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欲借殼回A股:“去小米化”成效未顯,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

華米欲借殼回A股:“去小米化”成效未顯,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

日前,億通科技公告稱,安徽順源芯科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為“安徽順源”)通過公司的股權轉讓成為其控股股東。安徽順源的控制主體為華米科技,交易完成後,華米創始人兼CEO黃汪將成為億通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業內普遍認為,華米此舉或為借殼迴歸A股,提升股價及市值。

在美股上市三年的華米,股價和市值未有明顯漲幅,且業績也被指過度依賴小米。一位行業觀察家表示,2020年三季度華米淨利潤降低,與小米減少出貨量,自身開始涉足智能穿戴業務關係較大。華米作為“代工廠”面臨着與小米自研產品的直接競爭,這將直接影響華米未來的營收狀況。

同時,華米所在的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內有華為小米,外有蘋果三星等巨頭領跑行業。“華米若想在巨頭們爭先湧入、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態勢下贏得一席之地,要優先構建自身的技術壁壘,加強產品‘護城河’才是關鍵。”分析人士表示。

華米美股連年低走,欲借殼回A股

1月5日晚間,A股創業板公司億通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王振洪將其所持億通科技的9077萬股股份,轉讓予安徽順源,此次轉讓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9.99%,總價款約為9.6億元。

交易完成後,安徽順源將成為億通科技控股股東。天眼查顯示,安徽順源的實控人為黃汪,即華米科技創始人兼CEO。

對於此次入股億通科技,華米科技在對外公告中提到,華米科技和江蘇億通期望在一起,利用億通科技進入中國國內資本市場的機會,長期擴展中國市場的醫療保健生態系統。

業內普遍認為,華米此舉或為借殼迴歸A股。

公告一經披露,引發了市場震動。華米當日美股收漲4.55 %至13.33 美元/股,總市值為8.26億美元。1月6日,億通科技股價開盤報7.9元/股獲一字漲停,單日暴漲20.06%,總市值為23.91億元。

2018年2月,華米科技登陸紐交所,為小米生態鏈首家在美上市企業,彼時發行價為11美元。上市近三年,華米股價一度跌至7美元,其最新股價為13.94美元/股,與發行價相比,漲幅不多。

華米欲借殼回A股:“去小米化”成效未顯,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

分析人士表示,從股價可以看出,在美股市場,華米科技並不為投資者看重。反觀迴歸A股或港股的中概股公司以及同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石頭科技,都已受到資本的追捧。

“華米此次借殼上市,是利用了美股同股不同權的特殊性,以及殼公司經營能力較差、估值較低的特點,這種方法可以讓審批流程縮短,企業更快回歸A股。目前,A股為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華米若能成功借殼上市,其股價及市值或能得到提高。”上述分析人士認為。

華米“去小米化”不易,仍過度依賴小米

在外界看來,華米始終承擔着小米手環“代工廠”的角色,小米手環的銷量決定着華米的營收能力。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間,小米可穿戴設備為華米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4.34億元、19.27億元、21.76億元、58.12億元,分別佔到其同期總收入的92.1% 、82.4%、59.7%、72.2%。

雖然華米早在2015年就嘗試推出自研品牌Amazafit以擺脱對小米的依賴,然而從財報來看,華米“去小米化”的進程仍然較緩慢。

2020年10月,華米科技宣佈,和小米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再延長三年。根據這一延長條款,在發展小米可穿戴產品方面,華米將保持現有的最優合作伙伴地位。

根據協議,雙方還將在可穿戴設備的AI芯片和算法的研發方面,建立最優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此前黃汪曾表示,華米與小米的可穿戴合同不存在獨家和排它協議,二者互為同等條件下的最優先的合作伙伴。

這一延長協議,再次將華米與小米綁定。“華米最初脱離小米,是為了獨立發展智能硬件業務,現在重新回到小米的‘懷抱’,也是因為其獨立業務仍未成氣候。”業內人士表示。

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華米營收22.35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為8110萬元,同比下降60%。華米科技CFO鄧成表示,淨利潤下降主要由於小米代工業務毛利壓縮所致,及疫情導致華米自有品牌出貨量減少。

一位行業觀察家分析稱,華米淨利潤降低,與小米減少華米出貨量,自身開始涉足智能穿戴業務關係較大。華米作為“代工廠”面臨着與小米自研產品的直接競爭,而這直接關係到華米未來的營收狀況。

有分析人士指出,華米要實現與小米的深度綁定,要麼雙方進行並轉,如股權交換,要麼小米收購華米。否則,雙方合作始終存在不穩定因素,這也是眾多小米生態鏈企業集體面臨的困惑。

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華米佈局大健康尋突圍

當前,智能可穿戴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期。Gartner數據顯示,預計全球2020年可穿戴設備的總銷售額為690億美元,同比增長49%;2021年、2022年的銷售額將分別達到815億美元、939億美元。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蘭吉特·阿特瓦爾表示,隨着健康措施的推出,新冠肺炎症狀的自我跟蹤,以及全球封鎖期間消費者對個人健身和健康的興趣與日俱增,這為可穿戴設備市場帶來了巨大機遇。

有觀點指出,用户對於健康管理的需求進一步增長,作為數字健康的重要載體,以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也將受到更多青睞。隨之而來的是,各廠商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

IDC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在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蘋果以33.1%的份額位列第一,小米、華為、三星分列二至四位,前四大廠商佔據了全球2/3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上,華為、小米以28.%、22%的市佔率分獲冠亞軍,與蘋果、步步高、索尼共列前五席。

華米欲借殼回A股:“去小米化”成效未顯,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

華米欲借殼回A股:“去小米化”成效未顯,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

可以看出,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巨頭牢牢佔據各大榜單前列。在此背景下,華米開始在大健康領域發力以尋求突圍。

2020年下半年,華米先後推出搭載血氧飽和度測量功能的時尚智能手錶Amazfit GTR 2和Amazfit GTS 2;以及旗艦智能腕錶Zepp Z與智能腕錶Zepp E。華米表示,未來將致力打造無邊界的專業健康管理平台,Zepp和Amazfit以兩個獨立品牌的模式共存發展。

一位行業觀察家表示,當下華米麪臨的挑戰依舊嚴峻。一方面,疫情在歐洲及北美的持續限制了華米在海外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華米雖然押中了可穿戴設備健康領域的賽道,但其入場並沒有先發優勢,且業務沒有取得實質性領先。

“目前華米的大健康業務還在投入期,需要高額的研發費用,該業務何時能開始造血仍未可知,華米首先還是需要保持穩定的業績。”他認為。

另一位持相似觀點的分析人士指出,蘋果、華為等巨頭一直深耕智能穿戴電子設備,領跑行業。他們在研發生產鏈、技術研發、供應鏈渠道等方面都要優於華米,華米若是想增大銷貨量是難上加難。

“華米若想在巨頭們爭先湧入、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態勢下贏得一席之地,要優先構建自身的技術壁壘,加強產品‘護城河’才是關鍵。”分析人士補充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3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米欲借殼回A股:“去小米化”成效未顯,智能可穿戴市場強敵環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