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董少鵬:用聳人聽聞的內容,把公眾“引流”到生意上,這必須制止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由作者董少鵬授權轉載。近日,由網絡“大V”黃生實際控制的喜投網因違法吸儲被深圳公安立案調查。打着“財經評論”名義招攬理財客户的黃生,走到這一步並不意外,他從出道時就混淆了“公共評論”與“營銷評論”的差異。筆者曾經當面批評他一驚一乍、虛張聲勢的文風,並向監管部門指出過他營銷情緒的問題。

黃生的大多數文章都使用諸如“血洗”“大絞殺”“今夜全球無人入睡”等極為誇張的題目。這類方向與財經評論的屬性是相背離的。其目的是用聳人聽聞的內容把閲讀者的注意力“引流”到公司的生意上。粉絲去買黃生的投資產品,看似願者上鈎,實質上擺脱不掉其惡意營銷的本質。一些投資產品會請影視演員站台,而黃生是自己給自己“造台”。

根據深圳警方通報,黃生的公司自2014年開業以來,6年間交易金額達到40多億元,其主要方式是吸收存款、對外放貸,兼顧債權交易。截至目前還欠投資者6.25億元人民幣。

盤點黃生出品的文章、帖子、視頻,可以發現,他擅長用新聞事件搞情緒渲染,對那些關心國家命運,又有一定投資需求的人羣精準營銷。無論大小事,在他的評論中都很“驚天動地”,似乎隨時會有“大事變”。之前他曾渲染“中國將走向大危機”,大概是看到這樣做空間不大,近幾年迅速轉變為渲染“中國之外將有大危機”,同時在文章和視頻中加入一些虛誇的“民族自大”的內容。早期黃生主要分析黃金價格走勢,後來就無所不包了。在其文章的中後部分,切入對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等粗線條分析。再之後,把粉絲引到“黃生課堂”聽課,繼而帶入他的核心用户羣,到喜投網購買投資產品。

這種借“公共評論”之名搞“情緒營銷”,並與金融投資相結合的做法十分有害。公共評論的功能是秉持公正理性原則,分享對事實性新聞的見解,評論者以獨到理性分析獲得讀者的肯定,而情緒化營銷則是為了贏得粉絲而不斷出招,難免博出位。如果不是靠金融服務本身,而是靠某種認知情緒來吸引投資人,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金融平台的風險控制。而且,黃生的投資服務平台與其“大V”的公共評論行為相互反覆作用,會使這種“錯位效應”不斷強化。

“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指的是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做公共事務管理與個體經營活動兩件事,必須選定一個定位。同樣,在媒體機構裏,也有將新聞採寫與經營活動分開的規定。像黃生這樣的所謂網絡“大V”,把公共評論與自身經營活動一鍋燴,本質是侵害公眾利益。特別是打着“愛國”旗號搞情緒營銷、理財營銷,就更容易催生經營怪胎了。

所以,如何把網絡“大V”做公共評論和個人經營活動區隔開,應當作為社會治理的一個課題加以研究。網絡“大V”也應當加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