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京彩好評:自貿試驗區“再擴容” 為開放提速發展助力

  國務院近日印發《中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至此,中國的自貿試驗區數量增至21個。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多國更加趨向於內向型發展,而中國卻仍然致力於擴大開放。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至今,在先行先試、總結經驗、複製推廣的基礎上,我國自貿區發展此起彼伏、多點開花,逐漸形成點線面結合、遍地深化發展的開放新局面。可以説,包括北京、湖南、浙江、安徽在內的更多自貿區逐一落地,表明中國致力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自貿試驗區“再擴容”助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面對未來,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這次中央決定設立新一批自貿試驗區,在自貿試驗區努力探索更高水平自主開放,彰顯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堅定決心。4個方案全面落實中央關於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突出暢通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突出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突出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突出高水平開放打造新發展優勢。圍繞着服務貿易、先進製造業、數字經濟等新領域新業態,提出了特色鮮明的差別化試點任務,目標是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自貿試驗區“再擴容”助力加快形成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北京科技創新動能強勁,湖南裝備製造業積澱深厚,安徽新興產業要素活躍,浙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這4個地區新設自貿試驗區或者擴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先進性、穩定性和競爭力,將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出有益的探索。通過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探索,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加快形成發展的新格局。

  自貿試驗區“再擴容”助力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外貿、外資是經濟發展重要動力之一,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是落實“六穩”工作、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內在要求,也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了第一張自貿試驗區外資負面清單,清單中,限制或禁止外資進入的行業達到了190項,今年最新公佈的自貿試驗區投資負面清單中,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資的行業只有30項,和第一張單子相比,下降了80%,這些放開的領域絕大部分都在全國放開,帶動了全國的對外開放,提升了全國對外開放度和透明度,在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7個月,18個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33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900億元以上,進出口額達到了2.7萬億元,這18個自貿試驗區面積加在一起不到全國的千分之四,但是利用外資佔到全國的16.8%,外貿進出口份額佔到全國的13.5%。

  開放不止步,改革不停頓。建設每一個自貿試驗區都如同是在“試驗田上試驗培育出的種子”,只要把這些“種子”切實培養好、在更大範圍內播撒好,就一定能開花結果,助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行穩致遠,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再邁新台階。(來源:宣講家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73 字。

轉載請註明: 【地評線】京彩好評:自貿試驗區“再擴容” 為開放提速發展助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