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聞:消費——新階段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

5月28日,在新京智庫春季峯會2022“經濟之策:大內需 新消費——統一大市場,消費新變局”主題論壇上,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北大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認為,中國已經從一個“生產者主權”的經濟,到達了一個“消費者主權”經濟。企業不再是生產什麼就能銷售什麼,而是要通過市場去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然後根據他們的需求來生產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真正能夠達到通過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目標。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增長階段,消費引導投資和生產,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建立統一大市場可以打破地方保護,消除市場分隔,使得真正好的產品能夠惠及全國,這也是促進消費的重要措施。

海聞:消費——新階段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北大匯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

經濟越發達,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大

海聞説,從總需求角度來講,拉動GDP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淨出口。政府的宏觀調控對拉動GDP增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這“三駕馬車”中,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最終目標和根本目的。GDP的增長是為了讓人民有更多的收入,人民收入的增長是為了能夠更多地消費,改善生活質量,從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樣,投資和出口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最終都是為了消費。“投資是要生產商品和服務,最終也是為了滿足消費需求;出口的一個目標是創造就業機會,從而創造收入,使得我們有更多的錢能夠消費,同時我們可以通過出口收取外匯,進口別的國家的商品和服務,同樣也是為了消費。”

海聞認為,雖然投資、消費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都有拉動的作用,但在當代經濟中,消費尤其重要,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在工業革命之前的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物質短缺,需要不斷提高生產力來生產足夠的物質,滿足人們生存的需求。因此,在經濟不發達的階段,投資方面對經濟的拉動是主要的。“但工業革命以後,尤其是當一個國家達到了中等收入以後,也就是在我們稱之為‘當代經濟’的狀況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如何滿足人們生存的需求,消費也不僅僅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新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正像十九大報告裏面提出來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現實中供給方面的不足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和生產主要是圍繞消費進行的,只有滿足消費的投資才是有效的。”

當一個國家達到了一定的發達程度,經濟的增長就主要靠消費拉動。海聞列舉了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化較早的國家2020年的統計數據,家庭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重均超過50%,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總消費超過70%;韓國等戰後經濟起飛的國家,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也達到了46%,社會總消費接近65%。“經濟越發達,消費在經濟當中的比重就會越來越大,也説明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

促進消費,要保證“未富人羣”就業和收入

海聞指出,相比之下,中國現在的家庭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重不到40%,社會總消費只有55%。現階段如何促進消費?海聞認為,應該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努力。

海聞認為,需求方可以分成“未富人羣”和中高等收入人羣。其中,經濟方面剛剛脱貧的“未富人羣”在中國的比例非常大,如何促進這部分人的消費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問題。“首先我們相信這部分人羣有很大的基本消費需求和未來消費潛力。從經濟學的規律看,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會比較高一些。也就是説,當收入比較低的情況下,由於購買力有限,他們還有很多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個時候收入每增加一塊錢,投入到消費中的比例會比較高。相比之下,收入比較高的人,他們的物質基本生活得到滿足了,這個時候他們每增加一塊錢的收入可能儲蓄和投資的比例會比較高。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促進消費,一定要關注未富人羣,關注他們消費能力的提高。”

“促進消費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個消費問題,實際上還是一個收入問題和就業問題。”海聞説,要促進這部分人羣的消費,首先要保證他們的收入,尤其是可支配收入。從根本上説,促進消費,首先要通過各項政策保證“未富人羣”的充分就業,從而保證他們的收入。“特別是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政府要通過宏觀調控保證經濟的增長,最主要的是保證這部分人不會因此而失業。所以,現在我們談到當經濟需要穩定的時候,很重要的就是要就業穩定,讓他們的收入穩定,才能保證消費穩定,才能保證經濟穩定。”當然,減免税收和發放消費補貼等措施,也是通過增加這部分人羣的可支配收入來促進消費的措施。

除了宏觀調控穩定經濟外,保證就業還要鼓勵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要重視民營企業對創造就業的貢獻。“中國的民營企業,提供了將近90%的就業機會。由於他們的就業比較靈活,對於未富人羣來講就業的機會比較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同時,從長遠來看,還要提高這部分人羣的教育水平,提升他們就業的能力。

促進消費,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對於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羣,海聞説,促進這部分人羣消費就要通過市場機制來了解他們的消費需求,使得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他們的需要。海聞認為,當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的消費需求會發生質的變化。消費已經不再只是滿足生存的需要,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滿足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果説,在貧窮和短缺的時代,生產者還能知道人民羣眾的基本需求,還可以通過計劃經濟的方式來進行生產和提供消費品的話,那麼對於達到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羣來説,生產者已經無法通過計劃經濟來滿足人民複雜多樣的需求了。人們會持幣待購,只有當商品和服務能夠滿足他們慾望的時候,他們才會去消費。這也是我們所説的,當收入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階段,經濟會從“生產者主權”逐漸轉變為“消費者主權”。不再是企業生產什麼人們消費什麼,而是企業要根據消費者需要什麼來生產什麼。要想充分了解消費者需求,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只有通過市場,生產者才能獲得消費者最準確最直接的信息,生產出來的商品和服務才能真正被消費。

促進消費,要發展能滿足人們需求的生產

“當然,促進消費不僅僅是需求方的問題,還有供給方的問題。生產者必須提供人們願意消費的產品。”海聞説,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充分和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這個市場的營商環境要好,企業能夠通過這個市場發現大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消費。同時,通過利潤的動力和競爭的壓力,讓企業積極地關注市場,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一個充分的積極競爭的市場,包括營商環境的改善,不同體制企業的公平競爭。這是生產者能夠準確瞭解消費需求,從而促進消費的重要機制。最近我們也談到了要建立統一大市場,這對促進消費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打破地方保護,消除市場分隔,使得真正好的產品能夠惠及全國,這也是促進消費的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要想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還需要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和發展,尤其是在服務業方面。海聞認為,隨着收入的提高和物質生活的滿足,人們更多地會在服務業方面消費,比如説,對醫療、健康、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的需求。目前,這些方面之所以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主要是供給不足,而供給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改革和發展,沒有足夠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能夠進入這些領域來提供足夠多的優質產品和服務。

同時,也可以通過進一步開放來發展滿足消費的供給。“當國內的生產者發現了我們本來沒有的產品,通過進口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實際上也是為我們國內產業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信號,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促進中國同類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醫療、文化、教育、品牌產品是我國未來消費潛力

對於我國未來消費的需求和潛力,海聞認為,醫療健康、文化藝術、優質教育,以及品牌產品的消費這四個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醫療健康方面,海聞説,當人們的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以後,最終希望的是健康,在滿足基本的消費之後,很多人會把剩下的錢都放在健康上。除了就診和醫藥外,醫療健康還包括體檢、陪診、保健、醫療器械等醫療健康產業。海聞舉例,從醫療健康佔GDP的比重來看,世界平均水平為9%,現在中國只有5.7%。發達國家每千人醫生護士數都是超過10的兩位數,而我們只有4.7。雖然落後,但也説明了潛力,“我們追求生活質量的時候,醫療健康服務是將來消費的重要領域。”

同時,文化藝術和優質教育也是將來非常重要的消費領域。海聞説,目前,中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也與日本、韓國等有一定差距。“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滿足了,這個時候人們對非物質生活的需求,比如説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就會增加。”在教育方面,名牌大學、一流大學還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也是未來滿足人們不斷自我提升需求的消費。“教育既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是一種消費,不要把教育純粹地看成是大家為了找更好的工作,到了一定階段,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服務業。”

海聞説,還有一個消費潛力就是對品牌產品的消費。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目前中國已經達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已經進入了中高收入階段。這個時候人們對消費的概念已經進一步發生了變化,他們需要的是高質量、高科技的品牌產品,包括很多價格很高的奢侈品。此時人們的消費不是物理需求,不是物美價廉,而是為了美,為了顯示自己的特殊性,甚至是某種心理的需求。“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要跳出傳統的消費概念,要更多地滿足現代人對產品和服務的理解,滿足現代社會的消費需求。”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趙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19 字。

轉載請註明: 海聞:消費——新階段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