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淨利下降,激進拿地的金地集團終遭反噬

  曾因在股市中表現活躍且具有行業代表性而被譽為四大地產龍頭股“招保萬金”之一的金地集團,近年來卻有明顯掉隊的趨勢。

  10月29日,金地集團發佈了三季度報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面積823.5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5.9%;累計實現簽約金額1,700.5億元,同比上升19.9%。

  然而,與銷售額表現不同的是,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0,439,020,459.81元,同比減少4.9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992,173,588.11元,同比減少7.98%。

  掉隊的金地集團一直奉行快速拿地、快速建設、快速銷售和快速結轉回籠資金的高週轉模式,以期能重回頭部房企行列。

  知名房產分析師王雪松在接受《企業觀察報》採訪時指出,高週轉模式其實進入2019年下半年已經出現了困難。高地價、慢去化、產品利潤率下降、財務成本上升,意味着企業高週轉的風險非常大,通常會一個項目虧損便可能吃掉好多個項目的利潤。高週轉模式,現在基本已經不太可能了。實行高週轉的模式,今年都面臨資金困境,金地應該也不會例外。

  1

  -THE FIRST-

  決策失誤淨利下降

  實際上,金地披露的中期業績上述狀況就已顯現。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約198.75億元,同比下降11.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9.82億元,同比下降17.89%;基本每股收益0.66元,同比下降17.5%。

  彼時,中報稱,營業收入下降主要是由於並表範圍內的房地產項目的結算面積減少。和其他大部分房地產企業一樣,疫情成為影響上半年業績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究其根本原因,還是上層決策導致的結果。金地集團想要快速恢復市佔率的房企,因此選擇了激進的策略,奉行快速拿地、快速建設、快速銷售和快速結轉回籠資金的高週轉模式。

  金地也憑藉這套模式,金地2013年定下“5年內銷售額破千億”的目標到2016年就提前實現,當然這裏離不開2014-2015年的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對加速房企資金回籠的利好,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金地高週轉模式縮短了存貨週轉期。

  2015年,金地全年銷售額只有617億元,到2016年,年銷售額直接突破千億,達到1006.3億元,同比增長63.2%,重回頭部房企行列。

  此後三年金地銷售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全年銷售額為1408.1億元,同比增長39.9%。

  到2018年,金地全年銷售額再度增長200多億元,達到1623.3億元,同比增長15.3%。到去年,金地銷售額直接突破兩千億,達到2106億元,同比增長29.74%,成功邁入兩千億房企俱樂部。

  高週轉模式就像吸鴉片一樣讓金地上癮,與高週轉模式伴隨的就是高財務風險。2016年至2019年,金地集團淨負債率從28.40%一路走高至60.24%,即債務在三年內增加了560多億元,淨負債率提升了近50個百分點。而頭部房企碧桂園在2019年的淨負債率為46.3%,萬科為33.9%。

  也是從2017年開始,金地集團經營現金流淨額一直為負,今年更是密集發債“借新還舊”。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金地集團已發行共210億元擬用以償還到期的公司債券,其中包括四期共計4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三期共計60億元的中期票據,以及一隻已獲上交所通過的110億元小公募債券。

  或許是迫於猛增的債務壓力,在密集發債過程中,金地集團還出現一次發債後私自下調利率的行為,一度令市場愕然。

  今年4月,金地集團違背了公司債《募集説明書》中所寫的“提升”利率基點的約定,單方面將利率從5.29%調降至1.50%,此舉立刻在投資者中引發強烈不滿。據計算,10億元的債務,照此變更利率,金地集團將省去3700多萬利息。

  下調利率次日,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質疑金地此舉是否合規。迫於各方施壓,金地集團於4月28日發佈“維持利率不變”的公告,並“就上述事宜給市場造成的不當影響深表歉意”。

  獨立評論員、高級經濟師周正國對《企業觀察報》説,2014年400多億元銷售額,2019年過了2000億元,今年也應該過2000億元,還是全國排在12名左右。説明行業排名門檻快速提高下,金地為了維護行業地位,也被迫加快了擴張。拿地模式增加了合作開發,大規模擴張,加上不是自己全部控制,開始出現質量問題,資金鍊也開始緊張。各個行業快速擴張都有類似失控現象。需要加強管理,加強團隊培養與控制。

  2

  -THE SECOND-

  捲入維權債務風波

  雖然金地集團近年來的銷售業績一直不錯,但營業收入的結算表現卻不太穩定,營業收入遠不及公司銷售額的增長情況。這一方面與公司在項目開發中權益佔比較低有關,另一方面或許也與公司在項目操盤或房屋交付過程的影響有關。金地集團在不同地區的多個項目都被爆出存在虛假宣傳、施工問題、違規交付等現象。甚至在一些城市,金地正逐漸成為“欺詐”的代名詞。

  在浙江金華,金地參與開發的千萬豪宅“金地中梁西江雅苑”就於近期遭遇業主投訴。業主表示,該項目多幢在建新房不同樓層存在“樑柱輕輕一摳,混凝土就會掉落”的情況,並且,天花板、牆壁、露台、飄窗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開裂。

  另一則東莞住建局於9月發佈的《關於物業服務企業涉黑涉惡有關情況的通報》中,金地物業因通過暴力手段對待維權業主而被判處尋釁滋事罪。

  儘管物業服務糾紛對房地產行業來説並不新鮮,但金地集團2020年的表現多少有些不盡人意,多個項目都因虛假宣傳而被監管部門點名。就在兩個月前,金地集團深圳項目又因虛假承諾被法院判賠23位業主共7400萬元。

  在武漢,金地的4個項目均因“以毛坯價備案但賣的是精裝房”而被業主維權。依照七部委在2018年6月聯合下發的建房【2018】58號文件,未按政府備案價格要求銷售商品房,或者以附加條件限制購房人合法權利(如捆綁車位、裝修)等方式變相實行價外價屬於違法違規行為。

  在浙江杭州,金地旗下金地江山風華項目也因虛假宣傳問題曾被業主投訴。業主稱,該項目北區在售樓盤早期宣傳是洋房,現在卻變成了小高層,開發商對洋房與小高層的定義不明確,存在任意更改商品房性質的做法。不僅如此,金地在杭州的金地玖峯匯項目,也被業主投訴“偷工減料”。業主表示,該項目在室內施工中,地面防水高度未能達到基本標準,廁所衞生間等隔牆使用材料也不達標。

  在山東青島,金地項目因在售賣時以“地鐵沿線”進行虛假宣傳,而被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11.6萬元。同年8月,金地參與開發的兩個北京項目由於涉及不實宣傳、補充協議中存在不合理條款、樣板間裝修標準與實際交房標準不符等違規行為,被北京市住建委責令立即整改,並予相應曝光。

  關於安全質量、虛假宣傳等問題,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在接受《企業觀察報》採訪時指出:“一方面是因企業高週轉帶來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是企業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如果一個好的企業,肯定會把質量看得比較重要,即便是出事了,相信也會用最好的方法最快地去解決問題。不要看企業大,沒用的,一旦品質或口碑做倒掉了,以後開發的產品人家都不買了。”

  每次業主維權的發生都會為房企的名譽留下一個污點,更會影響房企後續項目的營銷和推廣。在業內人士看來,金地集團質量問題頻發,多半是由於銷售業績壓力大,盲目加快工期以及在質量監管方面鬆懈所導致的。一直以來,金地都十分強調高週轉的概念,這些維權現象説明,金地在高週轉過程中也面臨很多壓力。若未來管理不到位,金地的項目安全質量問題會繼續發生,這會極大損傷公司的品牌及形象。

  《企業觀察報》注意到,多年前,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曾對媒體説:“房地產企業的發展固然要快、要規模,但首先得把產品做好。公司發展要在‘好’的基礎上求‘快’,而且要把這個‘好’放得權重大些。”如今金地的作為,似乎與凌克的想法在背道而馳。

  知名房產分析師王雪松認為,高週轉模式下的質量問題增加是必然的,這對房企持續性經營肯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旦市場風向改變,變為買方市場後,這種不誠信行為對企業銷售肯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3

  -THE THIRD-

  轉型升級暫難獲利

  地產行業進入存量時代,轉型升級成為房企關鍵詞。金地集團2010年提出,“以住宅業務為核心,商業開發和地產基金為兩翼”的“一體兩翼”,2020年,凌克董事長提出了企業發展的新目標——“在產業地產方面,金地公司希望成為科技孵化的領先者;在地產板塊,希望我們成為地產科技的領導者;在綜合開發方面,希望我們成為一家綜合性的城市服務提供商。”

  金地集團試圖通過產業地產尋找盈利突破點。但以當下市場環境來看,產業園的回報週期較長。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就指出,產業地產的盈利需要賣掉或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而國內REITs尚待進一步放開。

  2016年,金地集團成立專注於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及運營管理的子公司“金地威新”,先後落地深圳金地威新軟件科技園、上海金地威新閔行科創園、上海金地威新嘉定智造園等高端製造產業創新基地。

  但是,產業地產是一個融資渠道匱乏的產業,且開發和運營期均較長。無論是前期投資建設還是後期管理運營,產業地產都是以資本鏈條為主軸進行操作,要求企業有非常強大的資金保障和融資能力。

  根據此前金地威新副總經理張慶軍的説法,金地產業的商業邏輯是資產證券化,金地產業園區未來要進入資金通道,比如REITs等。但從目前國內相關體系完整程度來看,使用REITs形式來代替信貸恐怕還很難做到。

  “REITs是國際資本市場成熟的金融產品,相當程度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使用量非常大,甚至在國外房地產市場也是最主要的資金來源。而我們國家是間接融資佔比較高,佔80%以上,REITs等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產品還處於探索階段。”宋丁説。

  除去在實現資產證券化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產業園區的監管環境也不明朗,如圈地另作他用便是產業地產存在的亂象。由於產業土地價格較低,不少開發商採用以產業項目立項,然後變更土地用途,開發商業和住宅項目,或者二次轉讓獲取高額土地升值收益。

  隨着行業進入存量時代,房企之間的競爭加劇。業內人士認為,金地集團面臨的困境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的一個縮影,隨着房住不炒成為國家長期的政策,房地產過剩的情況就會浮出水面,房地產行業迴歸正常,房子成為了正常的商品是必然的趨勢。炒房時代結束後,房子就剩下居住的功能了,既然房子是用來住的,房地產商只能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才能生存下來,而不能提供質優價廉商品的大量地產商將會被迫淘汰出局。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升級向金融地產轉型升級,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幫助地區打造產業集羣,為地區提供質優價廉的房子,才是地產商唯一的出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30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季度淨利下降,激進拿地的金地集團終遭反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