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寧生物”)創業板IPO正式獲受理。
川寧生物真的很差錢!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川寧生物絲毫不掩飾所面臨的資金壓力。招股書顯示,川寧生物資產負債率超過50%,截至2021年1-3月,其負債總額51.09億元,且償債能力不及同行。報告期內,川寧生物還每年向科倫藥業拆借數十億元,又從銀行借款償還這些拆借款和利息。
“拆東牆補西牆”背後,隱現川寧生物資金鍊緊張的問題。因此,此次川寧生物IPO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募資還債,其計劃募資6億元,其中4億元要用來償還銀行借款。
資料圖 圖據IC photo
真的很缺錢!
IPO籌資主要用來還債
川寧生物是國內主要的抗生素中間體生產基地之一,產品主要包括硫氰酸紅黴素、頭孢類中間體和青黴素中間體等。同時,依託生物發酵技術和酶技術平台,川寧生物向保健和化妝品原料、生物農藥、動物保健類產品、可降解生物基新材料及其他品類的醫藥中間體等方向發展。
川寧生物是國內“大輸液龍頭”科倫藥業(002422.SZ)分拆出來的子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科倫藥業直接持有川寧生物78.49%的股份,並通過科倫寧輝持間接持有2.00%的股份。劉革新為川寧生物實際控制人。
2018年至2021年1-3月(報告期),川寧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49億元、31.43億元、36.49億元和8.84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3.91億元、9021.55萬元、2.29億元和5778.06萬元。可以發現,在營收穩定的情況下,川寧生物2019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77%至不足1億元,淨利潤波動較大。
對此,川寧生物解釋稱,業績波動主要是由於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一方面是由於國內限制抗菌類藥物使用力度不斷升級,抗生素中間體市場需求增速有所放緩;另一方面,環保政策的調整變化造成行業內部分抗生素中間體生產廠商長期處於停產與復產的交替狀態,市場供給量的不穩定造成市場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
國盛證券曾在研報裏指出,川寧生物所涉獵原料藥,如硫氰酸紅黴素、7-ACA、6-APA的價格,2019年中旬進入一個下行通道。尤其是硫氰酸紅黴素,價格從2019年初的465元/公斤探底至295元/公斤。疊加川寧生物在大規模投產,從而造成業績縮水。而自2019年12月以來,硫氰酸紅黴素價格開始逐漸回升,同期川寧生物的業績也有所好轉。
2021年8月23日,川寧生物創業板IPO正式獲受理,保薦機構為長江證券。此次IPO,川寧生物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不超過2.23億股,擬募集資金6億元。令人意外的是,其中4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其餘2億元將用於上海研究院建設項目。
上市募資償債,川寧生物到底有多缺錢?
每年向控股股東拆借數十億
淨利潤有時還不夠還利息
川寧生物所面臨的資金壓力,可以從它的招股書上找到一些端倪。
報告期內,川寧生物的資產負債率(合併)分別為54.10%、55.22%、52.97%和51.96%,各期末負債總額分別為51.47億元、54.64億元、52.54億元和51.09億元。資產負債率超出同行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10個百分點以上。
2018年和2019年,川寧生物的負債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佔比均達99%以上,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流動與非流動負債佔比各約5成,這主要與2020末其他應付款大幅下降,而長期借款大幅增長有關。
此外,自2019年開始,川寧生物短期借款開始激增。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短期借款賬面價值分別為0萬元、4.01億元、7.91億元、9.41億元,佔流動負債比例分別為0、7.34%、32.94%和40.03%,呈現大幅上升趨勢。
大規模的流動負債也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產生了影響,川寧生物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報告期各期末,川寧生物流動比率分別為0.51倍、0.57倍、1.38倍和1.40倍,速動比率分別為0.32倍、0.31倍、0.78倍和0.85倍,雖然呈上升趨勢,但是總體償債能力仍較低。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川寧生物與控股股東科倫藥業之間頻繁、鉅額的資金拆借。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川寧生物發生的關聯方拆借全部為與控股股東科倫藥業之間的拆借。
2018年-2020年期初,其拆借餘額分別為51.2億元、45.01億元、43.73億元。同期,資金拆入金額分別為18.86億元、9.11億元、6.69億元;資金拆出金額分別為24.97億元、12.35億元、51.51億元。
而鉅額資金拆借造成的應付利息就以億元計,2019年、2020年的應付利息合計2.97億元。其中,2019年應付利息為1.88億元,而同期公司淨利潤才9021.55萬元。
不過,川寧生物表示,截至報告期末,已全額償還上述借款及利息,與控股股東科倫藥業之間已不存在直接拆借餘額。
那麼,川寧生物哪裏來的錢還給科倫藥業呢?答案就是從銀行借款。
2020年7月24日,川寧生物(作為借款人)聯合工行、中行、農行、興業等多家銀行地方分行(各銀行簡稱“貸款人”)與伊寧市簽署《銀團貸款協議》,全體貸款人同意按照協議約定向借款人提供總計金額不超過人民幣32億元的中長期貸款額度。
而這筆貸款的目的,是部分用於償還科倫藥業的拆借款。
截至2019年末,川寧生物的其他應付款為43.76億元,主要為與科倫藥業的拆借款。2020年末,川寧生物通過取得銀行貸款對向科倫藥業的借款進行了置換,導致資產負債表中其他應付款大幅下降,而長期借款大幅增長。
此外,在償還及規範拆借的過程中,為解決川寧生物存在的部分資金缺口問題,科倫藥業還通過商業銀行向川寧生物發放了3筆委託貸款,金額分別為1億元、1億元和1.5億元,貸款期限均為2年。截至報告期末,川寧生物已償還其中一筆金額為1億元的貸款。
就在2021年9月10日和10月8日,科倫藥業又分別發佈兩份公告,川寧生物與中國農業銀行伊犁分行簽訂了《借款合同》,農業銀行伊犁分行向川寧生物提供5000萬元和1億元的借款額度,借款期限均為1年。同時,科倫藥業與農業銀行伊犁分行簽訂《保證合同》,由公司為川寧生物上述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招股書顯示,2020年和2021年1-3月,川寧生物向銀行借款的利息分別為6184.95萬元和4175.49萬元。
“拆東牆補西牆”背後,隱現川寧生物資金鍊緊張的問題。在招股書中,川寧生物表示,目前,依靠自身積累和單一的融資渠道(指銀行貸款)難以滿足公司提高裝備水平、加快創新工藝研發等戰略實施的迫切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發行人的快速發展。
屢遭環保處罰
環保問題或成發展“攔路虎”
水體、土壤檢出抗生素殘留已經不是新鮮事,這一環境問題不可小覷。實際上,不僅抗生素本身可能引發污染,其生產過程中的殘渣、廢氣帶來的環境危害同樣值得關注。
作為國內主要的抗生素中間體生產基地之一,川寧生物對環保問題不可謂不重視。據招股書,2018年至2021年1-3個月,川寧生物的環保投入分別為3.4億元、4.53億元、2.74億元和5070.24萬元,共計投入11.18億元。
另據中國新聞網2018年8月的一篇報道,為有效消減、治理和防止企業生產伴生的污染源,川寧生物配套建設的環保設施系統佔地面積超過300畝,彼時環保投資就已超過20億元。
此外,川寧生物還設有環保事業部,由副總經理直接分管,下屬生化處理車間、MVR車間、噴霧乾燥車間、尾氣淨化處理車間、環保辦公室等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近400人。
然而,這些投入和舉措的效果卻似乎並不盡如人意。
川寧生物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報告期內受到的4次處罰,其中3次是因為環保問題。其中,2018年7月19日,因超標排放惡臭氣體,被罰款20萬元;2018年9月25日,因排放水污染物超過發酵類製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值,被罰款100萬元;2018年10月15日,因排放水污染物超過國家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被罰款20萬元。
2021年3月22日,川寧生物又因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非法侵佔林地,被責令限期恢復原狀並罰款95.4萬元。
另據公開信息,2017年,川寧生物也分別因排放惡臭氣體超標、三項水污染物超標排放、惡臭氣體超過排放標準排放,3次被當地環保部門處罰。
川寧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在提升環保處理水平的過程中,可能存在少量因“跑冒滴漏”或因實施技改提升期間影響部分環保設施導致輕微排污超標的情況。
對於川寧生物的IPO進展,紅星資本局也將持續關注。
紅星新聞記者 許媛 餘冬梅
責編 任志江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