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求生,日本中小企業是怎麼做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 (ID:ceibs-cbr),作者:吳強(偉事達中國持牌人),編輯:周琪,原文標題:《保護中小企業,就是保護就業和經濟活力之源》,頭圖來自:《半澤直樹》劇照


前段時間,《日經新聞》刊登了一篇文章,把2022年稱為“日本失去的第33年”,因為從1989年至今,全球股票指數漲了五倍,而日經平均股指只有當年的八成,日本經濟佔全球比重也從峯值的18%下跌到6%,而且物價上漲、日元貶值,感覺日本在不停倒退。


日本經濟看起來這麼糟糕,過去3年又逢新冠疫情肆虐,想必會有一波新的企業倒閉潮吧。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破產企業的數量卻創下了新低。


逆境中求生,日本中小企業是怎麼做的?


在日本的東京工商研究所(Tokyo Shoko Research)網站上,可以看到自1952年以來債務總額在 1000 萬日元以上的企業破產統計數據。其中,2021年的全國破產企業有5980家,比去年減少了16.5%,處於 1964 年以來 57 年的最低水平(4931 例)


新冠期間,日本中小企業倒閉數量的減少,來自社會和企業內部兩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是日本政府主導的企業援助政策,給疫情中的企業提供大量現金補貼、無息貸款,金融機構也積極響應,為企業放寬還款期限,這些舉措直接緩解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企業內部也沒有“躺平”,而是開展各種開源節流的自救活動,從而避免了因新冠疫情影響造成的破產。


政府的“倡議”與補貼


日本的疫情防控政策可以説是“軟弱無力”。除了不允許旅遊和商務簽證的外國人入境之外,並沒有太多強制性措施,各地政府會根據病毒感染人數的情況,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和《蔓延防止政策》,包括建議居家辦公、不要跨城市出行,以及餐廳減少營業時間等等。


但這些政策並沒有強制力,通常只是“倡議”而不是“必須“,民眾如果不遵守的話,政府也沒啥辦法。我曾經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一位剛出國際機場的日本老人,拒不配合去酒店隔離的要求,徑直坐車回家,防疫人員也只能無可奈何地“表示遺憾”。


日本的防疫部門發現,很多感染者都有晚上在餐廳喝酒的經歷。日本人喜歡下了班一起去居酒屋,酒喝到位了哪裏還會保持社交距離?所以很容易感染。因此,政府建議餐廳在疫情期間不賣酒精飲品並縮短營業時間,但這嚴重損害了餐飲業的利益。為了彌補餐廳的損失,政府規定,按要求縮短營業時間的餐廳,每天可以得到6萬日元的補貼(相當於3000多元人民幣)


很多餐廳這才積極配合,真是“見錢眼開”。我有一位朋友就是開餐廳的,疫情前生意就不好,正在考慮要不要關店,突然疫情降臨。據她説,疫情期間她的餐廳扭虧為盈,因為政府每天的補貼比她正常的營業額還多。


餐飲業營業時間縮短,導致了食材供應商的收入減少,政府為了“一碗水端平”,又向與這些餐飲店有合作交易的食材和商品供應商發放補貼,只要證明收入真的減少了,就可以申請。


除了針對餐飲行業的補貼,其他行業因為疫情影響收入下降,也可以向政府申請補貼。我有位朋友的公司,經營業務是組織海外學生來日本交流學習,疫情期間的封鎖政策幾乎摧毀了他的業務,但他的公司既沒有倒閉,也沒有裁員。據他介紹,日本政府針對因疫情營業額減少一定比例的企業,可以補貼員工工資的70~80%,公司只需要交納少量社保就可以。我問他,這項申請複雜嗎?他説:“一點都不復雜,填個表就可以,錢很快就下來了。”但也有人説,這項申請是可以拿到,但經常會被拖延。這也許和各地政府的效率有關。


觀光業也是疫情期間政府補貼的重點。疫情前,日本每年的海外訪客有3000多萬人,並逐年增加,日本人也熱衷於國內旅遊。旺盛的需求支撐起數量眾多的酒店、餐飲、購物產業;疫情一來,遊客數量斷崖式下跌,觀光業遭受重創。


為了挽救觀光業,日本政府起初發起了名為“Go to Travel”的旅遊補貼活動,最高可補貼一半的住宿費,以及各種購物、餐飲代金券,都是直接補貼給遊客。後來,隨着新冠變異種的擴大,全國性的“Go to Travel”活動暫停,但暫停期間,針對感染程度較輕的地區,政府又推出了地域觀光事業支援活動,幫助觀光業渡過難關。


逆境中求生,日本中小企業是怎麼做的?


為了應對疫情,日本政府還有各種各樣的經濟補貼,如:針對關門歇業的中小型企業一次性補助,針對因疫情導致收入減少的家庭補貼,無差別的國民補貼,中小企業房租補貼等。除了補貼,金融機構也推出了各種貸款延期或優惠政策。


這些政策對於疫情下的中小企業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中小企業是就業和經濟活力之源,只要能活下來,它們就能在疫情結束後重新煥發生機,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


“稻盛流”的管理智慧


疫情期間,日本企業倒閉的數量減少,除了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持,和企業自身付出的努力也分不開。


企業的努力分成兩種,一種是平時的積累,一種是疫情下的應變。沒有前一種努力,後一種只能算“臨時抱佛腳”。


我在京都的一位朋友,就職於一家70多名員工的製造業企業,我和他聊起疫情影響時,他告訴我:“疫情剛爆發時,我們社長就説,不要慌,公司一直保持3年的資金儲備,就算未來三年沒有一分錢銷售收入,我們也能活下去。”一般來説,只有平時收益比較高,危機意識比較強的企業,才會有這樣充足的現金儲備。這種企業的體質強壯,蕭條時期正是他們與對手甩開差距的時候。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也認為,經濟不景氣是企業成長的機會,他用竹子的生長來比喻企業的發展:企業通過努力克服蕭條,就會創造一個“竹節”,“節”越多的企業越優秀。


稻盛和夫在中國有“經營之神”的稱號,國內很多企業家都在學習他的經營理念,尤其是最近,企業家們又開始研究起了稻盛和夫的“應對蕭條五條對策”,即:全員參與銷售、全力開發新產品、徹底降低成本、保持高生產效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其實,稻盛和夫的完整表述是“把經濟不景氣當做再發展的飛躍台的一項預防策略和五項對策”。其中的“一項預防策略”就是指“實現高收益”,他認為,高收益企業有多年積累的、豐厚的內部留存,即使蕭條期很長、企業長期不贏利也依然承受得住考驗。


打個比方,一個平時從來不鍛鍊、缺乏力量、柔韌性和耐力的人,在森林裏突然遇到一隻老虎,你讓他趕快爬樹自救,可能他也雙腿癱軟,有心無力。但如果一個人平時就注重運動,有很好的體質,危機時刻就更容易自救避險。日本企業很強調企業“體質”,就是這個道理。


稻盛和夫曾經拯救過日本航空(JAL),所以該公司也繼承了他的經營風格。為了追求穩定的經營,日航公司通常維持相當於2.6個月銷售額的手頭資金;在疫情初期的2020年3月份,日航的現金存款3291億日元,銷售額現金比率保持着23%。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全日空(ANA)的銷售額現金比率只有3.5%,兩家公司存儲的現金差異巨大。


此外,對於航空公司來説,很大一項支出是飛機租賃費,尤其在航線鎖閉的情況下,不飛也要支付租金。日航自己買了很多飛機,租賃飛機只佔機隊的10%;而全日空的資產積累意識就不如日航,租賃飛機佔了31%。因為這一項,兩家公司的每月現金支出就有很大的差距。


在疫情衝擊最嚴重的2021年,兩家公司的營業額都下降了近60%,但在研究大幅度縮減成本的對策時,全日空提出了大幅度裁員的方案,而日航並沒有讓員工休假或裁員。日本媒體在看到兩家航空公司疫情下的表現差異時,不禁驚呼:“稻盛流”的管理,真是展現了令人感到恐怖的堅韌啊!


正是因為有平時追求高收益經營所帶來的能量儲備和堅韌體質,才有“應對蕭條五條對策”的從容。


日航在疫情期間,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生產自救——航線大幅關閉、賣不出機票,那就想辦法把機內餐食做成外賣,結果大受歡迎;空姐們不能飛航班,那就去幫服務業企業做禮儀培訓、服務教育和相關諮詢,結果也大受歡迎。甚至,日航還把一些空姐以“共享員工”的形式外派到一些企業去上班,不僅幫助企業提高服務水平,還可以確保員工就業,維持工作技能,降低人工費。這些辦法,都是稻盛和夫在“應對蕭條五條對策”中提到的措施。


稻盛和夫先生的五條對策中第一條“全員參與銷售”,並不只是讓員工全部出去當銷售員,而是讓全員都把好的想法、創意、點子拿出來,喚起客户潛在需求。


日本帝國酒店位於東京市中心的日比谷公園對面,是一家久負盛名的豪華酒店,客户以老派的高級商務人士為主。疫情來臨後,由於住客數量鋭減,酒店的總經理非常焦慮,於是寫郵件給全員,希望大家提一些應對疫情的建議。他本來以為會收到一兩百條建議,沒想到收到了幾千條,每個員工都提出了很多想法。每一條建議他都認真看了,其中有一個建議是把酒店客房以長租公寓方式出租,吸引那些本想在東京租房的客人。這條建議成了酒店克服危機的金點子,讓帝國酒店在疫情期間獲得了比較好的入住率,保住了現金流,並能維持酒店的基本運營,讓酒店安然渡過危機。


日本餐飲業的自救行動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居酒屋推出網上聚餐專座,讓客人可以通過視頻和朋友一起在線喝酒;有的餐廳讓大廚在網上進行烹飪廚藝教學,併為線上聚會配送外賣;還有的餐廳把自家的拿手菜做成速凍食品,擺放在超市裏出售;更多的餐廳推出外賣套餐,吸引客人在路過餐廳時打包回家。


日本企業之間在疫情期間的互相提攜,也值得一説。我有一家常去的西餐廳,在疫情期間生意也不錯。有一次去吃飯,店員重點推薦一種海魚,説是由於疫情影響,有一家魚場遇到了經營困難,為了幫助他們渡過危機,所以會向每位客人特別推薦他們的魚(吃完以後發現,味道的確不錯)


還有些企業面對日本市場不景氣,積極在其他國家開拓市場,力求“東邊不亮西邊亮”。不久前,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發佈2021年9月~2022年2月合併財報,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39%,達到1468億日元,時隔2年創出歷史新高,就是因為抓住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歐美市場,抵消了日本和中國市場的下滑。類似的例子還有日本的電鋼琴廠商卡西歐、雅馬哈,利用新冠疫情帶來居家需求,在中國市場做直播帶貨,取得了良好的銷售勢頭。


總之,大家都在開動腦筋,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努力開發新型產品和服務、增加營業額、降低成本,讓自己的企業渡過新冠蕭條期。


結語


雖然到目前為止,東京每天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還有三四千人左右,但人們已不再恐慌,政府不久前也宣佈,學齡前兒童可以不用再帶口罩,並且計劃從6月起,將按G7國家一樣的水平放寬政策,使外國遊客能夠順利入境日本。


我相信到今年年底為止,新冠疫情對日本的影響大概率會結束,人們又將回歸平淡的生活。對大部分企業來説,經歷過去三年的苦境,業績可能停滯不前,但就像竹子花時間去長一個節,雖然沒增加多少高度,卻讓自己變得更加堅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 (ID:ceibs-cbr),作者:吳強(偉事達中國持牌人),編輯:周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17 字。

轉載請註明: 逆境中求生,日本中小企業是怎麼做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