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平:央行今日放出大招!究竟要傳遞什麼信號?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財經

  面對近期人民幣匯率瘋狂猛漲,央行拿出大招。自10月12日起,央行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據專家介紹,此次是兩年多後,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恢復至0。

  針對央行的這一大招,市場馬上做出反映,在岸人民幣兑美元匯率開盤報6.7268,到收盤為6.7495,人民幣匯兑美元匯率出現了明顯下調。同時,離岸人民幣兑美元匯率以6.70925開盤,盤中一度下調近500個點,隨後跌幅有所收窄,現報6.7485。看來,央行這次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對抑制人民幣匯率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實際上,外匯風險準備金成立於2015年“8.11”之後,為了抑制市場過度波動,央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入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定為20%。到了2017年9月,央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週期波動出台的逆週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又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到了2018年8月,央行又將遠期匯率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那麼,央行這次下調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究竟想釋放什麼信號呢?

  一方面,遠期售匯的風險準備金從20%降到0,這意味着企業開展遠期購匯的成本就會下降。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會增加企業遠期購匯的積極性,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

  而當企業增加外匯市場需求後,購買外幣需求會增加,從而刺激美元的回升,這會降低人民幣匯率單邊上漲的動能。央行這次向市場傳遞出不希望人民幣匯率過快升值的信號。

  另一方面,外匯風險準備金上調,實際上就是銀行需要把客户購匯業務名義的本金按一定的比例存入央行。這個期限是一年,而且是不付利息。

  如此一來,相當於央行增加了銀行的資金成本,最終會通過購匯的報價而體現出來。現在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降為零,最終會在企業向銀行購匯的報價中體現。

  因此,也會降低企業遠期購買美元的成本。近期由於人民幣單邊升值,使出口企業競爭力下降,讓本就受到疫情影響的出口企業叫苦不迭。

  央行此舉也是意在呵護出口企業,降低他們的遠期購匯成本。很明顯,央行希望年底要進一步鞏固國內經濟增長,保護國內的出口企業免受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衝擊。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擬開展遠期結售匯業務,以降低匯率波動對公司業績的不利影響。如康德萊表示,為規避匯率波動影響、鎖定結匯成本和出口產品利潤,增加遠期結售匯業務累計總額不超過2100萬美元。

  從今年5月開始,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上漲4000多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近5000點,國慶節過後,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又是瘋狂上漲,首個交易日上漲1000多點,其中肯定有非理性的成分存在。

  所以,央行又出大招,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從20%下調至0。主要是想表達兩層含義,希望通過降低企業遠期售匯成本,而增加市場對美元的需求,從而控制人民幣匯率過快上漲。

  央行希望人民幣匯率在一個箱體內寬幅震盪,而不是瘋狂的單邊升值。同時,央行希望降低遠期售匯企業的成本,來支持外貿企業出口的逐步恢復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