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全球 大拋售文/慧淨
王五在新加坡打電話告訴我,他前幾日去泰國曼谷旅遊被狠狠地宰了一把,當地的物價已經全面瘋漲,使得他消費大超預算。
王五回到新加坡上課時,心情已經很不好。雪上加霜的是,昨日他持有的穩定幣USDC暴跌,從1美元跌至0.87美元,目前在0.94美元附近,資產蒸發6%以上。
USDC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是Circle公司發行的一種類似“美元”的加密數字貨幣,在幣圈裏地位類似“銀行存款”。
據新浪財經報道,Circle公司的股東有IDG資本、高盛、百度、中金甲子、光大控股等全球知名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USDC以外,美國納斯達克指數、英國富時指數、香港恆生指數、中國A股指數、比特幣指數、以太坊指數等均在近期出現不同程度的拋售。
全球金融市場,一夜之間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勢頭,拋售為什麼突然集中爆發?
我個人認為是,美聯儲這隻蝴蝶扇動加息的翅膀太快了,使得部分金融機構發生了擠兑,引起了這場全球大拋售。
3月11日,美國硅谷銀行被加州監管機構凍結資產,並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成為美聯儲本輪加息以來第一個倒下的銀行,但願也是最後一個倒下的銀行。
據美國法律,硅谷銀行每個賬户只有25萬美元受到賠償保護。
假設上文的Circle公司在硅谷銀行的賬户裏存款33億+美元,將來只能得到少的可憐的25萬美元,其餘的33億美元可能就要遭受極大的損失。
甚至可能發生最壞的情況,硅谷銀行的一千多億美元存款可能就此人間蒸發,憑空消失。
硅谷銀行自3月9日被爆出有流動性危機,至宣佈破產倒閉,合計不到3天時間。
按照A股的説法就是硅谷銀行股票還沒來得及“ST”,就直接破產退市了,嚇得投資者紛紛拋售同一板塊尚在交易的其它股票。
硅谷銀行的鐮刀狠起來,把韭菜連根拔起,連華爾街的VC、PE們都害怕,甚至驚動了美國總統拜登。
數據來源:網絡,侵刪
銀行的業務錯綜複雜、十分龐大,而且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美聯儲加息週期內,銀行發生風險時更容易放大,更容易傳導,也更容易引起全球系統性拋售的風險。
可以從單一角度和全局角度兩個方面來進行邏輯的解釋。
首先從單一角度來看,美聯儲加息時,銀行存在風險,並且容易發生擠兑和拋售的邏輯並不複雜,就是資產和負債的久期不匹配,簡化下其中的邏輯。
前些年,美國利率環境寬鬆,普遍是接近零利率,某銀行吸收了大量零成本的存款,比如創投類科技公司的存款、幣圈投資公司的存款等。
某銀行作為銀行,也是要賺錢的,它怎麼盈利呢?
某銀行就把這些0%成本的存款,買入了利息在1.5%的“5年期以上的定期理財”,這樣它就可以吃利息(利差)來盈利。
然而美聯儲2022年3月開啓連續加息,目前預期目標利率已經突破5%,某銀行的理財大幅浮虧,類似2022年四季度國內銀行的理財淨值下跌。
同時,某銀行的客户看到其它行給的利息更高,或出於其它原因要求從某銀行取款。某銀行賬上現金不夠,就賣了利息在1.5%的銀行理財,浮虧變成了實際虧損。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引來了某銀行客户的集中擠兑,而擠兑又引發了銀行集中拋售持有的包括股票、債券在內的投資組合,某銀行三天後破產倒閉。
總結一下就是,
銀行包括保險、信託等在內金融公司的生意模式基本是靠“利差”:低利率吸收短期的存款,放高利率的長期貸款或買高利率的定期組合。加息時,銀行吸儲成本(負債成本)上升,資產收益下降,資產負債率快速爆表,容易引發客户的擠兑,破產風險加大。
接下來,我們再從全局角度來看,銀行流動性危機引起的全球拋售邏輯往往比較複雜。簡單解釋就是恐慌情緒有可能會蔓延,擠兑有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進而引起全球系統性拋盤風險。
用三個場景,來進行演繹。
場景1:擠兑是連鎖反應嗎?
穩定幣USDC(USD Coin)發行商Circle對外宣稱,硅谷銀行是Circle使用的六家銀行合作伙伴之一。
硅谷銀行的倒閉使得USDC的投資者大量贖回,引起USDC價格下跌;Circle公司可能不得不從其它五家銀行提取大量現金,來應對投資者對USDC的贖回。
那麼,Circle合作的其它五家銀行是否備有足夠的現金呢?會不會引發更多的銀行受到衝擊呢?
場景2:初創科技公司行業會出現大面積倒閉嗎?
硅谷銀行的客户有相當一部分是初創公司,這些公司遍佈美國、中國等全球大多數個國家,這些公司都遭遇了硅谷銀行拔網線,無法取出現金。
這些公司的錢都是用來進行項目推進、工資發放、物業繳納等。有的公司下個月交不起房租,都有可能被趕出辦公大樓。
那麼,全球各地有多少初創科技公司會因此解散、倒閉?
場景3:廚房裏會有其它的蟑螂嗎?
硅谷銀行這次短時間內破產倒閉,雖説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投資組合“理財產品”的虧本拋售,看似是軟着陸,實際上則是重創了客户對整個銀行業的信心。
硅谷銀行本來是可以通過出售更多的“浮虧”理財,應對贖回要求,就好比股票跌停時,起碼有跑的快的資金可以跌停板出貨,硅谷銀行根本不給你任何機會,直接停牌破產退市。
不過,硅谷銀行的CEO卻在破產前套現近2500萬元。類似恆大危機前,領導們提前兑付,贖回資金。
那麼,硅谷銀行其實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程度上有兑付能力,卻直接拔網線行為,會不會引起客户對富國銀行、摩根大通等整個美國銀行失去信任,引起集中拋售。
概括一下,我個人結合《伯南克論大蕭條》裏的觀點認為:從全局看,銀行作為金融系統裏最重要的一環,在風險來臨時,是最應該第一時間救助,而不應該輕易破產,否則,容易產生流動性危機,引發全球大拋盤。
數據來源:網絡、侵刪
最後,我個人認為,美聯儲並不會因為硅谷銀行倒閉事件,而暫緩加息節奏,更不會立即降息,但是銀行倒閉一家的衝擊卻可能很快就會過去。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美聯儲加息越快、越高、保持的時間越長,銀行倒閉兩家、三家甚至更多家的風險就會增大,比如英國的養老基金、瑞士的瑞銀集團UBS等,那時全球的拋售衝擊一定很難消退。
這種衝擊甚至有可能把全球經濟拖入“死亡螺旋”,墜入大通縮、大蕭條。比如最近流傳的一個關於新能源的段子:
碳酸鋰價格持續暴跌,在等正極材料廠給單子,正極材料廠在等電池廠給單,電池廠在等車企給單,車企在降價等消費者買單;然而消費者都套在了新能源賽道的股票上...
因此,我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從兩個思路來考慮未來的規劃:
一個思路是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加大配置現金、3A同業存單等流動性強的資產;
另一個思路是刀尖上跳舞,檢查有息負債、貨幣/債務等財務的流動性指標,避開成長賽道、關注低估值、高分紅類債券的價值賽道,可以在風險來臨時活下來,在風險結束時獲得回報。
無論選取哪種策略,流動性緊張導致的全球拋售衝擊都不容小覷,要做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備戰準備。
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