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交銀國際洪灝:未來週期股機會大於科技股 全球經濟將維持温和回暖
2020年即將進入四季度,歐美等地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令外界對復甦中的全球經濟前景有所擔憂,資本市場動盪有所加劇。
現在是入場抄底的機會嗎?全球經濟接下來將如何復甦?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就這一系列問題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
急於入場抄底也許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第一財經:科技股最近大幅調整,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大摩説納指還要跌超過10%,科技股什麼時候可能會見底,衍生品市場的風險釋放完了嗎?有關估值的問題,科技板塊並不是最高的,像原材料、消費必需品板塊的市盈率更高,近期的拋售是蘋果、亞馬遜逢低買入的機會嗎?
洪灝:整體而言風險應該沒有完全釋放完。作為投資者,目前市場是50/50的概率,除非對未來的風險事件,比如美國大選有十足的把握,急於入場抄底也許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對於估值問題,像原材料、消費品這樣的週期性板塊崛起主要是反映了外界對經濟前景的預期,考慮到疫情的衝擊終將過去,那麼周期股的空間更大。相對而言,科技股在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更小,估值上升的空間會受到一定影響。
美聯儲的最新政策框架並未打消市場疑惑
第一財經:你對美國新一輪刺激法案的前景怎麼看,美國總統選舉前推出的可能性有多大?
洪灝:對於民主黨而言,把刺激法案拖到大選後完全可以接受。民主黨方面的要求是2.4萬億美元,而共和黨只能接受1.5萬億的規模,這樣的差距很難達成共識。
事實上,美國經濟數據正在好轉,耐用品訂單、消費者支出依然在擴張,房地產市場熱度很高,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就業市場。從第一輪CARES法案實施情況看,其刺激效果並未完全得到釋放。現在就想推出新一輪救濟計劃,能否起到預想作用也是未知數。
第一財經:美聯儲9月利率決議暗示,零利率或將保持到2023年,但在引入平均通脹目標後的政策框架描述並不明晰,如果經濟維持現狀緩慢復甦,不出現明顯惡化,是否意味着美聯儲的政策空間已經用完?
洪灝:美聯儲的最新政策框架並未打消市場的疑惑,過去20年,美國的通脹水平基本都難以達到2%的目標。現在美聯儲依然想要把通脹抬起來,但要做到很不容易。
與美聯儲一樣,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全球央行都在“大放水”,雖然可以改善長期通脹下行的預期,但也存在用力過猛的問題。如果通脹未來突然上升,而屆時經濟並未完全恢復,央行將面臨是否加息的被動局面,這可能是潛在的風險。
未來週期股獲取額外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第一財經:美聯儲調整政策框架,出於避免因過早收緊貨幣政策而扼殺經濟復甦的考慮。雖然有2018年税改的提振,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很多機構此前已經預測美國近兩年會陷入衰退,那麼未來美國是否會陷入像日本、歐洲低通脹低增長的泥潭?
洪灝:明年上半年美國的經濟數據會非常好,這主要是基數低的原因,但之後美國的經濟增速會下滑,重新回到前兩年低增長的區間。在通脹問題上,考慮到貨幣政策,美國未來1~3年可能會出現短期超調,但5~10年的通脹前景依然低迷。
第一財經:美國大選結果對美股的影響有多大呢?
洪灝:無論誰上台,美股都會漲。對於美國政府而言,整體政策基調不會出現很大的改變。對於投資者而言,當然還是需要關注三場大選辯論的情況,這將關係到未來四年對一些行業的影響,同時地緣政治風險也值得留意。
第一財經:近階段歐美經濟復甦的路徑並不平衡,製造業復甦明顯,但服務業和就業市場依然面臨考驗,接下來四季度到明年的經濟前景是怎樣的?
洪灝:可以看到近期全球疫情有所反覆,雖然新增感染人數有所反彈,整體的死亡率處於低位,因此只要各方加以重視,對經濟的衝擊將會小於第一輪疫情,現在沒有必要過於悲觀。隨着外界對於疫苗的預期不斷上升,接下來經濟將維持温和回暖的趨勢。
中國經濟復甦如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汽車、鋼鐵、水泥和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復甦軌道。這有一定的參考性,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像順週期的旅遊業、餐飲業的反彈將是很快的。
第一財經:如果疫苗出現了,超預期復甦的可能性有多大,與2008年相比,這一次復甦會有什麼不同,市場的機會將出現在哪裏?
洪灝:這次的疫情與金融危機不同,相比之下,與2001年科網股破滅時對比更為合適。疫苗雖然可以提振經濟復甦的動力,但超預期復甦的可能性不大。
相對於科技股而言,未來週期股獲取額外收益的可能性更大。科技股最大的風險依然是估值偏高。以蘋果為例,近幾年營收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想繼續撐起由散户推高的估值很難,當然像FAAMNG(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Netflix、Google)這些科技巨頭都是好公司,但好公司和好股票往往不會一直劃上等號。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