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之後,“互換通”將正式啓動!
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下稱香港證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發佈聯合公告,開展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下稱“互換通”),促進內地與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共同發展。自公告發布之日起6個月後正式啓動。
今日港交所舉辦債券通週年論壇2022暨互換通發佈儀式,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互換通是深化內地與國際市場互聯互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如同滬深港通和債券通改變了內地與香港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場的基因一樣,互換通也將改變銀行間衍生產品市場的面貌。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今天公佈優化貨幣互換協議,改為常備協議形式,毋須續期。協議規模並由原來的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港元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港元。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稱,“優化與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以及金管局的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可確保香港作為離岸市場有充裕的人民幣流動性,進一步鞏固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獨特優勢及領先地位。”
6個月後正式啓動“互換通”
適逢“債券通”開通五週年,7月4日央行、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發佈聯合公告,宣佈同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市場清算所(簡稱“內地基礎設施機構”)和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簡稱“香港基礎設施機構”)開展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簡稱“互換通”)。
公告明確,自公告發布之日起6個月後,“互換通”正式啓動。
“互換通”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連接,參與兩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機制安排。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清算、結算等方面互換互通的機制安排,參與內地銀行間金融衍生品市場。
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即境內投資者經由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參與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場。
餘偉文在出席今日論壇時表示,“隨着內地債券在國際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所發揮的長期策略性作用日趨顯著,投資者對管理相關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的需求日益增加。首階段開通北向‘互換通’,作為‘債券通’的配套工具,能夠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的風險管理需求。‘互換通’借鑑‘債券通’的創新設計,讓國際投資者透過兩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的連接,以方便,安全的方式在內地進行利率互換交易。同時沿用香港現有的國際市場交易慣例及營運架構”。
“‘互換通’雖然才開始,且僅限於利率的一個互換,但我們在短期內把利率的互換做好了,市場能看見它有一定的成績,這非常有利於我們下一步引入更多的風險管理產品,作為債市配套的衍生工具,這是非常大的突破性發展。”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陳維民稱。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互換通’是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融合的又一個里程碑,第一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領域引入互聯互通安排,讓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交易品種更為全面。這將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同時貢獻內地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
擴大兩地貨幣互換規模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公佈優化貨幣互換協議,改為常備協議形式,毋須續期。協議規模並由原來的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元港幣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元港幣,以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更好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穩健發展。
據餘偉文透露,現時香港的人民幣支付系統每日成交量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隨着貨幣互換協議的生效,金管局會進一步優化其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支持市場流動性,包括離岸人民幣產品與服務的提升及創新。
具體來看,金管局將擴大日間及隔夜的資金額度,總額分別由1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0億元人民幣。換言之,可供市場運用的流動資金將會增加200億元人民幣。
其次,增加隔夜資金安排的運作彈性,運作時間由原來的下午6時,延長至次日早上5時,即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人民幣RTGS系統)的終止時間。參與人民幣業務的認可機構(參加行)可通過“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entral Moneymarkets Unit,CMU)成員終端機以簡化程序進行隔夜回購交易。
第三,降低隔夜回購協議的回購利率,由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加50基點降至加25基點。
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一直扮演獨特無可取代的角色。
自2004年推出個人人民幣銀行業務以來,香港一直是內地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可靠的“試驗場”,其中包括:2007年首次發行點心債、2009年完成首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2011年推出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RQFII),進一步讓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資本市場。及推出並不斷完善各項互聯互通機制,包括2014年“股票通”、2017年債券通“北向通”以及2021年債券通“南向通”和“跨境理財通”。
基於此,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取得驕人成績,包括保持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在人民幣支付及外匯交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多個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進入內地金融市場的渠道等。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包括:人民幣資產納入主要全球指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高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籃子的權重,國際結算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最近訂立“人民幣流動性安排”。
為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持續發展,在本次論壇活動中,上海清算所副總經理汪洪波、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公司總裁許再越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裁、債券通董事長張漪均提到了提升香港金融基建,發展CMU系統為主要的國際中央政權託管平台(International Central Securities Depository,ICSD)。
推動CMU發展,提升香港IFC地位
根據餘偉文透露,金管局已制定提升CMU系統的三年計劃,以期將CMU發展成為亞洲主要的ICSD,更好地從跨境、交易結算、託管等方面支持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通。
事實上,穩健的金融基建對維持香港貨幣及金融系統穩定,以至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都是不可或缺。
據記者瞭解,CMU是香港重要的中央政權託管平台,自1990年成立以來,便一直與香港金融市場同步成長。CMU的定位由最初僅為外匯基金票據及香港政府債券提供發行、交收及結算服務,拓展至為在香港發行的港元及外幣債券,提供多幣種結算、交收及託管服務。
時至今日,不論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行的債券(例如近日發行的政府綠色零售債券)、以及由人民銀行、財政部在香港發行的央行票據或人民幣債券,都是由CMU一手包辦。內地市政府及企業亦通過CMU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截至2021年底,存放於CMU在香港發行的債券總額超過2萬億港元。
自債券通於2017年開通之後,為香港債券市場注入新動力,CMU互聯互通的角色尤為重要。CMU成功實現內地與國際慣例接軌,不論是國際或內地投資者,都可以用自己最熟悉、最便利、最信賴的方式進行結算,大大降低跨境買賣的結算成本。
數據統計顯示,債券通已吸引全球36國家和地區,共3500多間機構投資者參與,成功地把投資者“引進來”內地金融市場。截至2022年4月,債券通日均成交額超過310億元人民幣,境外投資者通過CMU持有內地在岸債券總值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2021年9月債券通“南向通”亦正式開展,為內地機構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及安全的通道,透過香港市場靈活配置境外債券資產,協助內地投資者“走出去”。
近年來,亞洲國際債券市場一直大幅增長。香港作為區內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亞洲債市亦佔重要一席。根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ICMA)統計,2021年香港安排了34%的亞洲國際債券發行,而美國、英國和新加坡分別佔22%、17%和5%。
“雖然亞洲債市活躍,可是亞洲市場一直缺乏規模媲美歐洲的ICSD。這個市場缺口,加上區內債券市場方興未艾,正好成為CMU市場化的契機。我們將會全面提升CMU的系統及服務,包括今年4月1日推出全新抵押貸款服務,以回購協議方式提供免費即日流動資金,包括港元、人民幣、美元及歐元。希望讓CMU成員在債券發行過程中,更有效管理流動資金,從而減少因時區不同而產生的資金成本和風險。”餘偉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