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只鋰礦概念股全線下跌!鋰礦概念為何“跌下神壇”?
乘着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東風,涉及鋰礦的上市公司曾經春風得意,市場對它們也是百般呵護,但今天卻不太一樣。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9月28日發稿,22只鋰礦概念個股無一上漲,其中西藏珠峯開盤半小時後便觸及跌停,跌幅最低的鹽湖股份下跌也超過1%。
(來源:同花順iFind)
此前被萬眾寵愛的鋰礦為何今天突然“失寵”?以下幾點,或許可以成為答案。
其一:部分機構不認可估值
根據統計,鋰礦板塊整體市盈率均值為42.31倍(未剔除負值),而滬深A股的整體市盈率則是16.46倍,滬深300更是隻有11.17倍。至於市淨率方面,鋰礦板塊的整體均值為5.5倍,而滬深A股的整體均值則是1.47倍。可以看出,鋰礦板塊的整體估值比市場均值還高一大截。
而支撐上述估值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超高的ROE。根據統計,鋰礦板塊的ROE均值為22.17%,滬深A股這一水平是-7.03%。而一貫被視為成長性強的科創板,其ROE均值也只有8%。從這一點來説,給予鋰礦板塊較高的估值似乎並無不妥。
(來源:同花順iFind)
不過,部分機構對於上述估值並不認可,有業內人士7月時便認為,包括天齊鋰業在內的鋰礦股估值可能過高。
根據報道,一位浙江私募人士指出,從估值來看,天齊鋰業估值確實處於高位,目前市場對於資源股估值主要參考資源價格和儲量,但當前鋰價高企,大家對於鋰礦價格是否能夠繼續維持高位存有憂慮。
該人士同時指出,天齊鋰業主要是週期股,市場有些人認為是成長股。週期股pe大約10多倍,但天齊的動態pe超過30倍。而要維持成長股定位,就要維持高成長。鋰業估值與行業景氣度相關,但目前要維持目前的利潤率很難。
其二:鋰產品價格長期偏高
鋰礦價格居高不下,直接受影響的就是下游產品價格,隨後影響還會逐層傳導到電池的最終成本上。而觀察數據後便能發現,作為鋰礦的主要下游產品,磷酸鐵鋰和碳酸鋰價格偏高早在兩年前就有苗頭了。
數據顯示,華東地區磷酸鐵鋰和碳酸鋰價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便開始上漲,其中磷酸鐵鋰的價格目前已經突破每噸50萬元。如果按照電池上市公司富臨精工2021年9月16日回答投資者提問時“1Gwh電池需要磷酸鐵鋰正極材料2200-2500噸左右”的説法,每1Gwh電池光是磷酸鐵鋰的成本就已突破10億元。
(來源:Choice數據)
作為參考,磷酸鐵鋰作為電池正極材料,在電池成本中的佔比最大,超過20%。
(來源:中商情報網)
不過,雖然作為電池原材料的鋰產品價格長期偏高,但有券商團隊認為,從供需關係上看,用鋰的企業並非無計可施。
有報紙在報道時指出,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2年1-5月動力電池產量與裝機量比值超過200%,遠高於2021年。該報引用中信證券敖翀團隊的觀點表示,根據產業鏈各環節耗鋰量推算,目前動力電池環節或擁有較高的鋰原料庫存。2022年下半年若鋰價再度快速上漲,企業或可通過降低庫存水平的方式應對鋰價過快上漲。
其三:鋰電池替代品“羣雄逐鹿”
按常理來説,在鋰礦以及鋰產品價格長期高企的情況下,電池廠商既有需要,也有動力去研究不以鋰為原材料的電池,其中就包括鈉電池。
根據汽車人雜誌的觀點,鈉電池當中鈉的價格不及鋰電池中鋰產品價格的百分之一,而在澳洲對鋰精礦坐地起價的現況下,我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必然會研究其替代品,雖然鈉電池的性能不及鋰電池,但是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卻大大優於鋰電池。此外,雖然鈉電池在高性能的純電動汽車方面還無法完全替代鋰,但仍然會降低電池級碳酸鋰的需求,鋰鹽價格自然也會下跌。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知的非鋰電池並不止鈉電池一種,還包括釩電池,錳電池,鈣鈦礦電池,HJT電池等。但在以上四種電池當中,僅有釩電池在應用上能夠部分替代鋰電池,其它三種則是用於光伏發電。
總而言之,鋰價長期偏高的確不可否認,但在用鋰企業庫存並非完全吃緊,未來仍有鋰產品產能上線,鋰電廠商紛紛研究替代品的情況下,“洛陽鋰貴”能否長期持續並不好説。倘若鋰價後期真的從高位下跌,鋰礦上市企業能否維持當前估值水平,又將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