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或迎器官移植第一股 招股書揭秘健耕逆襲之路 上市擬募資10億擴張業務
《科創板日報》11月30日訊(記者 朱潔琰) 近日,上海健耕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耕醫藥”)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作為器官移植領域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產品及服務廠商,若健耕醫藥IPO成功,則將成為國內“器官移植第一股”。
據招股書,健耕醫藥成立於2003年,最初的主營業務為代理移植領域器械和試劑產品,直至2016年通過收購境外子公司LSI取得器官保存及修復產品線,後者的核心產品LifePort腎臟灌注運轉箱是臨牀上使用最廣泛的低温機械灌注類產品,被近40個國家和地區、數百家OPO或移植中心使用。
這筆收購在健耕醫藥的發展歷程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經銷商變身母公司 營收逐年遞增
器官移植手術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術前配型、圍手術期保存及修復、術後服用免疫抑制劑及定期隨訪。每一階段都需要用到相應的醫療器械產品,比如術前術後檢測IVD產品、器官儲存/轉運器械產品等。
健耕醫藥的產品線包括了移植術中器官保存、運輸、評估及修復的設備,移植醫用配套耗材、體外診斷試劑,覆蓋了器官移植術前評估、圍術期處理、術後長期管理的全階段。
從健耕醫藥的發展歷程來看,2003年-2010年,公司主要經營器官移植領域醫療器械及免疫抑制劑的代理銷售業務,2005年成為美國器官移植領域知名公司LSI的中國區獨家代理商,協助LSI完成LifePort腎臟灌注系列產品在中國的註冊及上市推廣工作。
但僅僅依靠代理移植領域IVD試劑、免疫抑制藥等產品,健耕醫藥的市場佈局一直算不上太好。直到2016年,健耕醫藥大手筆地以8700萬美元現金收購LSI公司,取得器官保存及修復產品線,打通器官移植手術所有環節。
從經銷商變身母公司後,健耕醫藥手握LSI公司的LifePort轉運系統,營收及淨利潤呈逐年遞增趨勢。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3月,公司營收分別為3.97億元、4.21億元、4.8億元、1.14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714.84萬元、5009.92萬元、4996.30萬元、1219.69萬元。
具體看到營收結構,健耕醫藥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器官保存及修復產品(即LSI的產品),連續三年佔到總營收的89%以上;代理產品收入佔總營收比例則是在8-10%區間波動。
▌器官移植市場痛點多 擬募資10億元擴張業務
近年來,器官移植手術量總體上呈快速增長趨勢。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前,全球器官移植手術量由2015年的12.74萬例增長至2019年的16.64萬例。在國內,根據《中國移植髮展報告(2019)》數據,2019年我國器官捐獻量和移植手術量分別為5818例和26121例,位居全球第二位;2015-2019年器官捐獻量和移植手術量複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0.43%和19.53%,遠超全球增長水平。
但新冠疫情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較大影響,活體器官捐獻數量大幅下降。在我國,2020年一季度後醫療系統即基本恢復正常運轉,全年移植手術總量仍舊下降7.77%。
除了疫情帶來的影響,器官供體短缺也一直是該行業存在的痛點,國際器官捐獻與移植註冊數據顯示,2020年底仍有超過34.54萬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2020年內至少有23103名腎臟移植等候名單內患者因未等到器官移植而去世。全球有逾266萬名接受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病(ESRD)患者,儘管腎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療方式,但目前僅有5.65%ESRD患者能獲得器官移植的機會。
因此,健耕醫藥市場成長空間受到廣泛質疑。從招股書中的募資用途來看,健耕醫藥正在謀劃縱向和橫向的擴張。
健耕醫藥擬募資10.23億元,預計用於器官移植創新研發平台研發、腎臟移植設備的國產化和升級、肝移植設備及移植領域體外診斷試劑產品註冊及推廣。縱向上,切入中游開發移植領域體外診斷試劑;橫向上,向肝移植領域發起衝擊。
另值得注意的是,健耕醫藥擬投資2億元用於腎臟移植設備國產化項目上。其在項目情況裏介紹道:通過收購LSI後的多年整合,公司境內技術團隊已吸收整合了灌注壓力和流量調節技術、大顆粒物質與氣泡隔絕技術、低温維持技術等核心技術。2022年7月,公司已完成國產化研究型功能機的開發,在灌注安全性、持續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延續了原進口機器的優勢,同時在低温維持技術、蠕動泵穩定控制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