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丹昱)訊,6月底,“新式茶飲第一股”“生鮮電商第一股”集中登陸港股、美股,中國新消費品牌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
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2150”。上市後低開4.75%,截至收盤,跌13.54%,報17.12港元。
這一走勢與暗盤表現不一,6月29日晚暗盤收市,奈雪的茶漲1.77%,報20.15港元。奈雪的茶創始人趙林在現場表示,有機構提前透露將有大量散户拋售,但機構會抓住機會快速吸貨。
就在奈雪的茶登陸港股前,每日優鮮(NASDAQ:MF)、叮咚買菜(NYSE:DDL)均以處於發行區間低位的發行價登陸美股,新消費品牌負虧上市的隱憂開始顯現。
“持續盈利能力仍是羈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的主要障礙,未來的發展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二級市場的反應也能看出背後發展邏輯尚未成熟。”有券商分析師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
一級市場“熱捧”VS二級市場“冷靜”
公開招股以來,奈雪的茶熱度不減,其於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共錄得64.2萬人認購,超額認購431.03倍,國際發售部分超額認購17.18倍。由於在招股期間認購火爆,奈雪較原計劃提前一天關簿結束招股。
此次IPO,奈雪獲得了國內外資本的青睞。國際知名長線投資基金瑞銀資產管理,國內頂級的公募基金包括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以及建銀國際管理的乾元復興精選基金則是奈雪的基石投資者。
“以奈雪為代表的高端現製茶飲品牌,也是一個生活品牌,品牌延伸的空間非常大,我們看到,奈雪不少跨界聯名總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同。”奈雪投資人之一的深創投投資團隊認為,“同時,茶飲涉及的產業廣且深度深,比如茶葉、水果、食品、物流配送、商品流通等等,從需求端反向推動供給端的升級和迭代是擁有非常大的前景,這個是中國新茶飲未來能夠參與到的領域。”
事實上,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背後亦有不少機構支持。在同時披露招股書後,均得到老股東的支持。根據每日優鮮招股書,中金、騰訊、美國長線基金Davis Selected Adviser、元生資本以及元璟資本均參與認購。
同時,叮咚買菜現有股東Aspex 、Coatue、軟銀和老虎環球基金也將分別有意購買至多價值5000萬美元的ADS。
但在開盤後,每日優鮮跌跌不休,叮咚買菜緊急縮減籌資額。與備受投資人追捧的情景背道而馳。奈雪的茶也在登陸港股首日以破發收場。
“資本市場會更加理性,對於模式能否走下去有自己的判斷。”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二級市場的反應會更準確些,前期的融資或多為“講故事”,理性不足。
寄希望於市場擴張
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背後均受到盈利問題困擾。“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的核心原因是虧損過大,招股書公佈虧損率百分之幾十,所以認購併不順利”,新零售行業專家雲陽子認為。
但奈雪目前已經處於扭虧狀態。招股書顯示,奈雪的茶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由2018年的5658萬元大幅減少至2019年的1174萬元,進一步扭轉為2020年的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1664萬元。2021年一季度,奈雪共錄得收益人民幣9.59億元,取得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730萬元。
雖然奈雪此前出現虧損,但天圖投資管理合夥人潘攀認為,短期內盈不盈利和創不創造價值是不完全對等的。關鍵是能不能創造長期、可持續的價值。到今天看,特別多的公司市值給得很高。
潘攀認為,“首先它是一個創造價值的公司,第二它是成熟發展的公司,我們看奈雪也是這樣的角度。茶飲品類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從長期看,奈雪的茶一定會成為千億級的公司。”
奈雪的茶與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的策略基本一致,均是依靠擴張提高市場份額。奈雪方面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加密一線城市茶飲店數量仍是奈雪目前的主要展店思路,而奈雪PRO店成為其擴張主力。
據瞭解,開設一家標準奈雪店平均投入成本為185萬元,奈雪PRO平均投入成本為125萬元。招股書顯示,奈雪的茶未來計劃在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及35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其中約70%將規劃為奈雪PRO茶飲店。
據知情人士透露,發展奈雪PRO店原因之一是提高開店效率。“此前奈雪的茶店鋪對通風、上下水等後廚設施有一定要求,很難拿到星巴克旁邊或者商場一層物業,但奈雪PRO在將烘焙房去掉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
“奈雪PRO已經成為奈雪控制成本尋求利潤的重點,在路演中,奈雪PRO已經成為奈雪的主要故事。但改造店型只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步,想要規模化盈利還需要大規模擴店,在行業內佔據更多市場份額。”新零售行業專家鮑躍忠表示透露。
而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亦在招股書中表示,籌資將用於拓展市場、開發上游供應鏈能力和技術研發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説,生鮮市場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生鮮和即時電商是個無比巨大的市場,隨着消費升級的持續發展,滲透率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紅杉中國合夥人劉星表示。
雖然“生鮮電商第一股”“新式茶飲第一股”之爭落幕,但國內新消費品牌的資本故事不會結束。
“隨着市場空間被逐漸打開,國人對國民品牌的認可度不斷提升,餐飲、快消領域的新消費品牌將迅速擴容,會有更多品牌登陸資本市場”,雲陽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