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李婷
圖源:圖蟲創意
當地時間9月21日,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Kitty Hawk宣佈即將關停。
頂着谷歌的光環,以萊特兄弟的試飛地命名,Kitty Hawk的創業帶着新時代人類對天空飛行的夢想。打“飛的”或許不再是科幻片裏的情節,駕駛會飛行的汽車穿梭在城市樓宇之間的景象正在從科幻電影走向現實,城市空中交通的市場擁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傳統汽車企業、航空公司、互聯網企業也相繼入局,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走在前列。去年10月,小鵬汽車旗下小鵬匯天宣佈完成超過5億美元A輪融資,背後明星資本雲集,包括IDG資本、五源資本、紅杉中國、鐘鼎資本、GGV紀源資本、高瓴創投以及雲鋒基金等。吉利科技旗下太力飛車TF-1拿下了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頒發的適航證書,意味着其產品將能投入合法商業化運營,距離“上天”又近了一步。
但不可忽視的是,2020年,Kitty Hawk的部分業務線就因為難以找到商業化的路徑而關閉。飛行汽車距離真正的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飛行汽車還處在一個尷尬的時期。”汽車行業分析師、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告訴時代財經,不論是從相關配套政策,還是高昂的成本來看,飛行機車都還在初級階段,談應用落地和商業化還為時尚早。
飛行汽車真的來了
“飛行與汽車結合的產物就要來了,你可能會笑,但它一定會來。”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就説過這樣的話。
飛行汽車會是什麼樣的?垂直起降、可上高速、可停地庫,小鵬匯天在官方視頻用三個關鍵詞描繪了理想中的飛行汽車,既能像汽車一樣在公路上行駛,又能切換空中飛行。在現階段,更廣義的飛行汽車則主要是指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藍天賦予了人們想象的空間。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3000億美元,最初會轉化部分地面交通、飛機和公共交通的市場份額,到2040年將驟增至1.5萬億美元。
萬億美元的一片藍海,吸引了國內外諸多玩家紛紛佈局。據統計,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超過200家企業或機構在研發約420種型號的飛行汽車產品。既有像波音、空客這樣的老牌航空巨頭,也有大眾、現代等傳統汽車製造商,小鵬、吉利等造車新勢力也已經在這條賽道上大步前進。
小鵬汽車自2020年收購匯天科技後,在飛行汽車賽道上就一直保持高調前進的態勢。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小鵬匯天和創始人趙鵬力都保持每週高頻更新,一邊給網友科普飛行汽車的概念,一邊同步展示實驗飛行的實況。
小鵬匯天飛行汽車飛躍珠江 圖源:小鵬匯天微博
“這不就是大號的無人機嗎?”不少網友在小鵬匯天評論區留言。無論是從外觀上看,還是搭配無需乘客操縱的自動駕駛技術,飛行汽車比起汽車,更像是一台放大版的無人機。根據其展示的試飛視頻,駕駛飛行汽車橫跨珠江,只需要五分鐘。
小鵬匯天公開表示,旗下第六代飛行汽車將在2024年實現量產,且價格控制在100萬元以內,同時消費級產品也在研發中,預計售價與一台豪車相當。值得一提的是,小鵬匯天的產品與小鵬汽車還可以共享充電樁。
今年7月,小鵬匯天的首個飛行汽車試製工廠在廣州番禺落地,將主要承接飛行汽車在量產前的試製、工藝驗證和性能試驗的任務。
此外,吉利也通過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太力),併成立沃飛長空入局飛行汽車。太力飛行汽車TF-1率先拿下了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頒發的適航證書,在北美的預售價為28萬美元。
除此之外,今年7月,廣汽研究院也被曝出正在研發飛行汽車。據時代財經此前報道,廣汽研究院招聘的崗位包括飛行器結構設計責任工程師、飛行器起落架設計責任工程師、飛行器測控工程師、飛行器強度仿真工程師等崗位,月薪區間為2萬到4萬元。大眾汽車、現代汽車也在近期相繼發佈飛行汽車原型機。
各路企業爭相佈局,2022年也被外界稱為是飛行汽車的真正元年。
空中出租車最快明年亮相
“在市區能飛嗎?”“要駕駛證嗎?”“有停機位嗎?”當考慮到實際應用時,不少網友提出了更為現實的問題。
這也是飛行汽車現階段面臨的尷尬處境。
“目前飛行汽車仍然側重於飛行的功能,汽車相關的功能相對較差。”張翔向時代財經解釋,現在的飛行汽車與人們的想象還有很大差距,對於愛好者來説,購買小型飛機無論是從性價比還是飛行體驗上都更有優勢。
張翔表示,無論是飛行汽車相關設施,還是交通法規都處於空白階段,距離真正上路還有很遠,“如果要把飛行汽車開到機場才能起飛降落的話,那我為什麼不直接開一輛普通汽車?”
從政策層面來看,飛行汽車仍處在專注技術研發的階段。今年3月份,交通部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要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事實上,近幾年來Kitty Hawk都未曾推出過新的產品。上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還是2018年,Kitty Hawk披露了一款名為Cora的產品,並與波音公司合資成立公司Wisk Aero。在最初的設想中,Cora將被打造為空中的優步(Uber)。2020年,Kitty Hawk的部分業務線就因為難以找到商業化的路徑而關閉。
商業化落地方向也是整個賽道玩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在落地方向上,目前各家公司提出的方案更多傾向B端場景。
例如,小鵬匯天的旅航者在官方介紹中提到,可滿足城市內短途出行需求,同時可提供旅遊觀光、野外救援、醫療運輸等場景服務。吉利旗下的沃飛長空則將目標定位在低空出行與低空物流兩大市場。
目前來看,吉利已在在商業化運營道路上先行一步。在去年旗下企業拿下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頒發的適航證書後,其投資的德國企業Volocopter也計劃在2023年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證,並稱將於2024年在巴黎奧運會中投入運行。
Volocopter預計2023年底前在新加坡推出飛行出租車服務,此前公佈的票價約為15分鐘/300歐元(約2100元)。
這樣來看,儘管已有探路者倒下,但飛行汽車距離日常生活或許比想象來得更近,招之即停的空中出租車也許就在觸手可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