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由作者劉濟華授權,“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平民心聲”,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凡論謀略,必具兩性,時間上的前瞻性,空間上的實踐性。謀略者,謀能強己,略能禦敵,方才有效。
目前,歐洲戰亂,亞洲也不安寧,美帝隨時有可能在東南使壞。放眼全球,環視周邊,東臨日韓,虎視眈眈,南挨印度,伺機搗亂,西接巴阿,硝煙瀰漫,北靠俄蒙,暫時安全。
看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就應該明白霸權主義的企圖和歹意。美帝給我們佈滿了明樁和暗哨,打進了許多釘子,已經將C形包圍,變成了環形圍堵,缺口就在北面的俄蒙。
美國與泰國、菲律賓是盟友,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經營多年,還時常欲拉攏柬埔寨、老撾、文萊等國,印度對俄很忠心,對中很敵意,且在中美之間願做美帝遏制中國的急先鋒,而孟加拉國、不丹和尼泊爾深受印度的影響甚至控制,況且,美帝以慣用的手法,利用美元開道,將黑手已經伸進了尼泊爾。中亞五國已經被美帝染指,並有多個實驗室插入其境。並且,就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帝悄悄將黑手伸進亞洲腹地。布林肯跟中亞五國外長舉行了“C5+1”在線會議,提出了“將美國軍事基地或中轉基地返回中亞”的意願。
眼下,周邊鄰國沒有被美國控制的除了俄羅斯,僅剩朝鮮、巴鐵、阿富汗、中亞和蒙古,而阿富汗已經遍體鱗傷,大傷元氣,且內部火焰未息,需要幫助。巴鐵正面臨誘惑和騷擾,中亞五國也在微妙的觀望和變化之中,且美帝早已佈局。
因此,蒙古這塊處在我們身後的如同肩膀般重要的土地再不能忽視了!
蒙古理應和中國最親,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必須正視的是,蒙古脱離中國後追隨蘇聯,從制度教育到語言都被改造,蘇聯解體後,一度茫然,親美思想由此產生,一心投向西方文化,從而導致和我們在文化上的區別越來越大,心理上的隔閡無法避免。
近年來,蒙古實行自以為是的所謂“第三鄰國”政治策略,不斷接受來自西方的誘惑,特別是美國的軍援和日本的經援。曾經一度學習了中國的礦產提煉技術後就想轉頭投入到美國的懷抱。蒙古逐漸向美日方向靠攏,由蘇聯的遠東“前哨所”逐步轉變成美國的“監控前站”。一段時間,蒙古和北約走得比較近,不少北約的軍事行動中都有蒙古的身影。
蒙古曾將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的參選資格賣給了日本,甚至允許美、印等國在蒙古設置監聽站,幫助美、印對抗來自中國的影響,在其心中,最好的合作伙伴順序是:美國,俄羅斯,日本,中國,充分反映其對中國的芥蒂之心。
美蒙各有考量,來往密切,打得火熱,蒙將美稱為第三鄰居,想以美為跳板來獲得自身的發展,而美則想通過蒙減小俄中在亞洲的影響力,制約中俄,還想以此來挑撥中俄關系,為進軍中亞、東北亞鋪墊。美日對蒙古包藏禍心的企圖,都應明白。這兩股勢力是中蒙進一步友好合作關係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蒙古地廣人稀,疆域156.6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由於以畜牧業為主的經濟單一模式,加之缺乏發展多種形式經濟的條件,經濟非常落後。近30多年,經歷兩次大規模的經濟崩潰,外債總額達320多億美元,而一年的GDP僅130多億美元。蒙古的經濟總量只有內蒙古自治區的1/26,GDP甚至不及內蒙的一個旗縣。高科技、高技術人才十分缺乏,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生活艱難。
面對這樣的鄰居,中國基於人道主義,每年向蒙古輸送大量的糧食,幫助其進行經濟建設。
蒙古雖然經濟差,但是有豐富的各類資源,藴藏着大量的煤、鎢、金、鐵等礦產,其中銅、鉬的藴藏量亞洲排名第一,稀土含量世界第二。
中蒙邊界線長達4600多公里,對國家戰略的影響,不容忽視。
有人認為,蒙古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經濟貧乏,坑比較大,還認為,中俄緊密合作,在中亞地區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蒙古已無任何戰略價值。
蒙古對中國來説,猶如後背,至關重要。
蒙古一直是中國的傷心之地,原為中國的一部分,1945年宣佈獨立,至今70餘年。許多在世的老人還曾經身處一個國度內自由行走,沒有柵欄。
當然,蒙古的獨立與蘇聯有直接的關係,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對蒙古的強大影響力。俄羅斯以及前蘇聯都把蒙古視之“後花園”。之前,中蒙合作最大的顧忌就是俄羅斯的因素。
現在,俄中關係日益親密,大勢所趨,無法改變。
其實,形成目前的局面,俄內心曾經極度掙扎。審視近30多年的表現,俄雖志在東方,卻心在西方。即使上了美帝的大當,被忽悠着蘇聯解體,被幾乎掏空了家底,但還是期望擁抱西方,幾度欲加入北約,屢遭拒絕。儘管,北約氣勢逼人,一再東擴,俄都保持了極大的剋制和忍耐,不想和西方決裂,更不願和歐盟鬧翻。從俄鋪設到歐洲各國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上,就可彰顯俄對歐是非常看重和依賴的。想想,我們曾經鋪設類似管道的艱難就不難理解俄內心的複雜。
俄烏戰爭爆發,將俄中捆綁,俄是被逼無奈,中是戰略需求,所以,在未來反擊霸權的路上,再不孤單,並肩作戰。
從可以預見的期限判斷,在今後30—50年內,俄歐很難真正相融,最大的可能是減少衝突,保持面和心不和。因為,俄烏之間是死結,克里米亞是烏克蘭永遠的瘡疤,烏東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區註定是一大塊無法癒合的傷口。因此,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間,俄烏不可能修好,除非烏被俄完全吞併。而烏克蘭是歐美的一塊心病,所以,俄歐關係不可能真正改善,最多就是貌合神離,或相互利用。
在這種背景下,俄方會一改過去的諸多顧忌,真正理解我們安全不可分割的需求,我方可適時調整對北方防務的諱莫如深和刻意低調,所以,我們挺進蒙古的最大阻力已經消除,剩下的就看具體的經略手段了。
為了幫助蒙古很好的發展,為了祖國肩背的康健,為了絲綢之路的側翼安全,為了減少沙塵污染,必須儘快經營蒙古,壯大蒙古。
需要進行的策略如下:
同宗認同,加強同宗觀念,培養民族意識。外蒙與內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宗教血緣加兄弟的關係不可割裂。
2、歷史認同,兩國有着共同的文明,相近的文化。雙方強化幾千年共同歷史的共識,以及對元朝歷史功績的肯定。
3、文化認同,加強文化交流,以溝通來化解隔閡。可以由政府搭台,民間唱戲,大量製作中蒙長期一鍋吃飯民族融合的文化產品,推動文化交融。
4、增大對蒙古的投資,特別是稀土開發以及深加工。
5、加強中俄能源合作,新開途經蒙古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將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輸送西北、華北。在蒙古興建大型煉油廠,在中蒙邊境內線建設成品油儲備庫。
6、加強經貿合作,作為鄰國兩國間合作往來交通方便,成本低廉,蒙古想實施走出去戰略,不必捨近求遠,與中國合作是最經濟最明智的選擇。
7、和蒙古合作,在西北方向沙塵暴的發源地大量種草種樹,美化蒙古環境,減少對我國的沙塵輸入。蒙古國飽受風沙侵擾,而中國掌握了成熟的防沙治沙、退牧還林的環境保護技術。鼓勵和支持蒙古汲取中國環保經驗,學習環保技術,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環境支持。
8、深化中蒙民間交流合作,尤其是內蒙古和蒙古國同種同族的交流。
9、加強牧業合作,鼓勵國內農牧民去蒙古國租地養羊養牛養馬。
10、進行教育扶貧和教育援助,由政府主導,國營教育機構,民營培訓機構,民間團體以及個人共同參與的教育輸出,對蒙古國學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進行系統的漢語教育、歷史教育。
實際上蒙古經濟的發展對於中國的依賴是非常強的,沒有中國對其進行農副產品和生活用品的補助,蒙古經濟很難支撐下去。2021年,蒙古經濟遭遇危機,最後還是靠中國的援助才渡過難關。
其實,只有中國真心願意對蒙古好,其他國家都心思複雜,並不單純,希望蒙古保持清醒,莫上賊船。
當然,必須正視中蒙關係仍存在着一些隔閡與障礙,但是,兩國的政治關係良好,合作發展應是兩國關係的主旋律。
中蒙雖歷經曲折,陌生多年,但一經握手,仍是兄弟,可消除隔閡,盡釋前嫌。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幫朋友應知人品。
中國作為蒙古最大的投資國和第一大貿易國,為蒙古的發展付出甚多,但願蒙古當局能真正明白,有感恩之心,攜手合作,當一個親密無間的好鄰居。
總結經驗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牢記教訓是不再犯錯。加強中蒙合作,不僅是為了生活,也是為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