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陽關大道沒你的位置,那就過獨木橋
文 | 鐵西區的李子
最近瓜子、人人車不太平的消息一出(參考本號文章《瓜子二手車們到底做錯了什麼?》),那個塵封已久的概念再次迴光返照:C2C。
(二手車C2C:用户直接賣給用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五六年前是“to C”概念的巔峯,瓜子、人人車總是能在二手車市場融到最多的錢,也總是能最豪氣地燒,活生生燒出了分眾傳媒的巔峯,燒到代言人都能成為媒體報道的選題。
其實,整車企業也有“to B”和“to C”的業務差異。艱難起步的新造車,尤其要面對這樣的選擇。
To C的代表性廠商大家都知道,理想、蔚來、小鵬皆如此。
To B的廠商則是威馬,根據網絡公開信息,2019年11月有報道稱威馬汽車當時已經收購了四家汽車租賃公司,並以此為依據推測威馬或許將轉型成為出行服務商。
我個人第一次聽説類似業務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彼時寶馬剛剛落户瀋陽,盛傳市政府將會牽線,讓寶馬成為瀋陽的出租車,讓瀋陽人都能坐上寶馬。不過這事沒能最終落地,到底為什麼,也難以考證到靠譜的根據。
之後隔了很多年,賈老闆粉墨登場。法拉第未來和樂視超級汽車風頭正盛的時候(其實就是嘩嘩譁融錢的時候),賈老闆似乎早早就為整車業務鋪平了全套業務,B端業務就是其中關鍵的一項。當時他收了易到用車,後者曾因為採購了一批Model S——讓每個人都能坐上特斯拉——成為高端出行市場的高光品牌。
樂視汽車業務的生態化反驚到了不少商業小白,我就是其中之一。車造出來就能賣給出行公司,出行公司降成本劃分細碎,用成千上萬次的出行服務獲取利潤。一時間竟然找不出這種所謂商業模式有什麼漏洞,堪稱理論上的絕對完美。
只可惜,賈老闆後來事業不順,法拉第未來和樂視汽車都還沒見蹤影,就有搗亂的接連曝光,比如內華達工廠施工停滯之類。樂視汽車沒了,法拉第未來成了個避難所。整車業務不見推進,B端業務自然沒有存在的意義,易到創始人周航後來親自站出來炮轟樂視,鬧得滿城風雨。功敗垂成,讓人感慨,沒能見證那場好戲。
又過了幾年,該來的終歸要來。神州系收了寶沃,寶沃-神州租車-神州專車,又一個自產自銷的整車廠B端業務模式橫空出世。收購剛剛完成時,寶沃曾一度連續數月同比大增,其實就是神州租車與神州專車進行的批量採購。這套模式規模化運行了一年左右,直到瑞幸爆雷,算是無疾而終,或者説積重難返。雖然最終也沒成功,但終歸是做到了賈老闆沒做成的事情,值得吹一吹。
ONE上市之前,理想的SEV(那台小型兩人純電車)曾積極運作試圖登錄歐洲,作為分時租賃共享汽車進行服務。那顯然是個嚴肅的構想,只是最終成行。
往遠處再看,馬斯克曾經不止一次提出過,將來會有成批量的特斯拉車型要成為出租車,它很環保、它將實現無人駕駛、它的價格將足夠低廉。
在更現實的世界裏,全國在跑的出租車裏,我們總能看到各大品牌的身影,武漢的神龍、北京的現代等等。
甚至如果我們用一種形而上的方式看傳統汽車市場的話,廠商造出車,從來都是賣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去賣給用户的。所以説廠商造車出來也不是直接賣給用户,而是賣給企業,硬要較真的話,傳統的汽車銷售模式本身就不是to C,而是貨真價實的to B。
整車廠的B端業務,這當然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業務,它只是並非主流而已。很多時候,這是一個度過難關的好辦法,當品牌的知名度還不夠高,銷量還不夠理想,假如有這樣一條出路擺在那裏,它當然是值得去運作的。
甚至看起來,那還更容易實現。將車子賣給租賃或出行公司,銷售效率更高,一賣就是成批次的;讓它們在城市道路上跑,還能有足夠的曝光,能形成一定的品牌認知和推廣。
只不過,這看似捷徑到底是繞了個彎路。乘用車終歸是要賣給用户的,那才是真正的市場,而手對手賣給用户,這是正常的途徑,也是最直接的途徑;賣給出行或租賃公司,在通過運營觸達用户形成推廣,再讓用户來買,顯然是多繞了一圈路,看起來或許更容易,實際上反而更復雜了。
B端業務説到底,就是整車業務的一部分,不值得迷信,也不必要妖魔化。對於特斯拉和大眾這種級別的企業,它們本身會去考量這一塊業務的可行性,這完全可以被解讀為一種雄心。而對於威馬,身處純電汽車的小市場,自身又非頭部企業,B端業務當然也是續命、謀求出路的方案之一。
當事情不如你所願,你就是要找到任何可行的辦法,找尋一切可能讓自己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