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宇解讀中國經濟半年報:為何能短時間內企穩回升?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16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石睿)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半年報15日出爐,上半年GDP同比增長2.5%,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

“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4.8%,可圈可點,隨後受到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衝擊的影響,4月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這就如同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遭遇戰’,我們採取的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時且得當,效應很快顯現出來,5月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6月份經濟企穩回升,最終二季度經濟實現正增長。”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接受中新財經採訪,對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解讀。

陳玉宇解讀中國經濟半年報:為何能短時間內企穩回升?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

中國經濟為何能短時間內企穩回升?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散發,不利影響明顯加大,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嚴重衝擊,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

從數據上看,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但到了5月,很多經濟指標止住下滑勢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由負轉正,增長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收窄4.4個百分點。6月份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月加快3.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轉正,同比增長3.1%。

在超預期因素的衝擊下,我國經濟為何能在短時間內企穩回升?陳玉宇分析主要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各地區各部門出台實施了強有力的宏觀經濟政策,出手快、力度夠,宏觀經濟政策體系表現出了應對經濟波動的能力,最終扭轉了經濟下行的預期。二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體量大、韌性足、有活力,市場參與者有信心。三是近年來為“去槓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所做的基礎性工作發揮了作用。

他進一步解釋,面對今年4月主要經濟指標下滑明顯的情況,市場最擔憂的不是短期經濟數據的下降,而是經濟指標下降會不會產生連鎖反應。但由於我們政府幾年前就採取了去槓桿、防風險的舉措,遏制了宏觀槓桿率快速上升的勢頭,這為應對二季度複雜困難的局面留足了政策空間;同時,應對新冠疫情兩年多,我國沒有采取“大水漫灌”的強刺激政策,因此,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並沒有給金融體系造成明顯衝擊。

中國為何不會出現歐美那樣的高通脹?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15日在發佈會上提到,二季度實現了經濟正增長,穩住了經濟大盤,成績來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滯脹風險上升,主要經濟體政策趨向收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陳玉宇認為,歐美國家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當中,採取了過於激進的刺激需求的宏觀政策,疊加國際市場上糧價以及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升,造成了多數西方國家通貨膨脹率上升,為遏制通貨膨脹,這些國家採取的主要辦法是收縮貨幣政策。在這個過程當中,高通脹國家的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外部需求、資本流向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隨着國際通脹壓力整體上升,國內對於價格穩定的擔憂也在上升。不過,陳玉宇強調,中國不會出現像美國等發達國家那樣的高通脹,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經濟還沒有回到潛在增長率水平,現階段不會出現需求高於供給的情況;二是這些年來中國一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為了短期經濟的波動,過度地使用貨幣政策工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7%,二季度CPI同比上漲2.3%。付凌暉表示,下階段,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可能會持續,但是我國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總體是充裕的,市場保供穩價的力度在加大,價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漲態勢。

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呈現什麼走勢?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頂住了超預期因素衝擊保持了增長,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呈現什麼走勢?陳玉宇表示,經受了二季度短期的下行壓力衝擊後,下半年我國經濟會回到健康、可持續的中長期增長軌道上來。

拉動下半年經濟繼續增長會有哪些關鍵點?陳玉宇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着力解決我國經濟需求收縮的情況;二是總結上半年防疫的具體經驗,平衡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問題;三是關注、解決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四是提升民營經濟的活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只依靠宏觀經濟政策的手段,短期內對經濟增長有支撐作用,而通過恢復、激發1.6億市場主體的活力,可以推動經濟走得穩、走得遠。從中長期看,提升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活力的任務仍然是任重道遠。”陳玉宇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26 字。

轉載請註明: 陳玉宇解讀中國經濟半年報:為何能短時間內企穩回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