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佈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社保基金年度報告(2020年度)》顯示,2020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額3786.60億元,投資收益率達15.84%;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51%,累計投資收益額16250.66億元。
2020年創十年來最高收益率、跑贏滬市大盤、收益率連續兩年高於兩位數……社保基金的“業績”為啥這麼好?其背後的運營團隊有哪些“投資秘訣”?
近3萬億元來自哪兒?
——包括全國社保基金、部分個人賬户基金和地方委託資金,截至2020年末資產總額達29226.61億元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盤子”有多大?
據瞭解,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於2000年設立,作為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是其投資運營機構。中國財政科學院財政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福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全國社保基金的設立目的是“未雨綢繆”,其功能重點在於“儲備”,同時緊扣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一功能。
目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受託管理的資金有以下來源:一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和以國務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二是做實個人賬户中央補助資金(個人賬户基金),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受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委託管理的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户中央補助資金及其投資收益。此外,還包括部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資金(地方委託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劃轉的部分國有資本等。
此次2020年社保基金年度報告披露的內容是全國社保基金、個人賬户基金和地方委託資金的投資運營和財務情況,報告中統稱“社保基金”。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達29226.61億元。
這筆資金投向了哪裏?報告顯示,社保基金的投資範圍有:經批准的境內投資範圍包括銀行存款、債券、信託貸款、資產證券化產品、股票、證券投資基金、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等;經批准的境外投資範圍包括銀行存款、銀行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貨幣市場產品、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以及用於風險管理的掉期、遠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
“業績”靠什麼?
——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理念,已形成較完善的資產配置體系和較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
2020年,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達15.84%,比該年度上證指數漲幅高約2個百分點,也是2009年後各報告期內基金權益投資收益率最高的一期。這一業績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海外也引起廣泛關注。這樣的收益率是如何取得的?
據瞭解,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採取直接投資與委託投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投資運作。前者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直接管理運作,主要包括銀行存款、信託貸款、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轉持國有股和指數化股票投資等;後者則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委託投資管理人管理運作,主要包括境內外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境外用於風險管理的掉期、遠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
記者梳理發現,自2003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年報中披露報告期末直接投資和委託投資資產比例以來,委託投資資產在社保基金資產總額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趨勢,從2003年的不到1/4上升至2020年的近2/3,資產總額超190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社保基金能取得較好“業績”,和其投資理念、資產配置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有關。
在投資理念方面,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理念,按照審慎投資、安全至上、控制風險、提高收益的方針進行投資運營管理,確保基金安全,實現保值增值。
在資產配置方面,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投資運營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資產配置體系。在該體系中,戰略資產配置計劃旨在確定各類資產中長期目標配置比例和比例範圍;年度戰術資產配置計劃在戰略資產配置計劃規定的各類資產比例範圍內,確定各類資產年度內的配置比例;季度資產配置執行計劃則通過對形勢分析和年度資產配置計劃的審視,確定季度具體的執行計劃,進行動態調整。
在風險管理方面,圍繞總體投資目標,針對管理運營各環節可能出現的各類投資風險,通過專門的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進行風險的識別、衡量、評估、監測和控制應對,覆蓋投資管理活動全領域、全過程,建立業務部門、風險管理職能部門、風險管理委員會和投資決策委員會的風險管理責任制度,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
趙福昌認為,穩健的投資理念是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能保持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始終堅持在確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同時,與多數機構投資者相比,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投資運營、風險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總的看,2020年機構投資者業績普遍較好,但就社保基金的巨大體量而言,去年的投資收益率非常亮眼。”
繼續做大做強
——緊緊圍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更好履行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主體責任
從近幾期年報看,財政性撥入全國社保基金的資金規模呈逐年減少態勢。
2015-2019年,各期財政性撥入全國社保基金資金分別為706.40億元、700.60億元、597.83億元、573.77億元、464.93億元;2020年,這一數字進一步降至313.81億元。
趙福昌分析,財政性撥入全國社保基金規模變動取決於當年財政收支情況和儲備基金實際需要。同時也應注意到,儘管財政撥入全國社保基金的資金規模在減少,但總體看,近幾年財政對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的補貼資金逐年增加,財政支持社會保障體系的力度沒有變。
隨着老齡化加劇,中國的養老保險面臨較大資金壓力。面對可能出現的養老金缺口,如何未雨綢繆?趙福昌分析,在“節流”方面,國家已經明確的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統一社保繳費基數和費率等舉措將發揮重要作用。在“開源”方面,除了調整生育政策、發展養老金第二和第三支柱以外,做大做強全國社保基金是重要方面。
“十四五”期間,如何繼續做大做強全國社保基金?
專家建議,應突出全國社保基金儲備功能,優化做強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趙福昌介紹,由於歷史原因,目前一些省份養老金支付壓力比較大,需要提升統籌層次,加強互濟性。未來,應夯實全國社保基金作為儲備基金的“託底”功能。同時,要健全規範有效的國有資本劃轉、承接和管理機制,為促進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保障。
“今天,應聚焦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整體發力:在體系內部‘開源’‘節流’兩條腿走路,在體系外部通過承接國有資本劃轉、彩票公益金等財政性撥入形成有益補充,做大做強全國社保基金,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峯期的到來發揮積極作用。”趙福昌説。
汪文正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