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輿論詆譭中國抗疫貢獻?看看這些機場吧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陳莎莎 本報駐奧地利特約記者 夏雪】編者的話:近期,一些西方輿論又開始對中國出口防疫物資説三道四,甚至詆譭中國搞“口罩外交”。這些奇談怪論無視很多國家感謝中國出手相助並積極與中國架起“空中橋樑”的事實。《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上海浦東、北京首都、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杭州蕭山、天津濱海等機場正在加班加點,將中國生產的各種醫療、防疫物資和其他商品運往世界各地。各國航空公司也在忙着“客改貨”、增加班機加大運量。國內各大機場忙碌的場景,折射出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為全球防疫做出的積極貢獻。在奧地利奧中商業協會主席章格看來,有關對中國的指責都是無稽之談,因為中國的人道主義精神超越國界,中國復工復產更是解了各國的燃眉之急。

浦東機場高峯期貨運量超過疫情前

作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正變得日益忙碌。據“飛常準”APP向《環球時報》記者提供的相關數據,上海浦東機場目前是全國貨運投放運力最大的機場,尤其是貨機運力相比疫情前有了大幅提升。數據顯示,浦東機場的貨運投放運力在4月中旬達到一個高峯,單日貨運運力超過6萬噸,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貨機運力。記者4月28日從浦東機場方面瞭解到,截至4月27日,機場已累計保障防疫物資運輸21780噸。4月以來,由於防疫和復工復產帶動國際物資運輸需求增長,浦東機場依託完善的全球航線網絡,各國常規貨機、臨時貨包機、“客改貨”航班、政府包機等運輸保障量穩步增長,近一週日均保障超過300架次,創浦東機場貨運航班量新高。

記者還從東航宣傳部瞭解到,浦東機場是東航物流公司的一個重要始發機場,疫情期間承擔了大量貨運航班起降。這其中包括國際汽車製造企業所需的配件。2月25日,一架載有422件通用汽車所需配件、總重80.45噸的東航物流貨運航班從浦東機場起飛,飛往芝加哥。同一天,東航CK287貨運航班搭載94噸福特汽車包機的配件也從浦東機場出發,當天下午抵達泰國曼谷。除原有貨運航班,東航從2月開始着手準備國際航班“客改貨”,3月底全面啓動這一業務。目前,東航已開通包括北美、歐洲、東南亞在內的20餘條航線,除原有航點外,還根據需求新增航點,其中包括日內瓦、柏林、薩格勒布、珀斯、米蘭、孟菲斯等城市,每週基本維持在40班到50班之間。貨運內容主要以防疫物資為主,輔以部分電子產品。

據英國維珍航空發言人介紹,進入4月後,維珍航空已有10多架航班從浦東機場出發前往英國,所運輸物資100噸,涉及350萬件防疫用品。維珍航空5月計劃將從上海飛倫敦的航班提升到每日一班的頻率。該發言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覺得浦東機場的貨運情況比疫情發生前還要繁忙,“裝卸貨物的倉庫幾乎一直處於滿載狀態,可以明顯感覺到很多國家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在增加”。

從美國達美航空提供給記者的信息可以看到,為滿足美國客户對防疫物資的需求,該公司3月30日開通中美間的首個貨運航班——上海浦東飛底特律。在隨後的3周內,達美航空又兩度增加航班數量,每週航班數量由最初的3個增加到14個,並新增洛杉磯和亞特蘭大為入境點。達美航空還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可以啓用其寬體客機(波音777-200 ER和空客350-900)的客艙行李架空間載貨,此舉可有效提升貨運航班的載貨量。

天津機場迎來“空中巨無霸”

菜鳥物流國際幹線總監謝志宇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貨運需求處於動態變化中,能明顯看出和不同地區疫情情況相關聯的幾個高峯。如第一個高峯出現在3月底到4月初,從國內飛往歐洲的航空貨運需求快速增長。到4月中上旬,東南亞的需求出現高峯。最近,飛往俄羅斯的貨機數量又出現明顯增加。

受疫情影響,各國客運航班的恢復依然需要時間,而“客改貨”給了航空業利用閒置資源的機會。據謝志宇介紹,菜鳥和一些“客改貨”的航空公司合作,增加國際航空貨運運力。國內某航空公司的“客改貨”業務工作人員馬先生説:“‘客改貨’需要對客機機艙進行一定改造,載貨量相對也比不上貨機,但很多航空公司仍抽調出多架寬體客機運營‘客改貨’航線。我所在的公司就開通了武漢-巴黎、上海-倫敦、上海-阿姆斯特丹、上海-布加勒斯特等‘客改貨’臨時航線。”

對許多國際航空公司來説,“客改貨”的轉型有助於保障醫療物資、食品等重要貨物的進出口,進而為各國恢復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撐。自3月底以“客改貨”形式恢復新西蘭至上海的航線後,由於需求旺盛,新西蘭航空的“客改貨”航線已調至每日兩班。

在起落中國機場的各種飛機中,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公司的安-225貨機是最特別的,這架全球唯一的“空中巨無霸”機身長84米,翼展88.4米,擁有6台發動機,據公開報道,其單程運輸能力是波音貨機的5至6倍。據天津機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自4月12日以來,安-225曾多次飛抵天津裝載防疫物資。4月13日,該機一趟就裝載了超過80噸的防疫物資飛往波蘭華沙。因安-255對機場的跑道、滑行道、空管、油料、貨運保障設備、人員操作能力等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和要求,為此天津機場還專門更新了保障方案。

3月22日至4月12日期間,天津機場引進並保障60多架次臨時國際貨運包機,運輸各類防疫物資1000餘噸,除常見的貨運和“客改貨”機型,還包括首次造訪中國內地的空客A350-1000測試飛機。

為運送物資,各國航空公司拼盡全力

對日前被炒作的“加拿大貨機在上海空手而歸”的情況,一位民航業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分析可能是貨物沒有及時運送到機場場站並完成報關、檢疫等流程,導致出現“飛機等貨”的情況。由於上海浦東機場目前貨運量極大,加拿大方面的貨機長時間佔據停機位,影響了後續的航班安排,才被迫空機返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機場在貨運上都有完善的流程和足夠的運營能力,加之最近客機停飛較多,相信擁有足夠的資源處理貨運需求。

據謝志宇介紹,由於國內的疫情防控規定,菜鳥的部分航線也做出調整。菜鳥與比利時一家航空公司合作運營一條國際貨運航線,由於這條航線往返時間超過22小時,來回需要兩套機組執飛。為此,菜鳥將航線從比利時列日-杭州-列日調整為列日-杭州-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列日,飛機在杭州裝完貨,飛新西伯利亞後換機組繼續飛,這樣既能滿足防疫,又可確保飛行安全。

為將物資從中國運回本國,各家航空公司也拼盡全力。4月中旬,先後有多架阿根廷航空的飛機降落在上海浦東機場。當地時間4月18日,阿根廷首架派往中國的包機從浦東載着從中國採購的防疫醫療用品和設備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據阿根廷航空介紹,由於距離過遠,飛機需要在新西蘭加油後才能飛到機場。為及時運送物資,飛機上共配備17名機組人員,其中4名機長、8名副機長,他們在38個小時的旅途中都沒有下過飛機。

聽聽執行運輸任務的國際航空公司的駕駛員是怎麼説的吧。3月23日,奧地利航空公司載有130噸防疫物資的兩架波音777專機從廈門機場出發,先經停奧首都維也納,接着轉由小型軍機直接將物資運往疫情最嚴重的蒂羅爾州。《今日報》等奧媒不僅報道“中國將奧地利的要求作為優先事項,總理庫爾茨在新聞發佈會上專門向中方致謝”,還採訪了執行此次運輸任務的副駕駛員萊特霍夫。據萊特霍夫介紹,他們抵達中國後,和中方的配合十分順利,但因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防疫消毒措施,機組成員當時入關花了4個小時。在隨後的一週內,奧航再次安排專機從廈門運輸物資,執行運輸任務的駕駛員温克勒説,中國海關給予他們很多便利,這次入境的過程相當順利,縮短至少兩個多小時。温克勒還表示,由於中國朋友的幫助,裝載物資的時間也大大縮短。此次航班裝載物資重30噸,其中1403箱口罩將運往奧地利,1824箱防護服將運往意大利的一個重災區。據奧地利媒體報道,奧航已計劃50餘次專機航線,往返於中奧兩國進行物資運輸。這其中既有聯邦政府層面的統一採購,也有地方州政府的單獨訂單。

在德國,衞生部和各地商會也大量從中國進口防疫物資。3月29日,一架載有20噸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資的專機從杭州飛抵萊比錫。萊比錫-哈雷機場新聞發言人舒哈特表示,中國的貨運團隊和地勤人員放棄休息時間,加快速度裝卸貨物,保障航班順利起飛。據德國電視一台報道,根據兩國達成的物資採購協議,德國採購商可直接與中國國企對接進行物資採購。兩國之間已架起“空中橋樑”,確保每天能派出一架載重能力至少為25噸的飛機將物資從上海運回法蘭克福和慕尼黑。

“詆譭中國貢獻毫無意義”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4月25日,已有74個國家和地區、6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192批次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累計金額14.1億美元。有72個國家和地區、8個國際組織正與中國企業開展129批次商業採購洽談。31個省區市通過市場化採購方式,已向191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防疫物資。海關總署26日的數據顯示,3月1日到4月25日,全國共驗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資價值550億元,包括口罩211億隻、防護服1.09億件、護目鏡3294萬副、監護儀11萬台、紅外測温儀929萬件、外科手套7.63億雙。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政府對醫療物資的出口高度重視、積極支持,樂見出口企業組織各種醫療物資的對外供應,以實際行動為全球防疫做出應有貢獻。然而,有的國家卻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仍以地緣政治思維對中國的貢獻惡意解讀,反映出全球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全球化面臨挑戰。

奧地利知名律師及奧中商業協會主席喬治·章格教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政府和人民提供的巨大幫助體現出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奧地利疫情最嚴重時,是中國向我們伸出援手,優先給我們提供物資。”章格説,有個別國家想掀起詆譭中國防疫物資輸出的輿論戰毫無意義,也不會奏效,因為現在針對中國“口罩外交”的批評歸根結底就是由部分發達國家發起的經濟戰,是當前全球化倒退的表現。他認為,西方對中國的偏見是有傳統的,特別是經濟環境變差、自身決策失誤增多時,就越容易把責任往其他國家身上推。中國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首當其衝遭遇疫情,幾個月以來,部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中國發出的警告表現得傲慢,不僅沒有立即採取措施,反而一拖再拖,現在又想“甩鍋”中國。

談到忙碌的中國各大機場和中國企業的復工復產,章格認為,中國實際上是最早開始經濟復甦的國家,中國的製造業和運輸業是國際經濟貿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中國生產的防護物資幫很多歐洲國家解了燃眉之急。他強調説:“中國國內投資機會多,經濟體系能自給自足。如果有哪個國家想借疫情打壓中國經濟,不僅不會得手,反而可能會誤傷自己,並導致全球經濟體系陷入震盪。所以,西方不應和中國展開一場零和博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32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方輿論詆譭中國抗疫貢獻?看看這些機場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