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是誰逼“急”了動力電池?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過去的一週,娛樂圈和汽車圈都不太平。

儘管二者相距甚遠,但這一次能夠“攪動一池冬水”的本因,卻也基本相同——都是“名”與“利”惹的禍。

娛樂圈的事,不在筆者的業務範疇,自不必多論。姑且也給春節前,頻率頗高的酒局留點談資。

説回車圈。

▍一,“緣分一道橋”

“續航可達1000公里”,是近期霸屏的關鍵字樣。

蔚來的“固態電池”,智己汽車與寧德時代運用“摻硅補鋰”電芯技術打造的“次世代超級電池”,廣汽埃安的“硅負極”電池、“石墨烯”電池,無一例外,都把續航里程指向1000公里。當然,還包括“8分鐘可充滿80%”的“超超超”充技術。

不曾想,這些個與純電車“命門”緊密關聯的技術參數,在剛剛進入2021年,就出現直線拉昇。要知道,在過去的一年,我們似乎還在回味着續航進入“600+時代”的興奮。

事實上,包括特斯拉產品在內,諸多主流品牌旗下多款主打純電車型,續航還在500+。僅僅1年時間,幾乎是要“打個滾翻”的節奏。

當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朝野內外”一番口誅筆伐之下,上述三位來了一番補充發言。

比如蔚來回應,我們推出的是“半固態電池”,要加“一點點”液體電解質的;

智己汽車也及時表態,受軸距限制,近期上市的純電轎車並無搭載這種電池包的計劃。後期在軸距達到3150mn以上的車型才可以實現;

廣汽埃安鑑於自己是脱胎於傳統主機廠新勢力的身份,“範兒”更足。古惠南總經理洋洋灑灑千字發言,不外乎傳遞出一個信息:技術到位了,和技術可不可以實現量產是兩回事。

總之,“涉事者”們以各種理由告訴大家:為達到“續航1000公里”的目標,我們都是有產品規劃的,將來行不行……得看“緣分”。

緣分是什麼?

“緣分一道橋”啊!

這道橋就是“距離”,石墨烯基到石墨烯的距離;半固態到準固態,再到全固態的距離;充電樁功率從250KW,到300 KW,再到450KW,直到國家電網玩不起,車主用不起的超級距離。

這是不是像極了某師傅方便麪的外包裝,大塊誘人的牛肉鋪滿圖片,底下一行小字告訴你“照片僅供參考,一切以實物為準”。

事實上,僅以固態電池為例,在全球範圍內,最早實現量產也要在2025年之後。注意,只是實現量產,鑑於成本因素,從量產到規模化使用,至少還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更遑論,成本更高的,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電池,將需要更長的等候。

哎!這都差不多10年以後的事了。

這道橋還真是夠長的,自嘆“情深緣淺”啊!

於此,不禁要問?諸位“大咖”到底急個啥?

▍二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造車新勢力初創期,PPT造車極好地迎合了資本“嗜血”的本質,但凡嗅到一絲腥味,便會“趨之若鶩”,哪怕新勢力們真實的產銷能力與市值形成的巨大背離。

泡沫很大,泡沫易爆,泡沫很迷人。

當然,資本沒有錯。

從2000以來,20年時間,蘋果公司的市值上漲約40倍。資本判定,今天的智能電動車與20年前的智能手機極其相似,正處於一個“改朝換代”的交接期,萬不可因為猶豫而失去稍縱即逝的機會。

資本與造車概念“一拍即合”。

新勢力利用資本獲得了量產,利用資本獲得“第一陣營”的天價市值。當然,也利用資本彌補經營虧損,續命 “搏殺”。

所以,PPT造車“獲利頗豐”的“後遺症”已經“病入膏肓”。

“PPT電池”來了,只是之前“PPT造車”的精細化作業而已,當然不足為奇。不僅如此,PPT自動駕駛、PPT智能座艙……也不曾缺席,三個月之內,不出一套“新概念”,那還是新勢力嗎?

事實上,無論是蔚來還是廣汽,消息一出,除了本身股價應聲而漲之外,捎帶讓產業鏈上的兄弟們也喝了一口熱湯。

產銷能力不足,“PPT某某”立即來補。這個“道理”並不深奧,我們也無需多言。

▍三 ,“求利易,求名難,自古名利不分家”

有名好啊,對新勢力造車尤其好。

特斯拉是無可爭議的,最有名的全球化電動車製造商。

除了馬斯克在全球4千萬粉絲面前,其“一顰一笑”都自帶流量,免去了天價的廣告費用之外。

其業界內的江湖地位也是穩固攀升。

2020年末,豐田章男 “點名批評”特斯拉就是一位“只賣食譜的廚師”,也是給足了面子。大眾、豐田纏鬥多年,豐田章男也懶得就此開一開金口,和大眾比起來,特斯拉就是初入江湖的“雛”,但豐田章男硬是給了一副“正眼”瞧瞧。

無獨有偶。

1月20日,大眾CEO迪斯首次開通了個人社交平台賬號,其“處女作”還是留給了馬斯克。

當然,鑑於兩人的“友情”,迪斯開着玩笑@馬斯克説,我們當然還要奪走你們的一部分市場份額,DI.3和e-tron已經贏得了首批歐洲市場,期待和你們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

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出,迪斯“戲謔”之辭的背後,是對特斯拉把工廠建在了大眾家門口的“介懷”。

所以,馬斯克足以配得上“大名鼎鼎”這個詞。

特斯拉的“名”從哪裏來?

在“軟件定義汽車”這句話爛大街之後,我們很快明白,特斯拉的產品“軟”得“超凡脱俗”。這是特斯拉賴以成名的根本。

如此,動力電池或將成為特斯拉產品中唯一的一顆“硬”芯。

實際上,追溯起來,特斯拉才是這次“PPT電池”事件的始作俑者。

2020年9月,“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公佈了全新電池——4680電池。

特斯拉終不能免俗,這同樣是一款“PPT電池”。

從PTT來看,4680電池能量密度提升5倍,輸出功率提升6倍、續航里程提升16%、成本降低14%。

但馬斯克為什麼沒有因此招來“口誅筆伐”?

馬斯克“雞賊”啊!

其一,馬斯克都是以倍率或者百分比來闡述新電池性能,不談終極數據,如此既不落下口實,還給自己留了迴旋餘地;

其二,馬斯克是把電池性能提升與成本降低“和盤托出”,加之特斯拉產品降價成性,用户聽來頗有好感;

其三,4680電池説到底,本質上與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如出一轍,是基於動力電池的結構性改革,而非材料性。再一次讓用户感覺真實,且“觸手可及”。

當然,馬斯克也不忘“查漏補缺”。

其本人承認,現在自產電池還面臨很多困難,要大規模量產這種新技術電池可能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這話聽來,也讓人頗為受用,這是馬斯克“敬畏”技術,“尊重”市場的表現啊,哪裏有半分“推脱狡辯”的嫌疑?

所以,“雞賊”的馬斯克,真的很難模仿。

隨之而來的是特斯拉以Model Y為主角,主導了2021年國內汽車市場的開年大戲。

壓力來到了自主造車一方。

自主造車的新勢力們自視,目前很難做到特斯拉產品的“軟”,那就只能在“硬”上面有所回應,否則在“江東父老”面前,很難繼續維持“頂層階級”的“車設”,從而失去“話語權”。

只是,在“畫貓畫虎難畫骨”的同時,諸位是否忘記“初心”,我們之所以能夠讓特斯拉在國內以自建工廠的方式立足,終極奧義是為了打造一個“成熟的產業鏈”,並以此為基礎,倒逼“你們”的成長。

以“大躍進”為手段,枉顧“階梯造車”的邏輯,在名與利的面前,失態、失策,甚至失心,把10年後才可能與用户密切關聯的事情拿來大書特書。

你們“着急忙慌”的樣子,真是不怎麼好看。

▍四 ,“一將功成萬骨枯”

先講一個通行的“市場進化”法則。

但凡新舊產品在對立更替期,都會存在一個20%的“壁壘紅線”。

舊產品佔據絕對江山(80%以上區域),擁有大批擁躉,老成持重。

新產品雖僅得一隅(比20%更小區域),但“偏安”不是本性,反而是精力旺盛,靠“理想”都能灌自個兒一個“水飽”。

二者就這麼相持着……被20%的紅線區域各自分開。

一旦新產品瞅準時機,特別是得到外力的支持(政策加持、資本注入、技術突破),就會發了瘋似的吞噬更大的區域。

直到,某一天“兵臨城下”,20%的壁壘紅線終被打破。從此“改天換地”,新舊之間,以勢如破竹之勢,完成更替,再無任何逆轉可能。

但,這其間藴含着一個必然邏輯,新產品羣體中的絕大部分,是等不到臨界值被突破那一天,而“死”於“飢餓”;舊產品羣體中也會有相當一部分個體審時度勢,提前做好倒戈易幟的充分準備。

道理很簡單,一説大家都明白。

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7萬輛,較之大盤,佔比約為7%。距離紅線還有13個百分點。

在市場+政策的雙輪驅動下,最保守估計5年之內,新能源汽車必破樓蘭。

“一將功成萬骨枯”。

“名利雙收”只是表象,“封侯拜相”才是真。但,最終倒下的,是絕大多數。

所以,按照這個法則來衡量,全球新勢力造車,誰都還沒真正上岸。

僅目前而言,特斯拉是幾率最大的那一個。

將來的特斯拉,會替代哪一位“昔日江湖大佬”的地位?將來的特斯拉,會踩着哪些曾經 “戰友”的肩膀登頂?都成為待解之謎。

當然,我們有沒有可能吃到“最大的瓜”呢?特斯拉“被反殺”了!

1月19日晚,上海市閔行區某小區特斯拉Model 3起火併引發爆炸。1月21日,特斯拉官方公佈事故最新調查進展,該事故初步排除自燃可能,判斷是由碰撞導致電池受損引發,目前該案件已移交公安部門進行後續調查處理。

新年伊始,特斯拉產品降價和自燃的故事,都在繼續。

▍結語:

或許,特斯拉的出現,只是壓垮新勢力們“精神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羣雄並起的“戰國時代”,誰都可以“揭竿而起”,為“封侯拜相”而戰。強敵環伺之下,唯恐見不到勝利曙光的擔憂,形成巨大的壓力。在壓力中,新勢力們渴望獲得踹息機會,才是“昏招頻出”的本因。

惟願,一時迷茫無礙,切不可找不到來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