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公募“頂流”周應波卸任基金經理 接棒者何人?下一站去哪?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財經

  中歐基金成長組投資總監、基金經理周應波即將奔私,來自中歐基金的幾則公告側面印證了這一傳聞。

  17日晚間,中歐基金髮布公告稱,基金經理周應波因個人原因卸任中歐時代先鋒、中歐互聯網先鋒、中歐明睿新常態和中歐遠見,以上4只基金將由中歐基金投決會主席周蔚文、副主席王培率領績優中生代基金經理管理。同時,中歐創新未來增聘周蔚文為基金經理,和周應波、邵潔、劉金輝組成管理小組,負責該產品的投資管理,併為明年4月開放申贖做好準備。

  這些公告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周應波離職的前兆,為周應波離開中歐基金開啓了倒計時。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周應波管理規模超576億,公募“頂流”當之無愧,其代表產品中歐時代先鋒,6年管理時間創下了350%的業績回報。

  周應波的成長,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歐基金的成長,他是中歐基金從0到1發展階段的功臣。一位行業資深人士這樣評論周應波,“年輕、睿智,投資中鋒芒畢露,他最能代表中歐基金的氣質。”

  再看周應波此前在三季報中的表述,“經歷過去近6年的公募基金投資管理,也承蒙投資者們的信任承擔了管理較大規模資金的責任,我們審視自身在投資中犯的無數錯誤,感到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希望未來能持續保持‘歸零心態’、面對好新的市場挑戰。”彼時“歸零心態”的説辭,即向市場傳達出一番深意。

  對於周應波未來去向,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有兩大可能性:一是和前銀華基金副總經理、也在中歐基金管理過專户產品的陸文俊合夥成立私募,另一個是加盟一家已成立的私募成為前三大股東

  周應波卸任時代先鋒等4只基金

  12月17日晚間,中歐基金髮布公告稱,基金經理周應波因個人原因卸任中歐時代先鋒、中歐互聯網先鋒、中歐明睿新常態和中歐遠見,以上4只基金將由中歐基金投決會主席周蔚文、副主席王培率領績優中生代基金經理管理。

  其中,中歐時代先鋒將由周蔚文、劉偉偉和羅佳明共同管理;中歐互聯網先鋒將由王培和王穎共同管理;中歐明睿新常態將由周蔚文和劉偉偉共同管理;中歐遠見將由成雨軒獨立管理。

  同時,周應波麾下另外一隻基金中歐創新未來增聘周蔚文為基金經理,和周應波、邵潔、劉金輝組成管理小組,負責該產品的投資管理,併為明年4月開放申贖做好準備。

  對於上述工作調整,周應波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中回顧總結了過往工作,並解釋了近期的一些變動和安排。

  “因個人原因及實際業務需要,我將卸任中歐時代先鋒、中歐互聯網先鋒、中歐明睿新常態和中歐遠見4只基金,……在考慮接任人選時,公司管理層非常重視,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最終決定由權益投決會主席周蔚文、副主席王培領銜,依然延續過往‘老將+中生代’的團隊管理模式。大家對周蔚文、王培已經很熟悉了,他們經驗豐富,風格穩定;而另6位基金經理中有5位都是過往跟我一起共同管理相關產品的親密搭檔,對這些產品的策略和風格也都非常熟悉。我覺得這是較為妥善的安排。作為持有人之一,我依然持有此前自購的基金產品,也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中歐基金。” 周應波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寫道。

  周應波表示,中歐基金是自己基金經理生涯的第一站。在中歐7年多以來,他與同事們一起努力拼搏、紮實工作、追求卓越。他很珍視這段經歷,感恩公司的培養和支持,也為有幸見證中歐基金髮展成為一家長期投資業績突出、權益管理規模領先、在資本市場具有良好聲譽的大型基金公司感到自豪。

  與此同時,他也在信中總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7年時間過去,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在投資中犯過的錯誤和吸取的教訓。廣闊的資本市場裏有長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塵,我常將自己的投資框架假想為‘能粘厚雪的圓形滾石’,但無數次發現只是‘濾過砂礫的漏斗’。孔子説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查理芒格説過‘確定自己的能力邊界是最重要的事’,6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穫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長、做不好的事,我總結出了諸如”可靠的管理層‘、’差異化的成長股等投資認知的方向,未來也希望在看得清、弄得懂、做得深的成長股領域繼續探索投資的真諦。

  從2000萬到600億,周應波的進化之路

  周應波畢業於北京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畢業後曾在騰訊最核心的產品部門——即時通訊產品部擔任產品經理,是業內少有具有互聯網實業從業經驗的基金經理,科技背景濃厚。

  2010年,周應波開始轉型做投資,先後在平安證券華夏基金擔任研究員;2014年,經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的推薦,他加盟中歐基金,歷任研究員、投資經理助理、中歐瓏琪恆佳資產管理計劃投資經理,2015年11月正式成為基金經理,開始管理其第一隻,也是其代表作基金中歐時代先鋒。

  彼時,周應波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新生代基金經理,再加上剛經歷過股災,中歐時代先鋒首募只獲得了122户、2085.56萬元的認購,其中還包括周應波自己的700多萬和公司的300多萬,可謂是門可羅雀。

  六年後的今天,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周應波的管理規模已經達到了576.34億元,其中在2021年二季度末時甚至一度達到606.64億元,已然躋身頂流基金經理之列。

  周應波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背後離不開其長期優秀的業績。以中歐時代先鋒為例,截至2021年9月30日,該基金近5年累計淨值漲幅243.76%,同期業績比較基準(中證500指數收益率*90%+中證綜合債券指數收益率*10%)上漲14.13%,基金年化漲幅收益28%,最大回撤-21.79%。

  在基金淨值和管理規模的不斷增長的背後,是周應波不斷進化的投資和研究框架。

  例如,最早在做研究員時,周應波研究的行業主要在機械、電力設備、新能源等中游行業,轉做投資後最初是從自己研究的行業出發挑選個股;隨後,他逐漸意識到市場受所在國家宏觀經濟影響很大,具有很強的週期性,因此開始重視自上而下,根據宏觀經濟情況去選擇景氣度高的行業。從其早期的重倉股來看,周應波的持倉長時間圍繞機械設備、化工、電子等行業變化,有非常明顯的行業輪動特徵。

  因為出色的業績,2017年中旬開始,周應波管理的基金規模快速增長,2018年1月發行新基金後,其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管理規模快速增長對業績的衝擊問題開始逐漸出現。在基金季報中,他不止一次強調“控制規模”,同時“繼續完善投資框架”。

  2019年起,周應波開始把精力從行業輪動迴歸到精選個股,具體表現為個股集中度在提高,行業集中度在分散,換手率則明顯下降。

  “行業景氣投資受到大的宏觀背景、基金規模影響,在我管理初期規模較小、宏觀變量較為顯著時,對行情景氣的把握是相對比較看重的;這幾年隨着基金規模快速增長、宏觀經濟長期進入‘新常態’,我把對個股基本面的理解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更多去關注企業生意屬性、管理層是否優質。我管理組合的換手率相比管理初期下降了挺多,與背後選股框架調整是相關聯的。” 談及自己近年來投資上的變化,周應波在一次媒體採訪中表示。

  有業內人士曾評價道,周應波是一位剋制且清醒的基金經理,他對規模沒有狂熱的追求,反而一直在修己悟道、提升自己,這在推崇規模的公募基金行業非常難得。

  進入2021年,A股迎來了空前的市場波動和風格切換,周應波所管基金也面臨着一定的回撤。2021年三季報中,他坦言自己在把握行業主線、重點個股選股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夠好,導致了業績的波動,並再次表示自己會審視迭代投資框架,一是堅持從基本面視角看待行業景氣機會、看待公司投資價值,穿越股價、淨值的“情緒K線”看到產業、企業家的“基本面K線”;二是需要持續的向經典投資案例學習、向市場學習。

  中歐基金的三次股權變更

  公募基金行業股權激勵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中歐基金的“破冰”之舉開創了業內先河。

  2014年,中歐基金股東國都證券和百駿投資各轉讓10%合計20%的股權給公司核心員工,公司董事長竇玉明及其他五位核心人員獲得共計20%的股權,轉讓後中歐基金實現了國有、外資、民營與核心員工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

  “我到中歐基金,是想做一次探索,大家一起成為股東,做長期的事情。我們看到市場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公募基金市場人才會往私募流動,我們想通過治理結構的創新去改變這些情況。” 竇玉明曾對媒體表示。

  2017年,中歐基金推行第二次股權轉讓,意大利意聯銀行和萬盛基業分別轉出10%和1.7%股權,合計11.7%的股份給予公司核心員工。

  第三次即在今年7月,中歐基金公告,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向中歐基金員工個人股東轉讓20%的公司股權,至此中歐核心員工(含員工持股平台)持股總數已超過50%。

  券商中國記者查詢工商信息,周應波持有上海睦億投資管理合夥企業1.5%的股權,該公司是中歐基金員工持股平台,持有中歐基金20%的股權,以此計算,周應波在中歐基金股權比例為0.3%。

  “中歐的組織架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明星基金經理組成的事業部制,第二個階段是中央研究平台支持的投研方式,研究員賦能基金經理;第三個階段是投研高度協同,基金經理也要賦能給研究員。研究員、基金經理都要在自己的領域有洞見、同時要對全球化有認知,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互相激發、互相分享。”竇玉明在近期召開的中歐基金2022年權益投資策略會上表示。

  他認為,公募基金原來以明星基金經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需要轉向以團隊合作為主的投資管理方式。從“牛人大本營”到“黃金戰隊”,是為了解決大規模資金管理的業績穩定性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同時解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深度靠投資研究人員的專業分工,每個人都能各有所長,廣度靠團隊協作解決,個體的專業能力和團隊的協作能力是做好投資的關鍵。

  竇玉明表示,“個體天才”終究將受限於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必須向強調團隊協作的“黃金團隊”發展。因此,中歐基金做了很多改變來優化協作能力,例如持續優化公司治理,統一投資理念,制定標準化的投資流程,組織結構變革、考核激勵與文化的優化,通過這些方法不斷提高組織整體的戰鬥力,爭取持續優異的投資業績。

  截至2021年二季末,中歐基金非貨規模高達3902.5億,位於全行業第十一位,權益基金規模達3306.98億,排名行業第七,已成為一家專注於主動權益類投資的基金公司。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