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級市場沉寂,高捷資本卻在一個月內迎來2個IPO——
5月21日,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高捷資本是投資方之一;隨後,互聯網醫藥平台藥師幫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未來2-3年,我們還將迎來近10個IPO項目。”高捷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黎蔓粗略算了下。
高捷資本留給同行的印象並不多,“投得很硬”。掌舵人之一黎蔓畢業於中科大,早年一直活躍在華爾街,是中國最早一批風險投資人。2015年,目睹了國內創投市場劇烈裂變,他聯合中科大校友王納新、劉中青一同創立了高捷資本。7年時間,高捷資本不斷從海外挖掘了一眾技術大牛和科學家,孵化並投出了雲從科技、暗物智能、中星技術、勝科納米、美芯晟、數之聯、藥師幫、中感微、飛芯電子、中星微電子等一眾知名公司。
時至今日,高捷資本一共管理四隻人民幣基金,總規模約30億人民幣。2021年下半年開始,高捷資本便馬不停蹄地籌備新一期基金的募集工作。如今,黎蔓帶着團隊奔赴各地看項目,“募資端不景氣的時候往往是最佳的投資窗口期。我們要抓住機會,把上半年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出身中科大,他們闖蕩VC圈
這是一支帶着中科大烙印的VC團隊。
作為高捷資本的掌舵人之一,黎蔓早年以優異成績保送中科大,就讀計算機專業,後來赴美在紐約大學攻讀MBA。畢業後,他進入了華爾街,先後在美國富達基金、美國高盛、美商中經合集團 (WI Harper) 等國際金融機構任職。
在美商中經合集團工作期間,黎蔓開始接觸到風險投資。當時他入職的中經合集團,也是最早進入中國並從事早期和成長期技術驅動型企業投資的國際風險投資機構,美商中經合集團創始人劉宇環曾被稱為中國投資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因此,黎蔓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風險投資人。
憑藉着金融和理工科的交叉學科背景,黎蔓很快擔任中經合董事總經理,管理多支美元科技跨境投資基金,主導投資了分眾傳媒、信威集團、飛塔科技、愛訊特、芯原電子等多家美國明星企業及A股上市公司。
時間來到2015年,彼時正值國內創投行業進入VC2.0裂變時期,黎蔓預判了中國投資市場的機會,於是找來了中科大校友王納新、劉中青一同創立了高捷資本。
王納新是黎蔓在中科大讀書期間的同班同學,曾是美國硅谷連續創業者和活躍的天使投資人,他投資過眾多硅谷知名IT企業,常年往返中 美之間;而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的劉中青曾是IDG資本深圳地區負責人、副總裁,在互聯網、TMT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有着豐富的投資經驗。就這樣,一支由三位中科大理工男執掌的VC團隊開始出現在中國創投歷史舞台。
成立之初,高捷資本便堅定地選擇投資科技賽道,用極短的時間完成了第一期人民幣基金的募集工作。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美元基金出身的黎蔓坦言:“創業之初,我們就意識到團隊需要沉下心來了解人民幣基金的打法和人民幣市場的退出規則。”
很快,高捷資本適應了本土創投的風格,並在2018年成立了第二期人民幣基金。這一年國內創投圈風雲變幻,以共享單車、P2P為代表的風口開始破滅,人工智能領域炙手可熱。一直埋頭在科技投資的高捷資本,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方向——智慧科技,並繼續專注挖掘A、B輪階段的早期科技項目。
不同於當時大熱的AI投資,高捷資本內部界定的“智慧科技”是以AI為核心,系統佈局AI基礎設施、中間層核心組件、頂層應用等環節,進而覆蓋了半導體、數據服務及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新材料、傳感、智能製造等細分行業,這與如今倡導的“硬科技”概念別無二致。如今回過頭來看,當大多數同行還在追逐TMT的時候,高捷資本就已經開始紮根硬科技。
迄今為止,高捷資本累計基金管理規模超過30 億元,投資了雲從科技、中星微電子、暗物智能、瑞識科技、力策科技、藥師幫、數之聯、勝科納米、美芯晟、一微半導體等知名項目。更有趣的是,高捷資本更是網羅了一大批中科大創業者,如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瑞識科技CEO汪洋、暗物智能創始人朱松純等。
今年,高捷資本又啓動了新一期人民幣基金的募資工作,繼續聚焦半導體、智能製造、雙碳科技以及AI在企業級服務領域的應用,大力挖掘渴望用科技和創新改變世界的創業者。
挖掘海外科學家,回國創業
詳解高捷罕見打法
過去幾年,VC圈似乎無人不投硬科技。但眾所周知,硬科技投資週期長、風險大,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這要求投資人不僅能夠洞悉前沿科技的技術原理,避免陷入“偽科學”陷阱,還要對產業有着前瞻性預判,門檻極高。
“我們做了20多年的科技投資,很擅長也很願意去探索前沿科技,甚至會沉澱到電子學、物理學等基礎科學層面去理解技術。因此,我們團隊能夠更敏鋭地察覺到哪些技術能夠帶來生產力的變化,哪些技術可以推動社會變革。”聊到這一話題時,黎蔓有些興奮,“正因我們很瞭解技術趨勢,所以才敢於在項目還沒有做出產品的時候就出手投資。”
力策科技便是高捷資本敢於押注新技術的典型案例。成立於2013年,力策科技產品主要包括兩個系列:一是光學相控陣雷達(OPA)芯片,用於設計車載導航的激光雷達產品;二是機械雷達,針對服務機器人、工業AGV、物流AMR等用途。其中,OPA是一個新的芯片流派,其物理原理還在探索中。早年間,不少投資人和業內專家認為這一技術可能短期內無法被攻克,距離實用還有很長的距離。
但高捷資本團隊從產業角度預判,OPA未來可能是固態激光雷達最理想的方案。“雖然這是一個鮮少有人探索的前沿技術,但力策科技團隊敢於挑戰一個世界難題,我們作為投資人也願意支持這樣勇於嘗試的挑戰者。”黎蔓記得,2018年高捷資本毅然領投力策科技Pre-A輪融資。完成投資3年後,力策科技OPA芯片越來越受到業內關注。2021年9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了力策科技。
基於自身對新興技術賽道的瞭解,高捷資本還挖掘了不少隱形冠軍,如半導體失效檢測供應商勝科納米、半導體數字芯片檢測設備供應商悦芯科技、國內最大的藥業B2B平台藥師幫等。如今,這些公司都陸續完成了多輪融資甚至開始籌備IPO事宜,估值增長迅猛。
正因在技術投資領域足夠專注,高捷資本團隊還有一項區別於投資同行的能力——孵化項目,主動引導一些業內頂級科學家下場創業。其中,瑞識科技創始人汪洋便是高捷資本團隊用了半年時間從國外挖回來的科學家創業者。
汪洋有着漂亮的履歷——中科大本科畢業,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麻省理工和美國Lehigh University拿到了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擁有在國際頭部芯片公司超過20年半導體光芯片研發、大規模生產及代工廠管理經驗。對於汪洋來説,回國創業意味着要告別穩定且高薪的工作,風險不小。
但在高捷資本團隊看來,隨着人工智能、物聯網、傳感技術的應用普及,光電芯片有着極大的市場空間。“創業機遇不可多得,一旦錯過就很難抓住。”經過多次的深入交流,汪洋被高捷資本團隊打動,於2018年回到深圳創立了瑞識科技。成立之初,公司獲得中科創星、高捷資本的數千萬元天使輪投資。時至今日,瑞識科技已量產多款高性能VCSEL芯片產品、光學集成光源產品和光模塊產品。一路走來,瑞識科技也陸續完成了5輪融資,投資方不乏深創投、華潤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還有全球著名計算機視覺專家、人工智能專家朱松純,也是在高捷資本團隊的引導下,決定回國創立了AI認知平台開發商暗物智能,打造新一代基於強認知的人工智能技術平台。今年7月,在AI賽道偃旗息鼓的時候,暗物智能逆勢完成了5億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廣州產投、廣州城投、廣州工控、廣州金控、南沙科金控股。
這已經成為了高捷資本與眾不同的“殺手鐧”——利用投資團隊在硅谷積累的豐富人脈圈,吸引海外優秀科學家回國創業。如今,高捷資本合夥人王納新所負責的美國硅谷辦公室、黎蔓擔任創始董事的華源科技協會和龐大的中科大校友圈,築起一個存量豐富的項目池,源源不斷地為高捷資本輸送投資靈感和優質項目。
“我們可以最快知道全球最前沿的技術方向,瞭解科技巨頭的產業動向,然後找到這個賽道最優質的人才引回中國,讓全球前沿的創新技術在國內落地生根。”黎蔓雲淡風輕地説,投資人剩下的工作就是幫助科學家們儘快地適應國內市場,默默陪伴他們熬過科技創業低谷期。
一家科技VC的修養:
端正姿態,做好乙方
2022年已過大半,但一級市場的焦慮情緒還未完全消散。經歷過多次經濟週期的黎蔓顯很平和:“調整心態,做好乙方。”高捷資本最近的規劃是,一方面服務好LP,另一方面踏實為被投項目做好投後賦能。
GP天然的使命就是給LP賺到錢。然而過去一年,A股、港股、美股市場發生了劇烈變化,尤其港股和美股IPO情況急轉直下,而A股也常常陷入新股破發的尷尬境地。最近不少LP感嘆,很多GP總是用出漂亮的IRR成績單説話,卻不敢聊DPI,LP看不到真金白銀的回報。
黎蔓也感受到LP的情緒變化,“他們越來越強調落袋為安”。對此,高捷資本在退出策略上做了相應調整——把DPI權重提高,適當降低IRR。具體來看,每當被投項目後續估值漲得不錯,高捷資本便會先退出一小部分。“當然,每個項目依舊會保留大量股份以等待IPO退出。”
而在投資端,黎蔓也察覺到投資人與創業者的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以往,關注科技的投資機構沒有那麼多,創業者往往處於更弱勢的一方。但現在,爭搶項目的投資人越來越多,優質創業者成為了稀缺資源,VC/PE開始排隊拜訪。“我們團隊心態很好,放下姿態,做好乙方更有利於投項目、做賦能。”
尤其在“好項目擠破頭”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開始注重投資機構的投後管理能力,因而更偏愛自帶產業資源的產業資本。業內人士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很多初創公司創始人會優先考慮拿產業資本和地方政府的錢,其次是國家隊,最後才是純財務資本。
黎蔓認為,“早期科技項目不太適合接受產業資本。”如果科技項目過早地接受產業資本的訂單扶持,很有可能失去了在風雨中廝殺的能力。久而久之,企業營收表現看似不錯,但綜合競爭力卻不夠強。
眼下,一批未盈利、商業模式不清晰的科技“獨角獸”泡沫正在被戳破。其中不乏一些被產業資本或互聯網戰投看好的明星項目陷入窘境。為什麼有了產業資本做靠山,他們還會遇到經營困難?在黎蔓看來,國內企業可能對產業資本的認知存在一定誤區。早在美國科技投資盛行的時候,產業資本也越發活躍起來。然而,大多數產業資本都是以集團戰略出發,財務回報並不是核心考核因素。一旦被投企業經營情況不盡如人意,產業資本可能不會第一時間施以援手,反而是財務性VC的態度更積極。
“財務投資機構是以賺錢為目的。當企業出現問題,他們更有動力去幫忙解決問題。”這讓黎蔓想起十多年前輔導過的視頻壓碼解碼技術提供商DivX。當時DivX遇到資金困難時,很多投資人甚至產業投資方都無心挽救,但黎蔓團隊用了兩週的時間幫忙聯繫潛在客户,最終企業得以翻身,後來在2006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這就是財務投資人與CVC的不同,我們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家企業。”
如今,半導體、SAAS等賽道熱度慢慢下降,不少投資人選擇離場,留下一地雞毛。見證了賽道起起伏伏,黎蔓認為這些賽道並沒有走到終局,投資人依舊可以找到沉下心找到隱形冠軍。以芯片賽道為例,中低端芯片創業存在着過剩的問題,但半導體材料、設備、模擬芯片等細分賽道的增量市場不可小覷。
毫無疑問,這些充滿前景的細分賽道有着更高的門檻,對於投資人的要求更加苛刻。“只要中國企業有機會,我們便不遺餘力地尋找最靠譜的團隊。”一如過去7年,高捷資本團隊埋頭踐行自己樸素的使命——做科技獨角獸企業的一流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