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房企祥生一日驚魂
上市一週年,千億房企祥生控股突遇危機。
11月18日,隨着開盤前幾筆大宗交易砸下了3000多萬,祥生的股價一瀉千里,當天跌去了逾五成。
這是讓投資者們看了發抖的情景。就在9月底,新力才上演過一場閃崩危機,隨後則是老闆“失蹤”以及項目停工。
祥生股價崩盤後,很快市場有傳言稱是有機構平倉所致,但也有看法是祥生可能被“盟友”砸盤了,部分明股實債的機構選擇了套現離場。
很快,祥生在晚間的公告中表示,公司運轉正常,無違約、無質押;並稱將通過回購債券,但祥生的危機並未完全解除。
本次股價閃崩的源頭指向了評級下調。11月4日,標普將祥生控股的發行人信用評級從“B”下調至“B-”,展望“負面”,同時還將其美元票據的的長期發行評級從“B-”下調至“CCC+”。
祥生很快作出了反應,當日即公告回購全資子公司於2022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共花費845萬美元回購量為總額的2.82%,回購後暫時不註銷,且可能於適當時候進一步回購。
但投資者貌似並不買賬。從11月12日起,這家千億房企的股價就開始撐不住了,12、15號的兩個交易日內合計跌去了近20%;18號當天又蒸發掉了54%。相比於上市時5.59元的招股價,18日最終以1.59元收盤。
祥生同樣很快地對股價閃崩作出了回應,當晚公告稱,董事會並不知悉導致股價成交價格與成交量波動的原因,也沒有必須公告的內部消息。
同時董事會確認公司運作一切正常,現有債務沒有違約,且公司控股股東並未質押任何股份。並稱,後續為了進一步提振市場與投資者信心,將根據市場變化適時進行回購。
19日祥生股價反彈,開盤後最高回到2.04元,最後以1.72元的報價收盤,相比昨日漲幅達到8.2個百分點。
但投資者的恐慌並未完全消除,原因在於祥生未給出合理的下跌原因,對潛在的一些問題也沒有回應。
今年以來,多家房企發生爆雷,債務違約,一個共同的原因之一,是他們都是此前幾年放大槓桿猛衝規模的房企。
祥生也是一家過去幾年突然飆升的黑馬房企,2018年才擠入千億俱樂部。
1995年,出身浙江諸暨的創始人陳國祥及夫人朱國玲創辦祥生地產,從浙江起家隨後開始佈局長三角區域,此後分別於2004年及2007年進軍江蘇及上海市場自此立足。
2015年銷售額破百億後,祥生彷彿坐上了火箭,短短3年就晉級千億,而同樣的路碧桂園走了6年、萬科用了5年。
超快的規模增長是以高成本的資金為代價的。公司財報顯示,截止6月底祥生有息債務462.11億元中,信託和其他融資分別為159億元和75億元,約佔其債務的50%。平均融資成本達到了8.6%,淨利潤率也從上市前一年的8.6%下降到今年的6.12%。
此外,與諸多黑馬型房企類似,祥生也是投資者認為有隱藏債務的房企之一。上半年祥生控股集團的少數股東損益為4.4億元,按年同比大增700%。
房地產在2021年下半年陡然生變,融資和銷售端雙重受制,顯然對祥生這類房企的影響更大,今年以來公司內部動盪不定。2月祥生副總裁郭政離職加盟了寶龍地產,營銷中心總經理龍鑫源在8月離職去了中糧。
公開資料顯示,祥生有三筆美元債處於存續期內,將分別於2022年1月、6月,以及2023年8月到期。此外,祥生2020年12月於深交所發行一筆5億人民幣住房租賃專項私募債,將於2023年3月2日到期。
但市場現在對房企債務的關注,並不限於公開市場了,開發貸、信託、私募等未詳細公告的債務數據,可能隱藏風險。
而且祥生更需要面對的挑戰,是銷售業績和回款,這直接關乎它的現金流。2021年前10月,祥生實現權益合約銷售額約684億,最近幾個月單月銷售在40億上下,要想在剩下的兩個月追平去年的782億,有一定難度。
最近市場的情緒表明,房企在出現危機後的解決方式和態度至關重要,對祥生來説,它還需要拿出更多的誠意和切實的措施,來度過這個艱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