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我國經濟將如何轉“危”為“機”
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並在“六穩”的基礎上首次提出要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是首次在政治局會議中提出,體現了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同日,我國統計局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在一季度GDP增速負增長的情況下,政治局會議要求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對於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我的體會是:
第一,統計數據實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國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比不少經濟學家預測的低,當然,比有些悲觀者預期的高。其中,比較出乎大家預料的是,第二產業增加值下降9.6%,負增長的幅度超過了第三產業的-5.2%。儘管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符合實際情況。因為第三產業和人們的生活更直接、更密切。比如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藥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2.6%、4.1%和2.9%,比1-2月份分別加快2.9、1.0和2.7個百分點。此外,第三產業主要取決於國內情況,受國際環境影響比第二產業相對較小。在三個產業部門中,第二產業下降幅度最大,這和疫情防控期間二產停擺時間較長、以及國外疫情蔓延有關。
第二,3月份經濟逐步企穩。3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較1-2月回升12.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比1-2月回升了4.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9.5%,而1-2月為-24.5%,其中,基金投資、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4.0%、-20.6%和1.2%(房地產投資由負轉正),分別比1-2月回升12.9個、10.9個和17.5個百分點。3月當月,我國進口、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6.6%和-0.3%,降幅分別較1-2月收窄10.6個和3.1個百分點;3月貿易順差199億美元,而1-2月為逆差。
第三,高新技術產業逆勢而上,我國經濟轉型有加速的趨勢。3月份,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8.9%,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9.9%。工業機器人和發電機組產量分別增長12.9%和20.0%。第三產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根據不久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對212家大中型企業的調研,本次疫情在中長期對企業發展也有顯著的影響,超過七成的企業將數字化轉型、實現業務線上化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第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儘管第三產業增加值負增長,但金融業增加值卻保持了6%的高增速,依此計算,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超過10%。3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1.5個百分點。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個百分點。從增量看,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9萬億元,其中3月份同比多增1.16萬億元。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1.5%,較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提高0.8個百分點。從增量看,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47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直接融資和政府債券淨融資增加較多,同比分別多增9608億元、9131億元和6322億元。
對今年接下來三個季度的經濟運行,我也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不能單純憑一季度GDP增速來推論全年的經濟增速。這不僅因為二季度開始,我國經濟會逐漸企穩向好,並且可能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好。我們還應該看到,一至四季度佔全年GDP的比重是不同的。在正常年份下,各個季度經濟增加值佔全年GDP的比重是逐季提高的,比如2019年一至四季度增加值佔比分別為22.1%、24.5%、25.6%和27.8%。而且今年情況特殊,經濟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會逐季減少,而經濟發力會逐季增強。所以,全年GDP的佔比更會呈現逐季提高的態勢。這是預測或設定全年GDP增速所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海外疫情等不確定性,二季度我國經濟可能還無法恢復至正常水平。假如二季度經濟增速達到3%,三、四季度分別達到6%和7.7%,則今年全年的GDP增速可達3%。
第二,投資將在今年我國經濟增長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從GDP支出法衡量,由於今年全球疫情蔓延,國際形勢複雜,淨出口很大程度上不在我們的掌控之內。由於疫情影響了國內居民的收入,不僅衝擊一季度消費,而且對全年後續消費也有影響。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下降3.9%。因此,在努力促進消費和國際貿易的同時,投資將在今年我國經濟增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2003年“非典”時期,還是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國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為負,2009年更是觸及-42.6%的低位。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比一般年份高得多,2009年更是高達86.5%。儘管這次疫情衝擊與“非典”及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情況不同,但“三駕馬車”對GDP的貢獻可能會很相似。
第三,要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無論是“六穩”還是“六保”,就業都首當其衝,為民生所繫。今年3月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儘管較2月份下降了0.3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平。而且,復工不等於完全復產。企業不裁員不等於員工都正常上班。由於疫情的衝擊,“隱性失業”比較普遍。今年870萬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市低收入人羣的生活應該引起高度關注。這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的。為此,要從各個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首先是它們能活下來,因為它們吸納了80%的就業人口。4月17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保市場主體”。市場主體,如企業、個體工商户等,是經濟運行最基本的單位。如果市場主體因為疫情衝擊而“枯萎”,那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就可能從短期發展為長期。“保市場主體”就是最大的保就業、保民生。
第四,服務業是今年穩經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服務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優於其他產業。截至2018年,服務業就業佔比達到46.3%,吸納就業人口是第二產業的1.68倍,是第一產業的1.77倍。先進製造業也完全離不開現代服務業,如研發、教育、商務服務等。服務業發展既能提升我國GDP,又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還能減少服務貿易逆差。多年來,我國對全球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從2008年至2018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提高了1.1倍,而服務貿易逆差擴大了26倍。2019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首次較上年收窄300多億美元。未來仍需加快服務業的改革開放。
第五,房地產業在經濟增長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固定資產投資主要由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組成。2019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4%,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長9.9%,而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僅增長3.8%和3.1%。今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6.1%,其中,基建投資同比下降19.7%,製造業投資同比下降25.2%,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7.7%,房地產投資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作用還是最大。房地產業還影響着其他很多產業,所以在堅持“房住不炒”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前提下,應該穩定今年的房地產投資和銷售。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表明我國既需要防止房地產市場過熱,也應確保房地產行業合理的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應堅持供給和需求相結合的調控方式,當前尤其要加強供給端的調控。按照“一城一策”的原則,增加人口流入和房地產庫存較低的城市的住宅土地供應。堅持需求端調控不放鬆是為了穩房價和穩預期。
本文作者繫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本文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所供職機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