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風險調查”火了:機構一個月接單量相當於過去三年總和

“藝人風險調查”火了:機構一個月接單量相當於過去三年總和

  從8月下旬開始,管理部門從強化綜藝節目管理、強化榜單產品管理、強化粉絲消費管理、強化粉絲互動管理、強化明星經紀管理、強化明星自我約束、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等八個方面對文娛領域開展了綜合治理。一個月過去了,文娛領域有了哪些新變化呢?

  近期,不少昔日風光的明星或因違反法律或因失德失範而徹底“退圈”“除名”,相關監管部門對其作品、商業代言同樣採取“零容忍”的嚴厲態度,下架、停機、撤檔聲不斷。

  幾乎一夜之間,“藝人風險調查”熱了起來:一方面,製片方、播出平台、廣告主紛紛自發開展前期“風險調查”,“土辦法”五花八門;另一方面,艾漫數據公司8月17日正式推出“藝人風險盡調”業務量猛增,截至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稿時,該公司已完成超過100人次的盡調——不到一個月的接單量相當於過去三年的總和。作為一家專門針對娛樂產業提供大數據服務的公司,艾漫數據創始人曹永壽對客户變化最大的感受是:“以往大家只看商業價值和粉絲,現在第一看風險。”

  曾經

  市場對明星狂熱追捧 風險被漠視

  不久前,某公司拍攝過半的電視劇主演突然“爆雷”,其相關作品全部下架,電視劇被迫停機。但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該公司的公關部門已受命着手自行開展藝人風險評估工作,老闆要求對包括現有作品和進入接洽名單的所有演員都進行風險評級。評估緯度大致圍繞已發生的明星負面事件及其影響程度進行設計,分為1至4級,評級在2級及以下將不予採用。

  與這種“土作坊”式的自發保護行為相比,在艾漫數據公司的業務中,“風險盡調”早已是很成熟的業務。曹永壽説,公司在2016年就有風險業務模塊,“但那時大家都被狂熱的市場推動,明星一火,簽約蜂擁而至,根本不查風險”。

  進入娛樂行業前,曹永壽曾是尼爾森中國區總監,“數據標籤”為他觀察娛樂圈提供了與眾不同的視角。他卻強調,作為一個數據公司,風控意識永遠是排第一位的,這是最基本的行業規範!當年吳亦凡事件首次曝光後,艾漫公司即在其商業價值分析報告中提示了風險,但大部分廣告主認為這只是年輕人道德上的瑕疵,並且可以通過公關“洗白”。事實表明,很多廣告主在此栽了跟頭。

  如今

  觸犯法律等情況的藝人將被“清零”

  近年來不斷有劇組和廣告商因明星出事受“牽連”並遭受無可挽回的損失,但大部分人始終認為藝人風險是無法預判的。那麼,科學的數據統計模塊如何來破解這道難題呢?

  曹永壽介紹,艾漫數據公司的“藝人風險盡調”總共定義了四個層級風險。首先是政治風險,主要包括政治不當、損害國家利益與民族感情的言論行為。第二是法律風險,無論中國籍還是外籍,不能有觸犯現有法律的行為是底線。一旦有人出現上述兩類風險將立刻被清零——即從數據庫藝人名單裏除名。按照對劣跡藝人零容忍的原則,不會再提供任何推薦機會。第三是道德風險,包括是否存在婚外情、私生活混亂等。第四是商業風險,考察藝人有沒有跟合作伙伴耍大牌、片場不配合等行為。除此之外,最新還加入了線下調查,包括走訪藝人以往合作過的影視劇組、廣告主收集相關評價、蒐集個人私生活中未經報道的疑點等。

  與此同時,曹永壽強調,“盡調”是把視野之外的事情排查出來,儘管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無死角,但蛛絲馬跡還是可以幫助委託方降低風險。讓這份“盡調”發揮最大價值,就是在合同條款上明確告訴合作藝人不許犯這些錯誤,而不是等到事情發生後才來懊悔、抱怨“我哪知道私生活的事情”。如果明明知道該藝人存在風險,製片方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他,那吃虧了也只能説是活該。

  未來

  “風險盡調”可警醒藝人潔身自好

  隨着業內越來越重視,“風險盡調”可以起到反向警醒作用,時刻提醒藝人要潔身自好。

  曹永壽建議,對待“盡調”報告一定要從小事着眼,從道德、商業風險看起。“這兩個緯度的風險不一定是致命的,但往往會導致前面的政治和法律兩種致命風險。就像癌症往往先是身體出現異常,提醒我們注意,否則等到癌症晚期就再也無法挽回。”

  不過,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也瞭解到,雖然業內的風險意識明顯加強了,但當下受到影響的一些劇組或者正在籌備的製片方,在斬斷風險方面還不夠果斷,特別是對一些流量演員的使用,還在採取暫緩拍攝的觀望態度。至於將提示的風險寫進演員合同條款加以約束,不少製作人表示實際操作難度很大。顯然,治理藝人政治素養不高、法律意識淡薄、道德觀念滑坡、違法失德言行等問題,還將是一場長期的博弈。

  文/本報記者 楊文傑 統籌/劉江華 漫畫/陳彬

  關注

  “冷門歌手”回來了

  有着《遇見》《天黑黑》《綠光》《開始懂了》等經典傳唱作品但沉寂許久的歌手孫燕姿,此前被00後的網友冠以“冷門歌手”的名號。近日她入駐某社交平台並且舉辦線上音樂會,開播16分鐘就獲得了1億+點贊,演唱會開始1小時就達到6億點贊,有網友驚呼:這就是“冷門歌手”嗎?這才是真正的流量吧。孫燕姿音樂會還登上了熱搜詞條。

  除了孫燕姿,包括周杰倫、那英、王菲等很多知名歌手都曾被歸為“冷門歌手”行列。但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不少轉戰影視圈、多年未發表音樂作品的歌手,包括周曉鷗、沙寶亮、紀海星、王嘯坤等,今年下半年都將在音樂上有大動作。

  隨着治理的深入,“唯流量論”等陋習將被摒棄,創作權還給了創作者,良好的創作環境和健康的音樂市場將慢慢得以建立。

  資深媒體人、樂評人翟翊認為,綜合治理文娛領域,將使娛樂圈慢慢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娛樂圈不以流量為主,浮躁之氣將慢慢沉澱,未來有關流量的數據將會更真實。同時偶像養成類節目取消之後,“冷門歌手”將會被更多的平台所關注,他們可以通過綜藝的方式逐漸被大家重新接受。當然,對於大部分“冷門歌手”來説,“翻紅”不應是目標,讓音樂真正走進大眾的心裏、讓作品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讓歌手的藝術生命更長久,更為重要。

  著名音樂人李廣平認為,所謂作品為王,其實是“創作為基”。只有讓音樂產業的發展不再受“飯圈”影響、不再被榜單左右,同時改變詞曲創作人在音樂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音樂行業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文/本報記者 壽鵬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6 字。

轉載請註明: “藝人風險調查”火了:機構一個月接單量相當於過去三年總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