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流血上市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 周繼鳳 蘇琦,編輯 金璵璠。36氪經授權發佈。

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了。

另外三隻獨角獸中,曠視科技、依圖都已披露上市文件,不過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審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佈確鑿的上市計劃。

雲從科技所在的人工智能梯隊一度是資本熱捧的對象。據CVSource數據,2017年人工智能創企全年融資額增長到338億元,到了2018年,僅一季度融資總額就超過了2017全年,達到402億元,2018年全年人工智能領域融資總額達到1131億元。

但隨着資本熱情退潮,整個行業的虧損和盈利難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到了2019年AI賽道駛入了資本寒冬。不少投資人甚至公開指出,過往兩年AI創業公司估值過高,非理性燒錢模式難以為繼。李開復在2020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出,“不少AI公司割了不少投資人的韭菜……”

成立於2015年的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也暴露了行業問題——三年半虧損23億,並且還準備持續虧損下去,此次IPO準備募資37.5億元,將用於AI技術的研發。

沒有造血能力的AI四小龍,如今的較量逐漸從技術競爭、資本廝殺,轉為搶奪上市第一股。毫無疑問,“AI第一股”花落誰家,就意味着它將在整個行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最年輕的AI小龍:三年半虧損23億

啃下了不少硬骨頭,接了不少大單,但同所有做人工智能的公司一樣,雲從科技依舊是靠資本輸血,虧損嚴重。

自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間,雲從獲得的收入分別為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超過15.7億元,但歸屬於母公司淨虧損22.72億元,其中2019年一年就虧損了17億(招股書解釋稱,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並且還會繼續虧損下去。招股書中寫道:“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雲從流血上市

數據來源 / 招股書 製圖 / 深燃

不過和其他兩家披露財務數據的AI友商相比,雲從虧損還算少的。

依圖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68億元、3.04億元、7.17億元、3.8億元。但三年半合計虧了72.62億元。

曠視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以及9.49億元,三年半的時間裏虧了96.53億元。

必須承認的是,人工智能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資金,這點從財務數據上也能看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雲從的研發費用累計6000萬元,其中2017年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高達92.06%。

同時,人工智能作為新興領域,產品非標,每服務一個新客户,就得提供一套新的方案,成本不定,這點一定程度上體現在了毛利率上:雲從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據其招股書顯示,主營業務毛利率受收入結構、項目規模、外購材料和服務成本佔比變化的影響而波動。

不過雲從在成本控制方面確實稍顯遜色,綜合毛利率不及對手。依圖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70.99%,曠視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4.6%,而云從近幾年中表現最好的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僅為52.87%。

雲從流血上市

來源 / 招股書

目前,雲從主要的產品及服務可劃分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儘管在研發上投入較大,但包括雲從在內的人工智能公司,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以及產品落地能力始終遭外界質疑。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就對媒體表示,曠視、商湯、雲從等這類公司都可以打着國家科技明星企業的旗號在國內上市,但它們只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做一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並不是很高的業務。

雲從科技最早佈局的是智慧金融、智慧安防領域,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智慧商業板塊。創始人給出的規劃路線是,人臉識別最先落地;打造跨視覺、語音、數據技術的AI技術閉環,賦能金融、公安和出行、商業四個行業;通過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建立各個行業大腦,賦能百業。

雲從團隊的優勢非常明顯:創始人周曦出身於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創始團隊由中科院人臉識別研究團隊孵化而成。在其IPO前的十輪融資中,不乏地方政府基金和國資機構,如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廣州基金等的身影。

但要命的是,儘管雲從含着金湯匙出身,但發力晚,在激烈的競爭中不佔優勢,對為數不多的大客户依賴程度高。2017年、2018年、2019年這三年間,雲從前五大客户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收的比例都高達50%以上,到了2020年上半年,情況稍有好轉,前五大客户銷售收入佔比降到了31%。

AI獨角獸排隊上市,盈利“遙遙無期”

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四家公司已在AI賽道上同台競技多年,但第一股會花落誰家,一直未有定數。包括雲從在內,AI四小龍中已有3家正式啓動IPO計劃,儘管“老大哥”商湯科技尚未正式啓動相關上市計劃,但近年來已多次被傳上市,曾被寄予成為“AI第一股”的厚望。

近些年,這四隻AI獨角獸頂着光環都獲得了數輪融資,從其歷史融資中也可看出一些特點。商湯、曠視、依圖都頗受阿里青睞;雲從科技是國資背景,已進行近十輪股權融資;商湯科技雖在成立時間上稍晚於依圖和曠視,卻拿到了AI四小龍中最高的融資額。

雲從流血上市

製圖 / 深燃

自2019年以來,在資本熱情退潮後,整個行業的虧損和盈利難等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整個AI賽道進入資本寒冬,行業關鍵詞變成落地和造血。在那之後,商湯和曠視都停下了融資的腳步。

據億歐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處於虧損狀態,另外10%則是給傳統行業巨頭打輔助,扮演着技術提供商的角色,勉強維持温飽。

回看2013年,AI四小龍湧入人臉識別賽道時,都不約而同地將業務集中在安防和金融領域。

安防雖然屬於AI公司的“必爭之地”,但一方面,早已被傳統視頻監控三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宇視科技霸佔着近七八成的市場份額,客户更換設備和遷移數據的成本非常高,AI四小龍頗感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傳統巨頭也在組建自研團隊,提高機器視覺的識別成功率,這對於AI四小龍就比較尷尬了,即使AI公司的算法更先進,識別率更高,但對於大多數客户而言,95%的識別成功率已經夠用。曠視科技安防事業部技術總經理那正平曾有過這樣的預判:“安防這個行業內的玩家基本已經固定了,其他的創業者們再想入局也難度極大。”

在這樣的環境下,過去一年,AI四小龍開始尋找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和發展空間,向更多細分領域挖掘機會。

2019年初,曠視科技宣佈戰略轉型,發佈物聯網操作系統河圖,進軍AI物聯網。截至2019上半年,曠視的城市互聯網業務已經覆蓋了112個國內城市。據其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以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2.08億元、6.94億元、4696萬元。

依圖則選擇了最難的造芯之路。去年,依圖發佈其首款深度學習雲端定製芯片“求索”,依託自研AI芯片, 在僅憑穿着、步態特徵的條件下,已能將 ReID(行人重識別)做到 2017-2018年人臉識別的精度。

雲從最早佈局的是智慧金融、智慧安防領域,先後拿下了公安部、四大銀行等標杆單位,最近還成為了“海關總署2020年動態人臉識別綜合應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智慧商業板塊,目前該板塊已經成為公司當前的主營業務,並主要聚焦在購物中心和汽車4S店,合作客户包括小米之家、國美、捷豹、路虎、東風日產、一汽大眾等。

商湯科技的智慧汽車、安防依舊佔到54%的營收,而新零售、智慧健康等多項新業務在營收佔比中僅有10%,曾經的“融資機器”在業務轉型上有點吃力。

隨着各自定位的逐漸清新,相互間的競爭將更加熾熱化,如今,AI四小龍進入“深水區”,一邊轉型一邊謀求上市,勉力維持不被淘汰出局。市場關於AI獨角獸們估值過高、盈利能力不足的質疑仍未消散,遞交招股書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這場硬仗是非打不可了。

但不管怎麼樣,無論AI四小龍中誰先上市,對於行業而言都是一個正向信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08 字。

轉載請註明: 雲從流血上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