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2歲楊瀾235萬年薪加入聯想討好自己的人,才能贏得全世界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財經

和朋友聚會時,突然聊起了人生規劃:

“50歲的時候,你們要做什麼嗎?”

老何表示,要看到公司上市;

魏姐希望,賺夠錢和老公環球旅行;

娜娜想回農村,種田遛狗好快活……

問到我時,我卻打哈哈轉移了話題。

50歲,説遠不遠,説近不近。如果可以,我希望像楊瀾一樣。

當然,我説的不是成就,而是她對事業和人生的態度。

不久前,52歲的楊瀾,被聯想委任為獨立董事,任期3年。

對此,聯想開出了235萬元的年薪。

有人不解,楊瀾一個主持人,是怎麼和聯想掛上鈎的?

其實,早在2014年,她就對人工智能產生了極大興趣:

私底下,她和李彥宏、張亞勤等科技界人物,常有交流。

在《楊瀾訪談錄》中,她也用前沿性的思想做科技選題。

通過對科技領域的瞭解和認知,她意識到:

“科技的發展,能夠在新時代引領我們不斷向前。”

聯想CEO也表示,楊瀾在慈善事業的經驗和見解,會給聯想帶來無價的幫助。


説實在,很難想象:

一個52歲的女人,還能節節攀升,對事業充滿熱情。

但你能説,她就不懼怕年齡危機,沒有普通女性的煩惱嗎?

我覺得不是。

楊瀾之所以這麼成功,不是她本來就很完美。

而是她在歲月的洗禮下,找到了破解中年危機的4個關鍵武器。

時間待你不薄,為什麼要怨恨它

年齡,對於女人來説,是一個不可逃避的問題。

但楊瀾在這件事上,卻看得很開。

曾有記者問她:

如果可以重返18歲,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她笑了笑:

“我女兒今年(2018年)正好18歲,我要是回到18歲,她去哪兒啊?”


18歲,正是對將來充滿迷茫和痛苦的階段。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渴望和熱衷於年輕?

她説,大概就是過了18歲,回頭一望,覺得那時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即使是在48歲,58歲,依然會有可能性。

50歲意味着什麼?楊瀾有自己的見解:

都説五十知天命,這不是指什麼天大使命,而是擁有一種自知之明。

比如,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做什麼能開心,什麼事情即使做成,也會覺得不屑?


50歲,讓她對事情有更冷靜的判斷。

她清楚的知道,這是時間帶給她的禮物。

於是,她欣然地接受它,打開它,欣賞它,慶祝它。

前陣子,李若彤一條“秀身材”的微博,上了熱搜。

照片中,她體態輕盈,腹部練出了六塊腹肌。

今年53歲的她,狀態不比年輕時差,而且還更加自信。


瞭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曾經歷過一段痛徹心扉的愛情。

她的前男友,按照現在的説法,就是個PUA渣男:

勸服她放棄大好事業,在家照顧他的孩子;

自己欠債上億元,卻要她賺錢還債10年……

但李若彤不離不棄,一直陪伴男友左右。

可男友事業剛有起色,就冷血提出分手。

十年時光成蹉跎,李若彤傷心欲絕。

加上父親因病離世,她患上了抑鬱症,終日以淚洗面。

好在,經過時間的沖刷,她終於明白:

愛人之前,先愛護自己。


曾經的李若彤,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但時至今日,她依舊用自己的變化告訴我們:

你可能會遇到爛人,也可能會遭遇爛事,但千萬不要自暴自棄。

那些讓你痛苦到捱不過去的事情,都會在時間的洗禮下,蜕變成自己的翅膀。

十年,是一段大好青春,但李若彤用灑脱,擺脱了歲月的束縛。

誰説50歲,就不能擁有嶄新的人生?

其實,時間真的很公平。

你善待它,它也會相應地回報你。

正如楊瀾所説:

“時間待你不薄,為什麼要去怨恨它呢?”

我愛你,但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女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就免不了要被催婚。

楊瀾的愛情奔跑得不慢,和丈夫認識不到一年就結婚了。

但就像馬克吐温説過的:

愛情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卻又是生長最慢的。

在你紀念結婚20年之前,你很難明白一段好感情究竟意味着什麼。

楊瀾在20年的婚姻裏,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

沒有人是“註定”在一起的。

在一起,是兩人自由選擇的結果。


什麼意思呢?楊瀾做了個比較:

如果你把婚姻當圍城,天天蹲門口看着守着,城裏的人難免就成了囚徒;

如果你把城門鑰匙給對方,他願意留下來,這圍城就成為了遮風避雨的家……

你愛他,就給他自由和快樂。

在這樣的婚姻裏,楊瀾十分感慨:

沒有吳徵,就沒有今天的我。

是他,在我做主持卻不能掌握節目品質時,鼓勵我當一名製作人;

是他,在我決定回國發展時,毅然放下美國的生意,陪我重起爐灶;

是他,在我遭受謠言攻擊時,抬起我下巴説:你要做一隻高高飛翔的鳥……

而當吳徵在美國“911事件”後不久,起身往美國參加典禮時,楊瀾也勇敢做出決定,陪他寫好遺囑,一起坐上飛機……

正是這種平等而獨立的關係,讓他們成就了彼此。


這種關係,不由得讓我想起了謝楠和吳京的婚姻。

去年,吳京的《流浪地球》大火,收穫了46億的票房。

而他的妻子謝楠,上映的電影票房,首日還不到100萬。

有人就勸她:

吳京那麼有錢,你不如在家相夫教子。

可謝楠卻不認同:

顧家和工作都是了不起的事,不存在高低之分。

迴歸家庭也是承擔另一半的責任,不是退而求其次。

十分贊同,謝楠重視家庭,但也尊重工作。

她也想在婚姻成為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一味依賴丈夫。


吳京拍《戰狼1》時,面臨着傾家蕩產的風險。

謝楠聽説後,説了一句話:

這是你的夢,如果我阻止你,你一輩子都不會開心。

你去拍吧,電影賠了,我養你。

當兩人結婚宣誓時,謝楠又説了一句令吳京動容的話:

你不用給我承擔那麼多,就努力往前衝吧,家裏有我。


一段好的婚姻,就是能夠彼此獨立,互相成長。

就像兩棵樹,有獨立的樹幹,又將根與枝重重疊疊交織在一起。

性別有差異,但權利和機會應該平等

女人能在婚姻裏找到平等,已經很幸運。

但作為一個職場女性,面對的還有更嚴肅的問題:性別歧視。

楊瀾在書中寫到:

由於各種偏見束縛着女性,中國還沒辦法實現性別平等。

很多女性面對家暴時,認為家醜不可外揚;

女大學生佔大學生總數一半,但就業率和薪水卻低於男性;

經濟賦權讓女人經濟獨立,但消費主義卻讓部分女性被商品化……

比起外在偏見,更可怕的是女性自身的偏見。

有女孩竟毫不掩飾地討論:

“我用青春換他的金錢,很公平啊……”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性別平等?

楊瀾表示,

社會應尊重個體選擇,保障他們擁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

這才是男女平等的表現。

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楊瀾也在不斷行動:

製作《女人天下》,將其塑造成女性自我成長的平台;

推出“職場女性榜樣”獎、“女性創造力”獎,表彰各界華人女性……

她希望改變一種思維:

性別平等只是女人關心的話題。

只有讓它成為全社會的話題,性別平等才可能被真正實現。

楊瀾還認為:

“她力量”是一種尚未充分釋放出來的生產力,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性別平等,就是道義和文明進步本身。


時代在飛速發展,但成功女性仍在遭受性別歧視。

張泉靈曾在採訪中,被男記者問:

作為女企業家,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

她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後,做出這樣的回應:

這個問題其實是給女企業家加了一層要求。

那就是你不僅要管公司,而且還要管孩子,管不好就不是一位好媽媽。

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國外的職場女性身上。

《復仇者聯盟》成員接受採訪時,

“鋼鐵俠”、“美國隊長”等人被問的問題,大多是關於角色的認知,對電影的看法。

輪到飾演黑寡婦的斯嘉麗時,卻被問到:

制服

裏面能穿上內衣嗎?

斯嘉麗極力反對這樣的歧視,可下一次記者仍會問同樣的話題。


可事實上,女性能創造的能力,比這個社會想象的要更多。

有調查顯示,那些能夠給女性更多晉升空間、友好環境的企業,在人才忠誠度、客户滿意度上更有競爭力,並且在投資回報和利潤方面也更有優勢。

而楊瀾主張性別平等,也是為了讓更多女性實現自我價值,推動社會的進步。

成功沒有標準,但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即使外界對女性有偏見和歧視,但我們仍可以選擇做最好的自己。

什麼是做最好的自己呢?

楊瀾認為,首先要承認每一個個體的差異。

成功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相對的標準。

古人常説,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裏面代表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

對自己的命運負責,同時有機會超越自身和環境的侷限,做到生命的最大化。

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第一,保持強烈的願望。

楊麗萍在20歲時,以《雀之靈》享譽全國。

可那陣子,她突然決定辭去北京的歌舞團,

甚至賣掉房子去雲南研修民族舞蹈。

有人覺得匪夷所思,可她聽完卻一笑置之:

如果你像我一樣看中舞蹈,就會覺得,把賣房子的錢用來資助舞蹈,是多麼好的事。

而她這種意願的背後,竟是小時候對雲南環境的喜愛,她想要把小時候看到的美,在舞台上呈現出來。

也正是這種意願,讓她的事業十分成功。

第二,在挫折中成長。

黃秋生從小就生活在不幸中。

他未出生時,父親就拋棄他們母子。

他又很早結婚,生了一個兒子。

為了養活家庭,他不得不演很多爛片,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有段時間,他患了抑鬱,一度想要自殺。

有個朋友就告訴他:

其實人生就是一堆狗屎,我們要在上面種出花來。

黃秋生聽完恍然大悟,並決定以新的方式來看待人生。

於是,他繼續演爛片,原因有二:

一是為了養家;

二是不斷積累閲歷和演技。

後來,他終於靠一部爛片榮獲影帝。

這就是他從挫折中成長的經歷。

第三,堅持與積累。

楊瀾在20多歲時,一夜成名。

但她深刻知道,自己做的工作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如果換個人,也能輕鬆替代她的工作。

帶着這種恐慌,她毅然決定去留學充實自己,去明確自己的職業追求。

如今52歲的她,十分感謝那份恐慌感,以及自己曾經做出的堅持。

她也明白:

只有積累足夠經驗,學會為人處事,才能不被取代,也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信。


第四,需要有一定的胸懷。

楊瀾有一件事,曾被製片人覺得很了不起。

當年,楊瀾參加主持人大賽時,製片人路過她,

發現她在輔導另一個女孩,也就是楊瀾的競爭對手。

雖然是很小的舉動,卻讓製片人看在心裏。

往後的幾年裏,楊瀾的職場道路一直受到編導的扶持。

這就是胸懷,為楊瀾帶來的“好處”與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但楊瀾知道:

我們都不是孤島,在需要的時候獲得同情和支持,也是在當今職場和社會獲得成功的必備情商。


第五, 保持幻想的能力。

楊瀾曾在採訪中聽到一個小故事:

楊利偉小時候,就對世界充滿興趣和好奇。

一次,他和小夥伴看到家附近有山,誰也沒去過。

好奇之下,他們決定去看看山有多遠。

於是,他們連聲招呼都沒打,就出發了。

後來,他們發現山太遠了,天黑了還走不到。

等往回走時,正好又遇到雨雪,小夥伴們一度迷路。

這時,家長也都出來找孩子,以為孩子丟了。

最後,還是靠楊利偉,領導着一羣孩子回到了家。

雖然剛回到家,就遭到父母的痛揍,但這種“幻想力”,也為他未來的航天事業埋下了伏筆。


你永遠可以當一個Big girl

縱觀楊瀾的人生,你能發現:

她並不是“無所不能”。

她也和普通女性一樣,遭遇着種種問題和煩惱。

但轉眼50年過去,她身上卻流露出一種自信和魅力。

而這背後,離不開時間對她的沉澱。

就像一句話説的:

一個人的轉變,不是在瞬間完成的;

而是在人生的體驗過程中,不斷認知、成長,從而發生改變的。


楊瀾不懼怕時間的流逝嗎?

她也怕,但與其“對抗年齡”,不如認真對待時間。

因此,歲月讓她增長了閲歷,對事物有了更冷靜的判斷。

楊瀾不恐慌婚姻帶來的束縛嗎?

她也恐慌,事業和家庭的平衡,是每個女人要面對的巨大難題。

但好在,她和丈夫的婚姻獨立而平等,兩人互相扶持,一起成長。

楊瀾不會擔憂性別歧視嗎?

她也擔憂,但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強大,沒有話語權,那麼她發出的聲音不會被更多人知道。

於是,她拼命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號召社會對性別的平等對待。

楊瀾不恐懼在世俗的定義中迷失自己嗎?

她也恐懼,但她不斷讀書、旅行,不斷開闊眼界和視野。

終於找到做自己的最佳方式。


如今52歲的楊瀾,對於自己也有了新的定義。

她把自己稱為:

“Big girl”。

意思是年齡雖大,但一直保持着女孩的心態。

而這種心態,承載了歲月帶來的內涵和尺度:

用大見識滋養精神的貧瘠,用大格局抵抗世俗的平庸,

用大膽量承載選擇的後果,用大氣度消解理想的背叛。

當然,這也是值得所有女性去學習的一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