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半年狂跌42%,基金份額卻暴增155%!哪來的神秘資金?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財經

(原標題:什麼情況?半年狂跌42%,基金份額卻暴增155%!多隻互聯網基金獲巨量申購,哪來的神秘資金?可以抄底了?)

互聯網巨頭的股價陰跌,吸引了大量資金申購相關ETF。

在淨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多隻跟蹤互聯網科技指數的ETF基金,迎來巨量資金“抄底”,部分性質為QDII的ETF基金儘管淨值大幅走低,但卻迎來百億資金申購。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部分資金希望藉助相關基金產品抄底跌幅嚴重的科技巨頭。這一類似情況也曾在數年前出現過,一隻油氣類的指數型QDII基金,在油價開啓下跌趨勢後淨值出現腰斬,而腰斬的同期份額規模卻增長超過130倍,顯示出資金將該QDII作為抄底油價的工具。

不過,目前在海外上市的科技巨頭股價反轉尚不明朗,就目前的基金淨值看,抄底相關基金的資金或面臨不小的虧損壓力。但部分基金經理強調,雖然互聯網監管僅僅行至中途,但考慮到大多數互聯網龍頭股價已顯著下跌,部分互聯網標的已進入中長期的合理配置區間,逢低佈局產業互聯網、AI科技等領域領跑的互聯網龍頭在中長期也是極具性價比的策略。

基金越跌資金申購越猛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中概互聯ETF的份額規模僅為40億份,而在6月末,該數據已攀升至102億份。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概互聯ETF是市場第一隻跨多個市場的ETF,跟蹤標的為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主要覆蓋的股票均為在中國市場赫赫有名的一線互聯網巨頭,在一系列因素的背景下,該指數覆蓋的股票今年以來下跌嚴重,中概互聯ETF最近六個月的淨值更是大跌接近42%。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恆生互聯網ETF上。儘管淨值最近六個月大跌37%,但該ETF的份額規模從一季度末的82億份大幅增加至二季度末的108億份。恆生互聯網ETF所跟蹤的指數,主要反映恆生綜合指數里主要經營資訊科技業務成份股公司的表現,其重倉股包括美團、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然而此類股票也正是年內港股股價下跌的重災區。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跟蹤上述互聯網科技指數的基金產品淨值損失嚴重,但考慮到覆蓋的股票均在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份額,在相關覆蓋股票大幅下跌的情況,一些資金可能尋求通過買入ETF來抄底互聯網科技龍頭。

基金淨值越跌,份額增加越多的情況,此前也曾在其他跟蹤海外市場的基金產品上出現,比如華寶標普油氣基金。

2014年9月30日,華寶標普油氣基金的淨值為1.1140元,隨着油價的持續下跌,華寶標普油氣基金到2016年3月31日的淨值,已只剩下0.4950元。但是它的份額規模卻在基金淨值持續下跌中,快速增長。2014年9月30日的基金的份額僅為0.47億份,而到了2016年3月31日,它的份額規模達到驚人的65億份。

也就是説,基金淨值在18個月內下跌55%,但基金份額規模卻在同期瘋狂增長137倍。市場人士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在石油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資金將該基金產品作為抄底油價的一種工具,因此出現越跌越買的現象。

藉助ETF抄底短期或面臨虧損壓力

不過,從港股市場七八月份的表現看,在第二季度藉助ETF抄底在海外上市的互聯網科技股,在短期走勢上可能還要承擔不小的壓力。

以中概互聯ETF為例,該基金在第二季度期間迎來百億資金抄底。該基金的淨值在6月30日為1.9286元,而到了8月13日,該基金的淨值已經跌至1.4884元。上述百億抄底資金理論上看已經被套,虧損幅度或達22%。

港股科技巨頭的股價表現與機構投資者在今年年初的期望大相徑庭。

國內一位關注港股市場的基金經理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2021年海外權益市場主要的機遇在於——港股在海外貨幣政策寬鬆和弱美元,疊加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同時國內信用環境偏緊,在上述多重利好支撐下,預計港股迎來盈利提升和估值回升的行情。

從數據上,部分大盤指數估值已明顯超過近些年均值,呈現“過熱”狀態。

Wind數據顯示,代表大藍籌的滬深300目前市盈率為16.87倍,超過最近10年12.09倍的平均水平以及12.05倍的中位數水平,已和2015年的牛市頂峯接近。

而從具體的行業配置情況看,在基金抱團最為兇猛的新能源方面,估值高企的狀況尤其明顯,截至2021年1月12日,最近一年新能源主題類基金的平均漲幅已超過99%。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經理及時兑現估值高企的新能源股票,部分基金基本完成調倉。

在今年年初,多位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基金經理,傾向於將更多的倉位,從A股移至港股市場。

“我調倉的核心想法是這些標的泡沫化成分比較大,我還是想組合不要波動太大,那些股票彈性都非常強,它進入泡沫化區間,我沒法把控。”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經理向券商中國記者指出,2021年A股市場的難度會大的多,新能源、半導體等上漲的邏輯很大程度上是估值擴張所驅動,但估值擴張不可能一直持續,相對於A股的高估值和基金抱團情況,港股市場的估值優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港股可能是今年基金獲利的一個主要來源。

而從今年年初的指數層面看,當時AH溢價指數為142處於較高水平,截至20年12月底恆指PE-TTM約15x,顯著低於全球其他指數估值;從行業個股層面看,多數行業AH兩地普遍還存在着較大的估值價差,港股公司看起來機會滿滿。

嘉實基金的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當時也強調,伴隨中概股回中國香港做二次上市,也慢慢的納入到恆生指數裏面去,現在指數的結構變得更加有成長性,港股具有估值低位、長期盈利向好、中長期流動性有望寬鬆和行業結構長期優化四大優勢,2021年港股投資機會大概率強於A股。

但現實情況卻令投資者極為失望,在港股市場擁有較大倉位的多個明星基金經理,年初至今的收益率虧損嚴重,而抱團的新能源板塊在2021年的抱團情況進一步強化,甚至包括教育基金、房地產基金、娛樂遊戲基金也將大部分倉位,在第二季度期間貢獻給A股的新能源,而新能源在今年年初被許多基金經理認為太貴。

科技巨頭股價反轉仍需耐心等待

港股市場畢竟涵蓋了國內優秀的科技巨頭,因此港股市場本身的吸引力不會因為股價下跌而改變,反而可能得以增強。即便在第二季度期間大量資金因參與抄底面臨一定程度的虧損,但拉長時間,港股投資或可出現曙光。

南方香港成長基金經理黃亮認為,港股資產的配置初衷既不應是抄底港股低估值,也不是擁抱全球市場龍頭。港股市場是“投資中國”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配置中國新經濟公司的重要選項。第一,港股和美股是新經濟企業上市的重要陣地;第二,海外市場中,港股相較美股市場的優勢已經愈發明顯;第三,過去兩年,得益於港交所改革,眾多優質的新消費、創新藥和互聯網公司登陸港股市場進行首次上市,已經形成了明顯的板塊聚集效應,並吸引更多優秀的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這些標的中部分公司具備長期的增長前景,也將為港股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平安證券則認為需要耐心等待港股的反轉,該機構強調,在南下資金與外資的大舉進出擾動下,港股在整體波動加劇的同時,行業輪動切換頻繁也成為了近半年的典型特徵。從近兩週行業表現看,大多數行業都是漲跌切換,甚至資訊科技、醫療健康、地產建築這三個行業連續兩週下跌,僅有原材料與公用事業連續兩週上漲。從背後的驅動因素看,原材料板塊的上漲是上游景氣度持續居高不下的必然結果,而公用事業的上行則是在港股整體不穩背景下其顯著的防禦屬性所帶來的優勢。往後看,上游原材料的行情得益於供給端低彈性與需求短期剛性的疊加尚未發生改變,採掘、焦化、冶煉等單位產能的利潤仍將保持高企。而公用事業在港股未來波動率仍將上行的背景下還是會獲得資金的關注。港股原材料與公用事業板塊的走強持續性值得期待。

對於港股其他領域,該行看好消費板塊的長期前景,特別是在“國潮消費”趨勢下收益的服裝、飲料、汽車、文娛、美妝等領域的長期發展空間。另外,雖然互聯網監管僅僅行至中途,但考慮到大多數互聯網龍頭股價已顯著下跌,部分互聯網標的已進入中長期的合理配置區間,逢低佈局產業互聯網、AI科技等領域領跑的互聯網龍頭在中長期也是極具性價比的策略。

中金公司指出,近期隨着市場企穩,南向資金也逐步企穩甚至迴流,與我們在《港股逐步進入“佈局區”》中的觀點一致,恐慌情緒釋放後,一些優質成長優質龍頭將迎來再配置機會。

該機構預計在居民資產配置和港股作為新經濟投資橋頭堡的雙重推動下,南向資金的長期流入趨勢仍將延續,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南向資金年均流5000~6000億人民幣,而公募基金有望貢獻2500~3500億人民幣流入,長期看,我們預計A股和港股的均衡配置比例可能為7比3,與兩地市值規模基本相當,較當前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