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消費!還是消費!今年到現在,消費兩個字應該是被提到過最多次的。各種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從年初到現在也是層出不窮。
為什麼當下消費那麼重要?
如果以金融的視角看待當下的情況,就會發現,消費已然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唯一動力了。
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的今天,外圍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從最近的經濟數據上也能看到這一苗頭,11月份,中國海關公佈的10月份進出口數據低於預期,環比9月下降的7.5%,同比下降了0.3%,雖然目前我們還在大量出口,但一些大型零售商,都開始逐漸減少從中國的採購量,外需已經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
在歐美試圖重構供應鏈之後,外需現在已經變得既不穩定,又很難持續,未來想要扛起經濟增長的大旗,也只能靠內需了,説白了也就是消費。
當然了,高層也早都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在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努力,不過效果卻有點不如人意,國內消費是怎麼刺激也刺激不起來,要説原因,也不是國人不喜歡消費了,而是不能和不敢消費了。
如果把居民的錢包當成一個蓄水池,那工資就是進水口,消費就是出水口,之前是蓄水池裏有水,進水口也在不停的流入,那出水口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流出了。但是疫情三年,很多人的進水口被堵了,眼看着蓄水池裏的水越來越少了,那人們的出水口只能越關越小了。其實説到底,本質原因還是普通人兜裏沒錢。
通過中國工資收入報告可以發現,工資收入佔GDP的比重,也就是初次分配,我們只有42%左右,國際上是65到70之間,這就説明了我們工薪階層的收入太低了。普通的工薪階層沒有錢,那消費靠誰?靠富人嗎?其實富人消費的貢獻極其有限,普通人才是消費的主力軍。
打個比方,比如有一家公司賺了一個億,要是這一個億都進了老闆的口袋裏,就算他每天山珍海味,也消費不了這一個億。但如果要是把這一個億以獎金的形式平均分給 1萬名工人。別説奢侈一把了,就是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一個月也就花個差不多了。這不僅説明,普通人才是消費的主力軍,能直接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還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經濟學家説,現在一定要讓普通人變得有錢,不然經濟問題無解。
邏輯是這麼個邏輯,但怎麼去做又是一個問題。在蛋糕不夠大的時候,要想給普通人多分一點蛋糕,就註定有些人的蛋糕會變少,所以,雖然知道增加普通人的收入,才是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不過實施起來,卻是一個道阻且長的事情。
正如易經裏所説的,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