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中介“釣魚”獲客仍在持續 銀行密集排查風險隱患

不法貸款中介整治行動已開展近一個月,地方金融機構正在密集摸排風險隱患。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段時間以來,已有包括長春農商行、安溪農商行、沙縣農商行、德化農信聯社、將樂縣農信聯社、和平農商行在內的至少20家金融機構陸續發佈公告,就不法貸款中介亂象治理工作進行部署,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多家金融機構提醒稱,在正規的銀行貸款辦理流程中,除了收取合同約定的貸款利息以外,無須支付“中介費”“介紹費”“茶水費”“服務費”等任何名目費用。

從源頭排查不法中介

嚴厲打擊不法貸款中介亂象,地方金融機構正在行動。3月初,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銀保監局、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深刻認識不法貸款中介亂象的嚴重危害,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牽頭的專項治理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工作方案,部署開展為期六個月(2023年3月15日-9月15日)的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

如今,整治行動已開展近一個月,4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段時間以來,已有包括長春農商行、安溪農商行、沙縣農商行、德化農信聯社、長汀縣農信聯社、福建連江恆欣村鎮銀行、將樂縣農信聯社、和平農商行、晉城農商行在內的至少20家金融機構發佈公告進行風險警示,亦有金融機構召開會議,就不法貸款中介亂象治理工作進行部署,將專項治理行動作為今年重點工作任務。

不法中介“釣魚”獲客仍在持續 銀行密集排查風險隱患
不法中介“釣魚”獲客仍在持續 銀行密集排查風險隱患

在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中,多家金融機構表示建立健全防範不法貸款中介長效治理機制,強化員工行為管理,消除案件風險隱患。安溪農商行指出,做好“人控”,增強自主獲客意識。做好“制控”,規範信貸業務流程。做好“智控”,完善風險預警系統。做好“外控”,強化客户教育宣傳。德化農信聯社強調,深入摸排信貸管理風險隱患和員工異常行為,全面梳理、整改信貸管理和員工行為管理的短板與執行薄弱環節,構築良好信貸文化。

在推進長效機制建設方面,南靖農信聯社指出,強化自主獲客意識,加強對客户經理勝任能力培訓;強化信貸業務規範,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同時強化客户教育宣傳,公示舉報渠道。建寧農信聯社則提到,關注員工“八小時”內外的工作圈和生活圈,及時發現並制止員工與涉黑涉惡人員來往、與不良中介合作展業等行為。

在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看來,貸款中介的亂象由來已久,不法中介的相關宣傳話術精準切入消費者需求,隱蔽又非持牌,在實施推波助瀾的手段過後並沒有受到嚴重懲罰,助長了其囂張氣焰,此舉嚴重破壞了貸款市場的正常秩序,深入開展整治工作刻不容緩。

貸款中介“釣魚”攬客難禁

“劉姐,我是某某銀行渠道中心的,最近關注到您資質良好,現我行為您審批一筆低息貸款,您有需要嗎?”“王哥,關注到您在某某銀行做的一筆貸款馬上到期,現在能為您安排貸款置換業務,您可以瞭解一下……”

貸款推銷電話無孔不入,貸款中介通過違規渠道非法購入消費者信息,再通過人海戰術撥打大量電話,從而向有意向的消費者推銷貸款。今年4月末,琳琳(化名)在銀行申請的20萬元消費貸即將到期歸本,由於手頭比較緊,她還差5萬元資金缺口。“最近一段時間我頻繁接到推銷貸款的電話,推銷人員很清楚地告知我的消費貸即將到期,問我需不需要置換貸款補充資金。”琳琳回憶稱。

“當我問及他們是怎麼獲取我的個人信息時,給到的回覆是因為此前申請過貸款,系統後台有我的信息備註。我知道他們是貸款中介,但由於資金短缺,讓我也動了想要通過中介貸款的需求。不過在詢問的過程中,推銷人員不僅表示要收取0.5%左右的服務費,還一再慫恿讓我增加借貸額度,變相加大我的負債,所以我放棄了。”琳琳説道。

雖然監管、金融機構多次提示風險,但不法貸款中介的頑疾依舊難禁。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貸款中介推薦的產品主要有兩種,一類為經營貸、另一類則為消費貸,首先通過人海戰術精準獲取有意向的消費者後,貸款中介便會提出低利息、再附加“綠色通道”等條件誘導消費者貸款,如此一來,缺乏金融常識又需要資金的消費者就會上鈎。

以一家地方性銀行消費貸為例,在貸款中介的口中,這家銀行推出的消費貸利率最低可以做到3.5%左右,但北京商報記者諮詢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該行人士介紹稱,“我行推出的消費貸產品從未與任何貸款中介合作,也並非貸款中介表述得這麼低,利率通常在5%-6%左右,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要相信貸款中介説的任何信息。如果想申請我行貸款產品,可以直接致電官網電話諮詢,或去所在地區的網點諮詢辦理,絕對不建議和貸款中介合作”。

為了向消費者明示風險,上述多家金融機構也表示,未與中介機構(含個人)開展信貸業務合作,所有貸款業務,均由銀行自行營銷辦理,從未授權任何中介或個人推銷貸款業務,也嚴禁員工參與民間借貸或充當資金掮客,參與過橋續貸等活動。

應壓實各環節主體責任

不法貸款中介通過假冒銀行身份,騙取消費者信任,向消費者推介貸款業務,並收取名目繁多的各類費用,更有甚者,要求消費者下載遠程操控軟件,誘騙消費者轉賬、匯款到他人賬户,既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損害了銀行的聲譽。

在為期半年的專項檢查中,《通知》提到,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開展自查,及時主動挖掘並報告不法貸款中介線索。各銀保監局要主動與公安司法機關聯繫,加強溝通協調與信息共享,主動將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的情況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建議,應強化監管,引導金融機構健全制度,梳理業務流程,壓實各環節主體責任;建立徵信系統,對違規使用貸款的個體記入徵信“黑名單”,並採取必要處罰等;同時,藉助信息技術提升貸後管理的效率。

“監管層面應通過跨部門聯動舉措,就近年來中介違規助推貸款亂象的舉動開展重點清理與打擊,對違規中介實施嚴厲懲罰以震懾市場。”蘇筱芮如是説道。

落實到消費者權益保護層面,多家金融機構提醒稱,在正規的銀行貸款辦理流程中,除了收取合同約定的貸款利息以外,無須支付“中介費”“介紹費”“茶水費”“服務費”“手續費”“包過費”“代辦費”等任何名目費用。如發現任何機構、個人虛假宣傳或索要中介費用、內部人員或內外勾結索要額外費用等問題線索,應及時舉報。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9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法中介“釣魚”獲客仍在持續 銀行密集排查風險隱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