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幾天前,當李曉星再次出現在媒體面前,這位曾在三季報“小作文”中寫出“今天的傷痕也會成為明天的盔甲”的基金經理,再次向外界敞開了心扉。
“投資就是勤奮、重複做好一些簡單的事情,不用天天去研究一些大佬又説什麼話了,看着大佬覺得開天眼一樣,當你有開天眼的感覺時,那也是風險最大的時候。”採訪中,李曉星團隊文思泉湧,金句不斷。
在新冠疫情綿綿不絕的2021年冬天,這是一場彌足珍貴的面對面專訪。李曉星一如既往地“走心”和“勤奮”。“雖然我們並不是全市場最有天賦的團隊,但我們一定是最勤奮的團隊。”他説。
掌管規模超500億元,“80後”基金經理李曉星並不諱言,專業、勤勉、客觀和踏實是外界賜予他們的“新標籤”,投資上總會犯些認知上的錯誤,但他們至少要在專業和勤勉上做到問心無愧。
與“最走心”基金經理面對面
作為掌管規模超500億元的明星基金經理,無論從那個維度看,李曉星都以一種“謙和”的姿態來面對。
兩個月前,文思泉湧的李曉星在三季報“小作文”,曾用近5000字分析了自己對過往資本市場和投資操作的看法——在2021年的前三季度,各種戰術都有自己的“高光時刻”,也有自己的“低谷時刻”。
“高端消費的龍頭經歷了年初的花團錦簇到三季度無人喝彩的過程;醫藥公司在上半年一直是大家心中的小甜甜,在三季度集採政策下,體現了二級本是同林鳥,困難來時各自飛的特點……”他稱。
在李曉星三言兩語式的輕描淡寫下,這些熱門行業都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在他看來,時代是不斷變化的,過去業績的優秀更多是因為投對了契合時代發展的行業和公司,而作為基金經理,也需要不斷自我迭代。
這一次,面對面坐在媒體面前的李曉星,沒有“腹稿”,也沒有“手稿”。談到對市場和投資的理解,依然能以一種不同尋常的視角,和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表達,讓旁聽者瞬間切入到他的思維頻道。
“買股票就像是走鋼絲,你買個10倍左右的公司,就像在一層走鋼絲,掉下去也沒什麼事,而如果你買的是五六十倍的公司,就是在高層樓上走鋼絲,掉下來可能會摔個半死。”李曉星比喻稱。
談到上市公司調研,李曉星認為定量的東西很多時候是“精確的錯誤”,定性是“模糊的正確”,你要不斷去跑企業,要有感覺上的認知,“多跑跑”能感覺這個行業是不是能起來。
“未來一兩年,消費會起來”
南非變異新冠病毒、全球股市腥風血雨、投資人談股色變。採訪安排在一個星期一的上午,此前外圍市場剛剛經歷了一個“黑色星期五”,投資人都懷着一顆忐忑的心等待着A股的開盤。
“未來一兩年,我認為經濟會向上,消費會起來,所以我們還是會聚焦在消費和科技兩個領域當中去,相對於今年,明年我們對於消費會有更多關注。”李曉星判斷稱。
對於明年的展望,李曉星認為,從未來1到2年維度來講,宏觀經濟是非常樂觀的,其實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地產市場也有有些調整,且促消費各種手段正在醖釀當中。
如何做到共同富裕?李曉星認為,這並不是侷限於某幾個公司或行業上,更多的是讓絕大部分的行業都能享受到自身整個景氣度的提升和自身的收入提升,整體居民的未來預期的樂觀,最終反映在消費的一個提升。
調研的本質是不斷找錯
在資本市場並不景氣的2021年,新能源產業鏈幾乎被機構視為唯一確定性的賽道,不過由於審美高度趨同帶來的“交易擁擠”,也給新能源龍頭們帶來了估值壓力和諸多非議。
李曉星早在2019年就已重倉新能源龍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白酒龍頭也經常出現在其十大重倉股,但到了今年二季度,有些就淡出了“前十”。
對此,李曉星解釋稱,高端白酒股一季度“見頂”,除了估值偏高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基本面出現了“拐點”,所以他將這些消費股進行了大幅減倉,當然還留了一部分,“並不多”。
提到選股邏輯,李曉星總結稱,大致可以分為“四步”:行業景氣度、業績增速、估值和預期差。在他看來,現在大家都在研究基本面,沒有什麼預期差,但是景氣度高的行業估值就高,你發現得早就估值便宜。
“比如,2017年我們買白酒,當時就10多倍,現在你要再買就是30-40倍。景氣度維持的時間長,估值一定是貴的,除非你發現得特別早,所以我們要不斷調研。”李曉星迴憶稱。
在李曉星看來,現在市場比較有效,10%的人控制80%的基金規模,這些人都是從基本面出發的,而且大的基金公司有那麼多研究員四處在跑,還有賣方在跑,基本面如果好了,盤面上肯定會有所反映的。
所以,“勤跑調研”正是希望可以比別人領先一些發現景氣度,可以先得出一個未來2、3年景氣度還能維持的結論,那時候估值可能會便宜,越到後面發現估值就越高。
除了團隊的研究支持,李曉星每個月會花兩到三週時間外出調研,“調研的本質是不斷找錯。就像做審計一樣,當你挑不出太多錯誤時,公司的邏輯可能就會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