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房地產市場有哪些新變化?降息後是否還有降準可能?央行這場發佈會給出答案……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財經

“近期,房地產銷售、購地、融資等行為已逐步迴歸常態”“當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都不高,下一步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中國是大國,持續的單邊升值或持續的單邊貶值,在大國很難出現,在中國更不可能出現”……

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2021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等,就降息、降準、房地產市場變化、人民幣匯率走勢、數字人民幣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逐一解讀。

降準仍有一定空間

2022年開年第一個月,央行在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同時,直接帶來了MLF和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的好消息。“央行降息”這一話題也登上多個平台的熱搜榜,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市場一片熱議之時,央行也就降息一事做出進一步解釋説明。1月18日,在發佈會上,孫國峯指出,央行在1月17日開展的7000億元1年期MLF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增加流動性供給,提前對沖1月税期高峯、政府債券加快發行、春節前現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孫國峯指出,上述操作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通過LPR傳導降低企業貸款利率,促進債券利率下行,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有助於激發市場主體融資需求,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支持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穩定經濟大盤,保持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2021年央行在7月與12月實現了兩次全面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2.2萬億元。2021年12月,央行還下調了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確定降息後,有分析認為本月LPR大概率同步下調,且不排除後續仍有降準的可能性。

對於降息後LPR走勢和降準可能性,劉國強指出,1月20日,商業銀行將綜合資金成本給出最優的LPR報價。“在2021年2次降準後,當前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是8.4%,這一水平並不高,下一步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空間變小了,但仍然還有一定的空間,可以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以及宏觀調控的需要使用。”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認為,降息的必要性在於支持實體經濟。未來小幅降息,或能夠釋放更強烈的寬鬆政策信號,進一步刺激實體經濟融資意願。

人民幣匯率不會有持續性單邊行情

央行在降準一個月後,同時下調了MLF和逆回購利率,市場上也有觀點認為反映了貨幣政策的寬鬆信號。而近期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市場對美聯儲加息和縮表也有較強預期。

對此,孫國峯指出,我國的宏觀經濟體量大、韌性強,沒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週期設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金融體系自主性和穩定性增強,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這些都有助於緩和和應對外部風險,發達經濟體政策調整對我國影響有限。

根據中國貨幣網,1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3521,較上一個交易日調升78個基點。2021年人民幣匯率升值態勢明顯,一度邁進6.34關口。

在談及是否擔心中美貨幣政策背離帶來人民幣貶值這一問題時,孫國峯指出,人民幣匯率走勢受市場供求、國際市場走勢等諸多因素影響,市場供求對人民幣匯率形成發揮決定性作用,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主要由市場決定,既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貶值,彈性增強,雙向波動。

“這是人民幣匯率發揮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的體現,也有利於促進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隨着國際金融市場形勢變化,跨境資金流動可能出現一定的波動,我國作為超大型經濟體,國內經濟穩健發展,為保持內外均衡提供了良好基礎。”孫國峯解釋道。

劉國強更是直言,人民幣匯率總體還是合理均衡、雙向波動。中國是大國,持續的單邊升值或持續的單邊貶值,在大國很難出現,在中國更不可能出現。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與2021年美元氾濫、我國外貿順差持續超預期表現不同,今年人民幣面臨的宏觀環境變化,人民幣匯率不可避免隨之改變。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在與基本面相匹配的合理區間運行,雙向波動常態化,不會出現大幅升值,但人民幣不會出現大幅趨勢貶值情況,主要是國內外一系列因素繼續對人民幣匯率構成有力支撐。

房地產市場迴歸常態

另一方面,在關於降準、降息的各類消息中,對於股市、樓市等領域的影響也一直是市場討論的焦點。自2020年以來,房地產金融的監管紅線不斷收緊,各地的調控政策也接連出台。隨着部分房企債務風險暴露,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

本次發佈會上,鄒瀾明確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產銷售、購地、融資等行為已逐步迴歸常態,市場預期穩步改善。

“去年下半年,恆大等個別房地產企業風險顯性化,受此影響,房地產各類主體避險情緒上升,金融機構也出現了短期的應激反應。”鄒瀾介紹稱,針對這一情況,監管部門協力做好出險企業風險化解工作,同時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準確把握和執行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指導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支持風險化解和行業出清。

從數據上看,2021年末,全國房地產貸款餘額52.2萬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其中四季度房地產貸款新增7734億元,同比多增2020億元,較三季度多增1578億元。

事實上,2021年,央行數次在工作會議中提及“兩個維護”,即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會上,在談及購房、房貸等方面的有利政策時,鄒瀾表示,房地產最核心的特徵之一是區域性,在房地產長效機制管理框架下,更多的是落實城市政府屬地責任,結合當地市場形勢,因城施策實施房地產調控。

鄒瀾強調,央行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發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穩妥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房地產市場近期迴歸常態,是央行的官方認定。”陶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房地產市場在信貸和交投等方面的表現有所改善,一是調控政策放寬,房企融資環境邊際改善;二是監管針對性地做出了應對;三是房企自身投資開發活動在年末出現季節性反彈。迴歸常態後的房地產市場景氣度預計能夠在政策加持下進一步改善,後續的交投活動還將回暖。

堅持穩字當頭

回望2021年,央行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充裕的基礎上,在優化信貸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方面動作頻頻,包括用好再貸款和兩項直達工具、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和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降準等多項操作。

“上半年我們沒閒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亂,我們每個月都有一些動作,這些動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圍繞着穩增長,同時兼顧優化結構。”劉國強在總結2021年工作時如是説道。

對於2022年的工作部署,劉國強表示,2022年央行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加大跨週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具體來看,央行將重點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穩定增長。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信貸投放,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信貸結構穩步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積極做好“加法”,落實好支持小微企業的市場化政策工具,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信貸增長緩慢地區的信貸投放,優化結構。精準發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

三是保持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穩定銀行負債成本,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推動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

四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讓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影響匯率的因素較多,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企業和金融機構要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金融機構要積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成本。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