略有“剛”起來的意味。
4月7日,唯品會和得物先後通過官方微博對外發聲。唯品會表示,其留意到個別用户關於Gucci腰帶的反饋,經內部調查核實,該批Gucci腰帶由唯品會在海外直採,採買鏈路清晰可靠且合法合規,確保正品。晚些時候,得物表態,其對相關用户提供的Gucci腰帶進行了複核。經核查,相關用户所提供的Gucci腰帶在得物鑑別結果為非正品。
這批Gucci腰帶到底是真是假?目前來看,這已然成了一樁羅生門。記者注意到,4月8日傍晚,唯品會二度發聲,表示用户的退貨送檢結果顯示,相應商品符合品牌/製造商公示的技術信息和工藝特徵。
(圖片截自唯品會官方微博)
4月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進一步採訪了得物方面,不過截至發稿,該公司並無進一步回覆。
真假Gucci“羅生門”
據《紅星新聞》報道,3月中旬,有消費者發現唯品會自營店售賣的Gucci腰帶正在打折,官網原價3300元,在唯品會購買只需要2549元,消費者立馬下單了一條。但收到貨後發現尺寸不合適,對比後發現在得物App上轉賣還有一些利潤空間,因而準備在該平台上轉售。不過,經過得物App線上、線下的兩次鑑定後,消費者收到了該腰帶鑑定結果為假的消息。
據稱,遭遇類似情況的不止一人,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在唯品會所購買的Gucci腰帶後續在得物App上轉賣時被鑑定為假。另有消費者還在優奢易拍上進行了再次鑑定,結果也是假。
此後,消費者建立了維權羣。紅星新聞的報道指出,截至4月6日,“唯品會Gucci售假維權羣”已有140餘人,涉及金額達33萬元。且有部分消費者已經向廣州互聯網法院提起訴訟申請,要求唯品會假一賠三並道歉。
4月7日晚間,唯品會通過官方微博發聲稱,其確保該批Gucci腰帶為正品。“我們也對該批次貨品進行了抽樣送檢,所送樣品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廣東有限公司鑑定通過。【證書編號219900440005059/60】。此外,每一件Gucci腰帶上設有唯品會的正品防偽扣,可避免有其它不可控的風險發生”。
唯品會方面還表示,為了打消用户的顧慮,其將再次委託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廣東公司對這些商品進行鑑定。如消費者仍對商品有顧慮,可以聯繫唯品會的客服專線,其會一一為消費者跟進。“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對商品有疑慮時,可選擇有鑑定資質的權威鑑定機構進行鑑定,未有鑑定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或平台出具的鑑定報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為判定商品真偽的依據”。
4月7日晚間,得物也通過官方微博對此事給出了説法。在表示經核查,相關用户所提供的Gucci腰帶在得物鑑別結果為非正品的同時,得物還貼出了對用户所提供的Gucci腰帶的鑑別情況。內容顯示,得物將相關用户提供的該款Gucci腰帶通過第三方鑑定平台進行鑑定,其中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的鑑定結果為樣品為仿品,PONHU線上鑑定出具的結果為不符合品牌工藝,優奢易拍線上鑑定的結果為未通過,品奢線上鑑定的結果也為未通過。
4月8日下午,《國際金融報》記者曾就此採訪了唯品會方面,其表示稍晚會再度發佈進一步説明。當天下午5點多,其繼續選擇了通過官方微博發聲。
唯品會指出,有用户在唯品會購買了Gucci腰帶後,持某App“鑑別未通過”的截屏或短信向其提出了退貨要求。出於保障用户體驗的考慮,其為部分有退貨訴求的用户辦理了退貨。4月1日和4月3日,唯品會分別收到了2件退貨商品。4月5日,其將這4件商品送達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廣東公司進行鑑定。4月7日,唯品會收到反饋,結果顯示這4件商品符合品牌/製造商公示的技術信息和工藝特徵。
目前,關於此事,得物方面並無進一步表態。
究竟該信誰?
同款產品,不同的鑑定結果,這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高度關注。事實上,於電商渠道,因過往出現過的一些案例,所售奢侈品的真假一直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據中新經緯報道,對於此事,Gucci方面在接受其採訪時稱,公司只保證在品牌直營、官方網站等官方渠道販售商品為真品。而在Gucci客服提供的線上、線下官方渠道中,唯品會並不在列。《國際金融報》記者於今日也輾轉聯繫上了Gucci方面的相關人士,但其並未就此事作出進一步回應。
一位對奢侈品領域瞭解頗多的資深第三方人士今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這一事件上,首先可以看Gucci和唯品會有沒有相關的銷售協議安排,其次可以繼續看是不是他人寄售的商品,如果都不是,貨品的真假是有理由懷疑的。
該人士還表示,目前,奢侈品的鑑定並不是一個成熟的系統,即便通過產品檢驗,也不能真正表明商品是Gucci工廠生產的以及是Gucci官方渠道銷售的。不過,奢侈品一般都會附有一張類似“身份證”的卡,可以通過這張卡查驗真偽。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一事件上,得物和唯品會都是商業機構,不能自行鑑定產品真假,兩個平台都自行委託了第三方檢測機構,但這不屬於司法鑑定,都不能保證結論是完全客觀、準確的。如果走司法鑑定程序,一般需要爭議雙方共同委託或者法院指定一家有資質的司法鑑定機構,根據鑑定結論來判斷商家及唯品會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現在消費者也難以判斷產品真假,如果要維權,只能先起訴,然後申請司法鑑定。”他表示,消費者也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由市場監管部門去調查,包括委託司法鑑定機構進行鑑定。
記者:王敏傑
編輯:沈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