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企業温氏股份擬分拆乳業上市,奶源或成最大底牌
養豬企業温氏股份日前宣佈,擬分拆控股子公司廣東温氏乳業有限公司(簡稱“温氏乳業”)單獨上市。在近兩年嚐盡豬肉價格走高的甜頭後,温氏股份或能憑藉乳業子公司的分拆上市,站上奶牛養殖和鮮奶市場的風口。
對於温氏乳業分拆上市的核心競爭力等問題,温氏股份11月25日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温氏乳業近幾年形成了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和核心競爭力。公司堅持“新鮮”戰略,實現資源利用和經濟效益最大化。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奶牛養殖業,做細乳品加工業。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乳業巨頭低温品牌快速增長、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温氏股份分拆乳業上市或是最後一搏。由於温氏下游乳品存在短板,因此有多年供港歷史的奶源或成為温氏乳業上市的最大底牌。
乳業營收佔比約1%
此次擬被拆分上市的温氏乳業,是温氏股份2014年註冊的全資子公司,分別在2018年3月、4月收購了温氏股份旗下連州温氏乳業、江華温氏乳業、鼎湖温氏乳業、鐘山温氏乳業的100%股權,至此“乳業實體經營板塊資產均由温氏乳業控制運營”。
2018年7月,温氏股份和關聯方廣東筠誠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筠誠投資”)共同對温氏乳業增資。截至目前,温氏股份、筠誠投資、温氏乳業員工持股平台分別持有温氏乳業78%、15%、7%的股權。
温氏股份表示,根據公司總體戰略佈局,結合温氏乳業發展現狀,為更好地發展乳業業務,公司董事會授權經營層啓動分拆温氏乳業至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獨立董事認為,此次分拆上市有利於支持温氏乳業的持續經營投入,提升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財報顯示,2019年,温氏乳業營收為7.28億元,淨利潤為5177.7萬元;銷售原奶8.69萬噸,同比增加15.11%;銷售成品奶1.86萬噸,同比增加10.41%。2020年上半年,温氏乳業營收為4.18億元,淨利潤為4561.59萬元,銷售原奶4.59萬噸,銷售成品奶1.19萬噸。
儘管業績保持增長,但温氏乳業在温氏股份的營收佔比多年來始終徘徊在1%左右。而且在2017年、2018年,温氏乳業均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額分別為-1521.38萬元、-852.23萬元。2018年,温氏股份與筠誠投資共同向温氏乳業增資的一大主要目的,便在於優化温氏乳業的資產負債結構、改善財務狀況。
11月25日,温氏股份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筠誠投資的引入促進了公司乳業的進一步改革。公司在優化牛羣結構、設備設施升級改造、品牌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等投入大量資金,儘管2018年出現虧損,但為公司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2019年温氏乳業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下游乳品被指是短板
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5月,温氏年產8萬噸的大旺乳品加工廠投產,被認為是“以原奶銷售為主的温氏乳業,踏上轉型升級新徵程”。彼時温氏股份董事長温志芬對媒體表示,決定做強做大温氏乳業,以“乳品加工業帶動養牛業發展”為轉型思路,希望“精耕廣東、佈局華南、邁向全國”。
伴隨近兩年乳業板塊的扭虧為盈,温氏股份加大了新項目的投資力度,僅2019年就在深圳、東莞、肇慶三地新設了乳業銷售類公司。温氏股份曾在2020年半年報中透露,公司確立了“深耕優質乳,細作好鮮奶”的定位,拓展商超、便利店、專賣店及線上渠道等,促進銷量提升。在官方微信,温氏乳業提出“堅決不做復原乳”,並稱產品已輻射廣西、湖南、福建、海南等區域。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去年以來形成了一波乳企上市潮,部分區域性乳企市場競爭壓力大,盈利性較差。在超巴奶成為新風口的情況下,很多乳企希望通過上市融資來擴張。“在伊利、蒙牛、君樂寶三大低温品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温氏乳業拆分上市或是最後一搏。”
乳業專家王丁棉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温氏乳業做下游乳品的最大問題是產品沒有特色、營銷太過保守、市場沒有銷路,“可以説乳製品加工和市場是温氏一大短板”,日銷量一度難突破50噸。
財報顯示,温氏股份2016年-2019年分別銷售成品奶1.28萬噸、1.83萬噸、1.69萬噸、1.86萬噸。以此計算,近4年來温氏日均銷售成品奶約45.6噸,僅2017年、2019年的日均銷售量超過了50噸。
王丁棉表示,在廣東乳製品市場,如果日銷量達不到150噸以上,企業就沒有話語權。目前就廣東本土乳業品牌而言,燕塘綜合市場佔比最大,卡氏單品銷量最高,此外還有風行、皇氏等競爭對手,“温氏基本排在市場末端”。
這一説法得到廣州一位乳業人士的認證。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排在廣東乳品市場第一梯隊的是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第二梯隊是燕塘、風行等本地乳企,“温氏乳業只能排在第三梯隊,產品鋪市率不是很高”。
對此,温氏股份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乳品的競爭優勢在於優質奶源、低温新鮮戰略和優質乳工程、中國學生飲用奶等資質認證。乳品業務自2016年轉型以來得到快速發展,2017年-2019年間銷量複合增長率超20%。温氏股份同時也承認,乳品業務發力時間較晚,目前在廣東市場銷售份額仍然較小。未來將繼續加大乳品業務投資力度,利用南方奶源區位優勢,加強與先進乳企的對標學習,不斷提升競爭力。
奶源或成上市最大底牌
公開資料顯示,温氏股份的乳品業務始於2000年,目前依託温氏乳業在廣東、廣西、湖南等地擁有5個奶牛養殖基地(含供港原奶出口基地2個)、2萬多頭奶牛,為華南地區規模領先的奶牛養殖和原料奶出口企業。
在如今奶源稀缺、奶價上漲的背景下,宋亮認為,温氏乳業奶源做得相對紮實,是其上市能拿出的最大底牌。但由於氣候、土地資源等限制,華南地區養殖成本約是華北地區的2倍,奶價起碼要達到每公斤6元才不賠錢。“温氏乳業原奶價格預計低於這個數,另外有供港經驗,在南方奶源的稀缺的情況下具有一定優勢。”
根據公開報道,2004年至2017年,温氏一直出口牛奶到中國香港,是該市場“最大原奶供應商”。目前,温氏股份官網展示的乳品有低温鮮奶、酸奶及常温純牛奶、甜牛奶等十餘款,包裝上均寫有“供港鮮牛奶製造”。
王丁棉認為,“供港”並不能成為產品特色。伴隨供港市場的飽和與內銷競爭,温氏的“供港品質”正漸漸失去品牌優勢。
實際上,温氏還曾因“供港”二字惹上訴訟。2017年11月,因温氏乳業相關產品包裝使用“供港鮮牛奶製造”文字,“供港”二字與晨光乳業“供港”商標相同,晨光乳業因此起訴温氏集團,要求温氏停止侵權,並賠償相關損失3305萬元。而温氏方面則向原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簡稱“商評委”)提起申訴,要求認定晨光“供港”商標為無效。最終,晨光乳業撤訴,温氏對晨光的商標無效裁定申請也撤回。
在上述廣州乳業人士看來,當初的“供港”商標之爭,恰恰説明兩家企業的乳品無核心賣點,“更像是一種品牌炒作”。
針對奶源業務,温氏股份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公司原奶除自用外,主要供應給中國香港和內地部分中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奶價格基本與南方地區平均奶價持平。公司將主要通過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加大自動化、機械化和信息化設備設施應用,加強環境、營養管理研究,加強優質國產牧草、青貯使用和原料開發利用等探討種養結合新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温氏乳業旗下奶牛養殖公司連州温氏乳業連續3年未完成業績目標。温氏股份2016年1月發佈公告稱,擬使用2.13億元超募資金及節餘募集資金建設連州温氏乳業奶牛場項目,達產後每年可提供優質原奶2.5萬噸。然而財報顯示,連州温氏乳業2017年-2019年收益均未達到預期,主要原因為環保壓力大、產能規模降低、原奶價格不及預期等。
此外,原奶價格能否持續上漲也值得關注。日前,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公司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公開表示,儘管行業預測奶源可能還有“兩年好日子”,但未來奶價有可能再次走入低谷。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官網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