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谷”入駐4000餘家企業機構 啓動擴區拓展產業空間
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啓動擴區工作。圖為工作人員在沙盤前介紹基地相關情況。 蔣啓明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1日電 (杜燕 徐婧)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有“中國藥谷”之稱,建立於2006年,至今已入駐4000餘家企業、機構,成為國家發展高端醫藥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今天,記者從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瞭解到,基地已全面啓動擴區工作,在現有13.4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再擴9.1平方公里,為優質項目落地拓展更多產業空間。
以“高端創新引領跨越”為藍圖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規劃面積13.4平方公里。毗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鐵四號線直達園區,基礎設施完善、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環境優美。
隨着醫藥健康成為大興區主導產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通航,自貿區大興機場片區的獲批,“兩區”建設成為中央支持北京開放發展的重大政策,生物醫藥基地迎來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
近年來,醫藥基地不斷加快“高精尖”項目引進,承接“三城一區”項目成果轉化。2021年一季度基地66家規上企業完成工業產值218億元,同比增長425%;税收9.9億元,同比增長114%;財政收入2.35億元,同比增長122%。各項重點經濟指標大幅增長,實現“開門紅”。
“醫藥產業是我們最大的資源,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也是最大的責任。”醫藥基地負責人表示,今年1-4月份,基地完成規上工業產值351.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倍完成税收30.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倍;今年以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聚焦兩區建設,新註冊項目近200個,新簽約項目38個。
負責人指出,今後將根據北京市、大興區相關政策、文件紮紮實實推進“兩區”建設,舉全園區之力提升醫藥發展和項目建設水平,堅定走好“高端創新引領跨越”的新路線。
增強產業聚集加快推進“兩區”建設
大興生物醫藥基地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生物醫藥產業專屬發展空間,擁有“北京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中國健康產業聯盟領軍品牌”“中國生物醫藥最佳園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承擔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健康服務一系列主要任務,肩負着振興生物醫藥產業和推動高精尖產業聚集的重大使命。
目前,基地集聚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所、動物所、病原所、生技所)、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代表的國家級藥政檢測與藥物研發機構,吸引世界五百強費森尤斯卡比,中華老字號同仁堂、百年協和等一批國內外龍頭醫藥企業。科興中維、民海生物、阿邁特、華脈泰科、熱景生物等一批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入駐園區,入區企業已達4000餘家,形成了以研發檢驗為主導板塊,生物製藥、現代中藥、創新化藥、醫療器械為主體板塊,大健康、動物藥為拓展板塊的“1+4+2”產業格局,已成為國家發展高端醫藥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
生物醫藥基地負責人表示,去年克服疫情影響,百日建成科興中維工廠並實現疫苗量產,以嶺、民海等60餘家企業開足馬力加大防疫藥品與物資生產,當年完成規上產值274.3億元,增逾34.1%。今年,醫藥基地提出“十四五”時期實現千億級產業集羣,建設國內一流、面向全球的“中國藥谷健康新城”戰略目標,並通過“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將目標細化到階段任務、具體措施和實現路徑。
負責人指出,將促進中科基因等5家企業上市,實現沃森生物等5個項目開工,壹諾藥業等8個項目竣工,力爭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600億元同比增長118.7%的目標,“全年將引入投資額億元以上項目10家,千萬元以上項目200家。”
加快“擴區”速度提升項目引進空間
目前,北京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已全面啓動擴區工作,在現有13.4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再擴9.1平方公里,南擴3.6平方公里,以工業研發、生產功能為主;北擴5.5平方公里,用於園區生活、服務配套和首醫大新校區的入區。同時,按照組團式發展思路,將東部京南物流基地和東南工業區納入中關村政策區範圍,形成近30平方公里的產業發展空間,在更大空間推進基地高質量發展。
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將進一步以學術平台、創新平台、成果轉化平台為抓手,重點在小試中試、工程化實驗、規模化試生產等環節加強支持創新創業孵化、開放實驗室、中試生產線等服務平台建設,建成一批技術支撐和創業投資能力強,專業服務水平高的產業孵化平台,引導中檢院、中科院等國家級院所、中國獸醫微生物中心等國家級院所實驗室對外開放服務,使企業從臨牀前研究、臨牀試驗到商業化生產階段的研發、採購、生產等全產業鏈都有相對應的科技服務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