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宅家經濟迎來紅利期,但依賴於人力服務的特點,生活性服務業經歷了資本的冷落與追捧。在此期間,行業企業不斷加強內修。也因此,垂直平台的聲音越來越少,更多資源湧向綜合類平台,頭部平台優勢凸顯。在經歷疫情之後,線上消費習慣逐漸養成,企業拓展全渠道業務發展,實體企業也彌補線上渠道。北京多年大力扶持生活服務業的背後,也在呼喚標準化規範的“綁定”。
現狀
1、資源聚集
在疫情逐漸受到有效控制背景下,非剛需的生活性服務業領域仍傳來“好消息”。
今年9月,58到家連續發佈兩則消息,先是58到家品牌升級,更名為天鵝到家;再者是天鵝到家獲得紅杉資本領投的最新一輪融資,於今年2月便已到賬。天鵝到家也將在更名的同時,開始新一輪的品牌營銷。有業內人士對此解讀為其在為品牌上市作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綜合型電商平台向生活服務拓展時,也有流量加持。今年“雙11”期間,服務類訂單增長明顯。11月4日數據顯示,“京東服務+”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133%。其中,衣物洗護訂單較今年“6·18”增長近6倍,家電清洗訂單同比增長224%,手機維修訂單同比增長136%。“雙11”當日,蘇寧易購生活服務平台蘇寧幫客的家電清洗服務訂單同比增長269%,家政保潔服務訂單同比大漲1325%,家電維修服務訂單同比增長64%,衞浴類安裝服務訂單同比增長295%,智能鎖、智能晾衣架等智能家居服務訂單同比增長1574%,中央集成服務訂單同比增長88%。
58同城去年開設的到家精選平台,在“雙11”當天訂單量是日常均值的5倍,並獲得較多的新客流量。
2.觸網不足
線上消費習慣養成,生活性服務業的線上滲透率仍待補足。根據極光發佈的數據顯示,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滲透率近一年增長2.1%,用户時長在2020年4月達到波峯後小幅回落。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用户規模及用户時長有較明顯的波動;整體來看,本地生活服務行業近一年的用户規模呈增長態勢,在2020年6月末滲透率達20.1%,同比增長2.1個百分點,而行業用户時長在二季度初達到波峯後有小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性服務業已經成為電商巨頭爭相佈局的領域,這也印證了市場供給短板即藍海的事實。京東服務+、京東到家、國美管家、蘇寧幫客、口碑餓了麼、美團點評等服務類平台均已上線多年,但市場仍待開發。
到家業務佔本地生活服務中的滲透率持續提升。尤其是 2017 年之後,佔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從20%左右提升至40%。這其中,外賣送餐服務佔據重頭,家政服務等線上規模仍在培育中。
58同城副總裁李子健表示,家政服務市場仍待培養,並逐漸養成用户的消費習慣,希望以後保潔、搬家等家政服務成為繼服裝、3C等品類後消費者購物車中會優先考慮的商品。
3.平台化
某種程度上,生活服務業的“收編”比“無中生有”要稍顯容易一些。UU跑腿從單一即時配送平台增加“UU幫幫”業務,增加代辦服務等。有一位維修行業從業者表示,消費者對生活服務的訴求是,“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在沒有需要時,企業不要對用户生活進行打擾”。這讓平台模式獨具優勢。
如今的消費環境催化了生活服務配送到家的更多相關業務。人們被鼓勵宅在家裏,就有吃飯需求,就有買菜需求,這些都是生活剛需,減少人員流動對於他們的購物行為帶來很大侷限。
由此,很多消費者在疫情隔離期間接觸了更多生活服務電商平台。京東到家、美團等平台擔起送貨到家的任務,撐起居民基本生活和消費服務。據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月23日至3月30日期間,武漢的美團外賣騎手共送出超400萬的訂單。跑單量最多的騎手配送了超3500單,平均一天服務53個顧客。
此外,58同城到家嘗試精選與企業、實體店合作,讓門店的承單量不斷增加,服務者在到家過程中付出的時間成本降低。
趨勢
1.品牌化
生活性服務企業的品牌力,已成為消費者“掏腰包”的重要考量。
目前,58同城到家精選平台擁有超過1萬家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對外的註冊名稱前,會有到家精選的前綴。當家政企業提供優質服務時,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口口相傳,輸出品牌。
北京市在不斷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品牌化,拉動消費水平穩增長。2020年,北京市將建設提升1000個左右基本便民商業網點;新增10條左右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和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累計達到20條左右。推進社區商業生活服務中心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便民網點增加早餐、簡餐主食製售等便民服務。
迎合消費升級,北京市升級範圍不再侷限於菜市場、便利店、早餐店等,還增加街區、生活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綜合體,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社區生活服務品質,增強百姓獲得感。
以素有“城市生活供給的毛細血管”之稱的便利店為例,便利蜂品牌在北京有630家便利店,今年5月公開數據顯示,該品牌在北京有500餘家門店,2020年在京新開數量或超百家。去年10月,便利蜂曾提出“未來三年開店1萬家”的計劃。
2.電商化
2020年受疫情影響,生活服務行業迎來洗牌期,但隨着各大平台對本地生活業務“新基建”的加碼,洗牌的背後是更大的商機。
我國生活服務電商用户構成中,千禧一代消費能力崛起,且消費意願更高,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在生活服務電商用户中的份額佔比達到70%左右,且其消費額增速遠高於其他用户,是我國生活服務電商市場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千禧一代對服務的品質化、創新化、個性化要求較高,我國生活服務電商平台需持續提升服務能力。
美團發佈的《2020年中國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發展報告》提到,服務業已成中國經濟第一大產業。其中,生活服務業是中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隨着數字技術與生活服務業走向深度融合,生活服務業的發展模式、業態持續迭代,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
隨着電商在我國生活服務市場中的滲透率持續提升,預計我國生活服務電商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到2020年或將達到2.8萬億元以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服務業提供的服務必須是供給和需求同步,疫情對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將是很大機會。
3.規範化
高頻次消費、高地推門檻、高密度配送體系,決定了本地生活業務是一個市場規模接近電商、競爭壁壘甚至比電商還要高的賽道。
一直以來,北京重金扶植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今年3月,北京市商務局發佈的《關於申報2020年度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項目的通知》提到,對營業執照取得日期在2019年1月1日(含)以後的新建連鎖直營便民商業網點(設施)、單個社區彩電、單個便民早餐網點、單個便利店、理髮、快遞分揀中心,以及單個家政、洗染、便民維修網點,每組智能快件箱給予不同金額的補助金。北京市借政策扶植,支持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復工復產、穩定經營,提高社區商業發展水平和生活必需品保障能力,滿足市民多樣性、便利性生活需求。
扶持的背後,更需要標準化規範的“綁定”。消費需求趨於多樣化,意味着服務市場需要細分,這要求從業者的專業技能提升,以及服務內容也將更加專一。規範提升依然是恆定不變的發展主旋律。生活性服務業企業也應建立“黑名單”體系,建立健全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公示服務質量評價規則,提供客觀、公正、合理的評價內容。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禕 圖片來源:生活服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