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萬里
有散户吐槽賺錢難,上市公司出手就能盈利?不一定。
5月26日,牧原股份微跌0.05%,截至收盤股價為42.82元,總市值為2342億元,跌回至2020年2月份時期股價水平。與昔日高點92.28元相比,該公司股價累計跌幅超53%。
此前,牧原股份在2023年2月20日至5月24日期間累計回購4187.01萬股,成交總額為199954.34萬元(不含交易費用)。按此估算,牧原股份本次回購均價約為47.75元。對比當前股價,這筆回購浮虧約為10.32%。
回顧牧原股份近年K線走勢,其股價漲跌與“豬週期”波動關係密切。
2018年底至2021年初,生豬養殖行業迎來一波超級上行週期,豬肉價格飆漲,牧原股份的業績與股價實現“戴維斯雙擊”。
2018年至2020年,牧原股份分別實現歸屬淨利潤5.202億元、61.14億元、274.5億元。同期,公司股價從7.03元一路上行至69.43元,漲幅超8倍。
2021年,養豬行業出現產能大幅擴充現象,導致行業供給與需求錯配,當年豬價大幅下跌,生豬養殖企業要麼陷入虧損、要麼業績大幅下降。
那一年,牧原股份的業績與股價迎來轉折點。
2021年財報顯示,牧原股份實現歸屬淨利潤69.04億,同比下降74.85%。同期,温氏股份、*ST 正邦虧損金額超過百億。股價方面,牧原股份當年衝高漲至92.28元后,股價開始正式轉熊,至今未收復前高。
過去短短几年,牧原股份成長為豬肉板塊“一哥”,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公司業績彈性高,這又與牧原股份的養殖成本具有優勢有關。
牧原股份曾透露4月商品豬養殖完全養殖成本,略低於15.5元/kg,相當於7.75元/斤左右。再看温氏股份,今年3月份養殖成本降至8.5元/斤,但仍高於牧原股份的養殖成本。
與温氏股份等企業採取的“公司+農户”輕資產模式不同,牧原股份的生意經是自繁自養重資產模式,優勢之一是不需要支付委託養殖費用,間接降低了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
憑藉這一經營模式,牧原股份在豬週期景氣度上行時,業績數據表現可能會優於其它同行公司。
我們關注到,從2021年開始,牧原股份陸續遭到外界爭議,主要聚焦於財務方面。
2021年8月份,有財經媒體公開質疑,牧原股份與港股上市公司輝山乳業(已經爆雷)存在“共性”,即財務數據表現出“低成本、高盈利”特徵。內容還指出,牧原股份通過與牧原建築與牧原農牧關聯交易,“截獲”上市公司超過250億元資金。
從上市初始至今,牧原股份通過IPO方式+定增方式+可轉債方式,合計融資金額超過252億元,同期分紅金額約為89.28億元,融資規模是分紅規模的2.8倍以上。
資產負債率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0.04%、46.09%、61.30%、54.36%、56.37%。
今年5月份,牧原股份高管在2022年股東大會上表示,“未來兩三年,公司將在穩健經營的基礎上,持續優化財務結構”。
隨着牧原股份腰斬,大家認為跌出投資價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