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在2021年的服貿會上,中國權威人士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力爭2030“碳達峯”,2060年“碳中和”,責任重大,任務艱鉅,必將走一條與西方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舉行的2021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開幕式暨“碳中和”主題論壇上,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主旨演講時指出,2019年中國生產和消費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達到100億噸,全球總量為331億噸,中國比重達到30%,仍保持年約1.5%左的增幅。李毅中指出,“美國年排放為48億噸,且美歐日碳排放都在下降。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減碳減排形勢嚴峻,任務艱鉅。”李毅中認為,中國從碳達峯到碳中和只有30年的時間,少於發達國家的40-50年的週期,難度加大。
李毅中表示,減排目標主要在於控制和改進生產消費活動,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減少化石能源。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同一場論壇上也表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需要“付出極其艱鉅的努力”。
劉燕華分析説,中國碳排放總量大,隨着工業化的發展,排放量還在逐漸增高,“中國有一句話叫船小好調頭,但這麼大的總量要調頭,是要經過艱苦努力,需要巨大的動能才能夠實現。”
其次,劉燕華表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跟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緊密聯繫在一起。他認為,中國許多於位於產業鏈低端、資源型高耗能的產業目前還佔優勢。因此在工業發展的爬坡階段,進行轉型無異於“脱胎換骨”。
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時間非常緊。劉燕華指出,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長達200年,中國只有60年左右。西方國家200年實現碳達峯,中國2030年就要實現這一目標,時間非常緊迫;另外從碳達峯到碳中和,美國從2007年到目標2050年間隔43年,歐盟間隔71年,而中國只有30年。這也為中國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除此之外,劉燕華表示,中國經濟增長與化石能源的使用還處於同步增長狀態,經濟不斷增長,能源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美國在2007年就到達了經濟增長與碳放降低同期的交叉點。劉燕華表示,中國的能源結構仍以煤為主,佔比58%,中國的資源稟賦與能源供給形成了矛盾,天然氣與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較高,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困難要比其他國家艱鉅的多。
那麼,出路在哪裏?
劉燕華表示,首先要改變發展理念,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來實現“雙碳”目標;另外,要進行結構調整,重點是提高效率,首先考慮的是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其次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要向價值鏈高端轉移;在重點突破領域上,除了明確的電力、建築、交通製造業等,消費領域的減排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劉燕華總結説,“碳達峯與碳中和的目標是中國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我們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是我們願意做的,這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必要途徑。”劉燕華認為,在人均收入還處於較低水平的工業化中期階段,用較短的時間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將走一條與發達國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劉燕華也指出,碳達峯與碳中和是中國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和選擇,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合作與競爭共存,中國一定會在這個問題上實現自主自強。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一定會用行動為世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