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王冬 賴家琪】“在當前情況下回來管理(瑞銀)是一個挑戰,但我感受到了責任的召喚。”安思傑在瑞銀集團宣佈返聘他為首席執行官後,這樣對英國《金融時報》的記者説道。3月20日,瑞銀宣佈接手瑞士信貸集團。9天后,瑞銀宣佈聘請其任職時間最長的CEO安思傑,帶領瑞銀完成這一場董事長科爾姆·凱萊赫口中“最大、最複雜的交易”。在上一任期內,安思傑裁減瑞銀投資銀行業務,大力整改內部管理,帶領瑞銀從“流氓”交易員醜聞中走出。這一次,從銀行學徒一步步成為資深銀行高管的安思傑,需要面對合併瑞士兩家最大銀行的艱難挑戰。
再次被指派解決危機
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時報》,安思傑擔任瑞銀CEO期間曾多次提出收購瑞信的計劃,但都因為瑞信董事會不感興趣而放棄。這也許是此次瑞銀邀請安思傑回來的原因。瑞銀在3月29日的聲明中稱,“考慮到瑞銀在宣佈收購後面臨的新挑戰”,做出了這一決定。
其實,安思傑第一次成為瑞銀集團的高管也是“臨危受命”。路透社報道稱,2011年9月初,瑞銀全球合成股票交易團隊主管、被稱為“流氓”交易員的科韋庫·阿多博利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進行交易,給瑞銀造成超過20億美元的損失。隨後,時任CEO郭儒博因管理不善辭職,安思傑被任命為瑞銀CEO。
安思傑上任後,制定了嚴格的公司管理規定。《紐約時報》稱,安思傑將瑞銀的關注點從不穩定的投資銀行業務轉向風險更小的財富管理業務,裁減瑞銀投行的交易部門,使瑞銀管理的資產增加超過1萬億美元。這些措施十分成功,包括競爭對手瑞信在內的許多銀行都紛紛效仿。
《金融時報》稱,經過安思傑的改革,瑞銀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機構,擁有強大的國際品牌。自2011年以來,瑞銀實現了370億美元的税前利潤,返還給股東200億美元。
從銀行學徒到首席執行官
據《瑞士畫報》報道,安思傑出生於瑞士盧加諾的一個意大利移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安思傑在青少年時期非常活躍,曾夢想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
《金融時報》稱,起初安思傑認為商業很無聊,但他被分配到當地一傢俬人銀行的證券部門做學徒,這段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他説:“16歲的時候,我知道我要成為一名交易員。我聽到人們談論政治、經濟問題,金融市場一片繁忙……每一天都不一樣。”
1987年,美林公司邀請年僅27歲的安思傑在瑞士開拓業務,在那裏他工作了16年,期間擔任許多管理層職務。2005年,在意大利裕信銀行接管德國聯合抵押銀行後,安思傑加入裕信銀行,擔任市場與投資部門的負責人。但是在裕信銀行時任CEO亞歷山大·普羅富莫辭職後,安思傑沒有拿到裕信銀行CEO的任命。於是,2010年,他離開了裕信銀行。
2011年4月,安思傑加入瑞銀執行委員會。幾個月後,他被任命為瑞銀集團的首席執行官。
但是,2020年2月,安思傑因沒有信心扭轉瑞銀利潤下跌的頹勢,選擇離職。
完成合並並非易事
瑞士《新蘇黎世報》3月29日稱,安思傑重返瑞銀,將帶領瑞銀度過接管瑞信後的艱難轉型。瑞銀希望通過縮減瑞信投行,將合併後新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比例降至1/4。這種拆分的代價是昂貴的,數十億美元將被吞噬,並且可能伴隨着大量裁員。
法國《回聲報》3月29日報道稱,安思傑面臨的考驗是如何將兩家擁有12萬名員工的巨頭銀行合併。這其中的挑戰包括龐大的IT系統遷移、新組織的構建、保留客户以及完成裁員。在這些棘手問題中,很關鍵的一項是重整瑞信的投行業務。
“瑞信的某些部分顯然存在不良文化”,凱萊赫3月29日告訴彭博社,收購瑞信後將進行一次“文化過濾”。報道稱,瑞銀高管告訴瑞士信貸同行,他們更願意“有選擇性”地加強投資銀行業務,放棄風險較高的業務。由於多年的管理失誤和醜聞,瑞信面臨市場信心崩潰和客户資金外流的局面。凱萊赫認為,瑞信的投資銀行和一些風險職能部門存在問題。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局勢,並讓所有利益相關者放心。但恢復信心需要時間。”瑞士國家廣播電視台3月29日援引安思傑的話稱,此次收購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裁員,“我們必須深思熟慮,系統地考慮所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