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中國對外開放過程中繞不開的一個名詞。改革開放前期,我國工業生產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只能生產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利潤低的下游產品,核心技術則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有這樣一種説法,我國出口1億件襯衣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為改變這種局面,我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時也不得不接受西方國家提出的一些條件,如必須進口洋垃圾。
為什麼要進口洋垃圾?
我國進口洋垃圾,一方面是利益交換,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垃圾回收中的巨大利潤。我國當時還不具備大量生產塑料製品的能力,只能高價向國外購買原材料,為了節約成本,一些企業廢物利用,從塑料垃圾中提取可用部分,經過加工後獲得合格的塑料製品,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
對於生產力強大的歐美國家來説,塑料垃圾是無法處理的有害廢物,垃圾分類的清理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出口垃圾是最佳選擇。這種情況下,我國和西方國家一拍即合,既解決了國內原材料問題,垃圾進口時還能收取一筆海關費用,運回國內由人工進行分類、破碎、清洗,解決了一大部分就業問題,可謂一舉三得。因此在那個年代,進口洋垃圾成為國家創收的重要來源。
不再進口洋垃圾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從21世紀初的22千克增長到現在的64千克,國內塑料行業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只能從國外大量進口塑料垃圾。從2006年起,我國進口垃圾量不減反增,年進口量從580萬噸增長到890萬噸,佔全球垃圾進口量的72%,年進口額高達37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的56%。
2012年後,我國垃圾進口量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我國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已經不需要通過進口垃圾獲取原材料了。相反,大量有害垃圾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2017年,我國宣佈從2018年1月起永久禁止進口非工業塑料垃圾,嚴厲打擊走私洋垃圾行為,徹底終極了1992年以來的進口垃圾歷史。
禁令一出,歐美國家一片哀聲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每年都會生產數億噸生活垃圾,其中約一半的可回收垃圾出口至我國。據統計,僅在2016年美國就向我國出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垃圾,中間還混入了大量不可回收垃圾。當禁令一出,歐美國家頓時一片哀嚎,美國威脅我們,立刻取消洋垃圾進口禁令,否則將繞過WTO對我國進行貿易制裁。
我國沒有被美國嚇倒,反而加大了對走私洋垃圾的打擊力度,確保洋垃圾零輸入。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垃圾進口國後,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下海量的垃圾,美國只能自己動手處理。但是,由於美國長期依賴中國,國內沒有成熟的垃圾處理產業鏈,只能將大批垃圾傾倒入海洋中,每年因傾倒垃圾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