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技金融生態 服務科技自立自強

來源:人民論壇網

剛剛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明確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強調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科技金融產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這是建設科技強國的行動綱領,也為新時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指明瞭方向。

蘇州經濟的轉型發展

“十三五“期間,蘇州GDP突破2萬億,在全國排名第六,人均GDP全國第二,工業實力全國第一。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智能電網等八大戰略新興產業產值9891.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3.9%;疫情期間,蘇州的生物醫藥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納米技術、人工智能等核心產業,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蘇州正走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經濟發展歷經了以鄉鎮企業為主的“蘇南模式”第一階段,發展外向型實體經濟為主的第二階段,正在進入以科技進步與商業模式創新為主要增長動能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三階段。

近年來,蘇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健全創新政策體系、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優化創新生態,有力支撐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十三五”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68%增長到3.7%左右,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7.4件增長到68件,科技進步貢獻率由62%提高到66.5%左右,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連續11年名列江蘇省第一。

蘇州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納米新材料和小核酸等已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創新型產業集羣。2020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增長17.9%。與此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四大先導產業產值達到8718億元,增長11.5%。其中,蘇州已擁有生物醫藥企業超3000家,產業園區15個,擁有崑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吳江特色藥研發基地等,形成了較強的集聚效應。2030年,蘇州將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超一萬家,產業規模突破一萬億元。

集成電路行業是現代信息產業基礎與核心產業,已成為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蘇州一直把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先導產業,形成了以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設備材料及服務產業為支撐的集成電路產業鏈。2020年底,蘇州市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在蘇州創業園三期啓動。通過3至5年努力,這裏將建成長三角最具影響力的集成電路設計及應用特色產業基地,集聚起相關企業超200家、科技人才超6000人,構築蘇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核心區與示範區。

經過多年培育,蘇州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民營科技企業、高新技術培育企業等三類科技型企業均突破萬家大關,形成了推進關鍵技術、核心領域、重要環節攻關突破的科技企業集羣。蘇州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企業12594家,位列全國第一,較上年增長143%;有效期內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達10552家,較上年增長24.38%,位列全省第一;省級高新技術培育累計入庫企業數達到10151家,較上年增長98.7%,位列全省第一。“十三五”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45.9%提升到51%,累計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勵項目210個、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49個。據統計,2020年,蘇州A股上市公司累計達144家,保持全國大中城市第五位;科創板上市公司20家,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

蘇州科技創新的“金融密碼”

創新是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建立科技金融生態,實現精準的金融支持,這是催生蘇州經濟開出“科創之花”的生命源泉。數量龐大的中小科技企業,以及處於種子期、創立期的初創型科技企業,通常具有輕資產、高技術和高風險的特徵,往往面臨着缺乏資金和擔保的困難。在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如何解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願貸、不敢貸的問題,關係着科技創新的成敗。

蘇州市政府和金融機構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積累,形成了金融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三次迭代”,即以股權融資為核心的科技企業股權融資服務階段,以“撥改貸”緩釋風險為特徵的債權產品服務階段,以制度機制創新為基礎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階段,這是蘇州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密碼”。

作為“長三角自己的銀行”,浦發銀行蘇州分行一直牢記服務實體經濟、勇闖金融新路的初心使命,把服務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着眼點,通過金融創新支持蘇州科技企業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浦發銀行蘇州分行最早向蘇州市政府提出“撥改貸”建議,建立了各類風險分擔的科技金融產品超市,開發出近20種科技金融產品,對科技型企業從初創、成長、成熟到上市,每個發展階段都有相應的科技金融產品提供服務,是全市科技金融融資產品最多的銀行。

浦發銀行蘇州分行整合各方面的金融資源,加大與投資機構合作力度,積極進行投貸聯動,加深了企業、銀行和股權基金的全方位合作關係,實現企業、銀行和股權基金的三方共贏。

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創新“人才貸”產品,專項為科技企業的創業人才、團隊提供個人安居生活消費及個人經營性資金支持,實現從創業人才到科技企業的全方位服務,解決人才後顧之憂,進一步將科技金融服務延伸到個人融資領域。

經過16年的持續佈局,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充分發揮綜合化金融服務優勢,建立了以政府、科技型產業龍頭、PE/VC產業鏈金融為實質的科技金融生態圈,以推動科創企業騰飛為使命,以“聚焦科創、綜合集成、跨界融合、生態賦能”為特色,形成“商行 投行”、“境內 境外”、“融資 融智 融技 投資”、“貸、債、股、資”四位一體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

透析科技金融的“蘇州模式”

圍繞科技企業的需求,蘇州抓好創新和金融這兩個核心的融合,形成了金融支持和政策引導“雙輪驅動”的模式,支持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帶動和促進傳統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實現了工業的做大做強、提質增效。

第一,建立科技企業全成長過程的綜合金融服務鏈是科技金融生態的重要特徵。具體而言,要用好政府緩釋風險資金,參與政府的引導基金投入,培育初創企業直至上市,為其不同的發展階段提供不同的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形成全程金融服務鏈;建立起綜合金融服務的價值體系,通過提供從商業銀行到投資銀行的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將科技金融生態建成綜合金融資源的供給平台,使之成為商業銀行的內在動力和自覺行為。

第二,體制機制創新是推動科技金融生態不斷完善的動力。對金融機構而言,要建立科技金融業務的風險成本緩釋機制,降低考核風險成本。使客户經理在推進科技金融業務中想做、願做、主動做科技金融業務,形成巨大的、可複製的業務推動力。同時,要建立科技實體企業授信准入的積分制度。高科技企業按照一般標準化的成熟企業授信准入要求,往往達不到准入條件,享受不了金融服務。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從目標客户初篩、科技金融產品、考核政策導向、藉助外腦力量等方面,自主研發編制了《科技型企業積分表》,建立具有行業特色、關注領先技術、可操作性強的標準化指標評價體系。制定了差異化考核政策,對有政府風險分擔的科技金融信貸產品進行撥備返還,提升科技金融經營積極性,鼓勵全行辦科技金融。

第三,建立科學的風控體系是推動科技金融生態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高科技企業的信貸風險,除了傳統的信用風險外,最重要的風險點是技術替代與商業模式替代的風險,這是對商業銀行傳統風控機制的極大挑戰。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在控制科技金融業務風險中逐步探索解決方案:通過“借智”,外聘了“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四大產業科技專家,建立科技金融專家庫,幫助銀行來識別技術替代與商業模式替代的風險,並在產業投向、項目決策、產業培訓等方面為科技金融提供支持。通過持續積累和優化銀行的人才結構,在引進高科技管理人才的同時,校招一定數量的理工科學生結合金融業務加以培養,逐步培育銀行對技術替代與商業模式替代風險有管控能力的管理人才,形成市場競爭力。通過建立科技企業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科技金融生態保持健康、可持續的基礎。在實際過程中,既要“嚴格管理”,更要“科學管理”,風險控制的聚焦點從傳統制造業的資金鍊轉移到技術、商業模式的替代性,使得銀行風險控制更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

截至2020年底,浦發銀行蘇州分行服務科技型企業3104户,科技型企業在公司客户授信數的佔比超過四成;貸款餘額155.95億元,較年初增長47.81億元。2020年度蘇州區域科創板新上市公司共14家,其中有10家募集資金監管賬户開在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市場佔比達到71%;當年共開立上市募集資金賬户24户,在同業中遙遙領先。(作者:詹定國浦發銀行蘇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83 字。

轉載請註明: 建立科技金融生態 服務科技自立自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