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魏亞霖
3月23日,A股氫能板塊迎來大爆發。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樁事先預知的利好。
前一日盤後,國家發改委消息稱,將於3月23日上午10:00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中長期規劃》)有關情況。
根據《中長期規劃》,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消息刺激下,投資者們在二級市場上大舉買入氫能概念股。
3月23日,Wind氫能指數大漲2.97%,恆光股份(301118.SZ)20cm漲停,億華通-U(688339.SH)漲10.22%,雪人股份(002639.SZ)、陽煤化工(600691.SH)、長城電工(600192.SH)、首航高科(002665.SZ)漲停,全柴動力(600218.SH)、華昌化工(002274.SZ)、雄韜股份(002733.SZ)跟漲超5%。
本次出台的《中長期規劃》到底透露了哪些投資方向,與此前各地政府制定的地方氫能計劃又有何不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指明技術方向
氫能產業鏈上下游覆蓋極廣,不同發展路線非常繁複,《中長期規劃》可以提供直擊氫能產業鏈核心的一個切口。在“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水平”小節,《中長期規劃》重點提及了“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綠色低碳氫能製取、儲存、運輸和應用等各環節關鍵核心技術”。
在3月22日發佈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及的氫能技術則包括“高效可再生能源氫氣製備、儲運、應用和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攻關及多元化示範應用。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峯等場景示範應用。氫能、電能、熱能等異質能源互聯互通示範。”
因此,氫能的投資機會可以簡單地分成燃料電池技術與綠氫相關技術兩條主線。在3月23日大漲的概念股中,恆光股份、陽煤化工、首航高科、華昌化工屬於氫氣概念,億華通-U、長城電工、全柴動力、雄韜股份屬於燃料電池概念,雪人股份則兩者兼備。
不過,在國家政策正式出台前的數年間,相關上市公司的氫能業務發展普遍較慢。
早在2017年,全柴動力就成立合資子公司安徽元雋氫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發展氫燃料電池,並在2021年9月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了1億元用於氫燃料電池智能製造建設項目。不過,時代財經注意到,今年2月16日,全柴動力董事會決定將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此時前述氫能項目餘額仍有7683.02萬元。
3月23日,全柴動力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公司氫能燃料電池項目正在推進中,募集資金餘額較多是因為產品仍未批量生產,相關貨款不需要一次性交付。
此外,上述全柴動力動作人員還表示,公司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推廣將由地方政府主導,與公交公司等展開合作。
氫能產業也並非只是上市公司的風口,《中長期規劃》強調,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2021年7月,工信部網站公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在2930家入圍公司中,有11家涉及氫能或燃料電池相關業務的公司,涵蓋燃料電池關鍵部件、核心材料、氫能裝備三大部分。
雖然氫能已經火熱,但有不少上市公司在互動平台主動撇清關係。3月23日,新築股份(002480.SZ)表示,公司目前沒有從事氫能源相關的業務;啓迪環境(000826.SZ)也表示,公司未有涉及氫能源相關業務。
泰和新材(002254.SZ)被問及公司產品與氫能關係的回答則較為“曖昧”——“公司暫無芳綸產品在氫能源行業的成熟應用,但有客户用類似產品製備成質子交換膜用於氫燃料電池,也有客户擬與公司聯合開發芳綸在儲氫罐領域的應用。”
“穩慎應用,示範先行”
雖然《中長期規劃》到2022年3月才印發,但2021年11月,市場一度傳言稱“氫能頂層設計呼之欲出”。更早之前,各地政府已出台了地方的氫能產業“行動方案”、“指導意見”、“實施計劃”等政策文件。
相比各地林林總總的氫能產業政策,國家發改委此次印發的《中長期規劃》一大基本原則是“穩慎應用,示範先行”,強調“有序開展氫能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示範,避免一些地方盲目佈局、一擁而上”。
以氫燃料電池佈局來看,《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此前據公開消息,截至2020年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保有量達7000多輛。也就是説在“十四五”期間,我國燃料電池汽車數量或將翻7倍。
然而,此前各省市自己制定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規劃總和,已經遠遠高於《中長期規劃》裏的這一數字。根據光大證券研報統計的政策文件,到2025年前,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規劃的推廣量已經接近6萬輛,其中山東、北京、上海、內蒙古、廣東都提出了“萬輛”的目標。
各省市或許需要根據發改委最新的指導文件,重新審視當地氫能推廣政策的可行性,實事求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圖片來源:光大證券
在3月23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嚴禁以建設氫能項目名義“跑馬圈地”,嚴禁在氫能產業規劃制定、投資規模、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方面相互攀比。
實際上,今年以來已經有上市公司主動捨棄了以氫能名義的“跑馬圈地”。2021年4月,厚普股份(300471.SZ)拋出100億元的氫能裝備產業園項目和50億元的國際氫能CBD項目,厚普股份的股價也在半年內漲了近300%。
然而,2022年2月23日,厚普股份召開評審會,放棄了50億元國際氫能CBD項目的後續參與與開發。厚普股份曾對媒體表示,放棄CBD項目主要系涉及房地產項目,而上市公司沒有這方面資質,去年也沒能引入第三方企業。
3月23日,厚普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向時代財經表示,公司100億氫能裝備產業園仍在推進中。
在氫能發展的頂層規劃出台後,氫能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前途已經明確。如何腳踏實地、平穩順利地發展氫能產業,才是接下來考驗各地政府、各家企業的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