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白電龍頭的美的集團的日子不太好過。自從去年8月份止跌企穩後,股價已然橫盤震盪了五個月,每一次的大漲後,它的股價便像中了“魔咒”一樣,又回到起點。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截止2022年1月14日收盤,美的集團報72元/股;雖然股價離2021年7月底61元/股左右的低谷已有所回升,但相比2021年年初106元/股的高峯依然相差甚遠。
美的集團遇到了怎樣的困境才導致股價萎靡不振,穩坐家電行業的頭把交椅美的集團還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嗎?
01 白電“優等生”的基本面1)利用“併購”實現多元化
美的集團於1968年成立,經過50多年的發展,美的集團已經成為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約200家子公司、60多個海外分支機構及10個戰略的龍頭企業。但由於家電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美的集團不得不在家電主業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多元化力度,開啓“買買買”模式。
在過去幾年裏,美的集團相繼收購了日立壓縮機、東芝生活電器、中央空調企業Clivet、高創公司、菱王電梯等企業,還通過換股方式吸收合併了小天鵝洗衣機。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美的集團通過收購庫卡集團發力機器人業務來為公司智能化轉型做鋪墊。2017年1月,美的集團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MECCA International (BVI) Limited合計持有庫卡集團0.37億股股份,約佔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94.55%。
與此同時,美的在去年底重新調整了業務架構,把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創新業務四大板塊變更為全新的五大業務板塊,分為智能家居事業羣、機電事業羣、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和數字化創新業務。2021年以來,美的集團還加速了在非家電業務以及B端業務的佈局。
2021年2月初,美的集團以22.97億元價格收購A股醫療器械公司萬東醫療29.09%股份,加速佈局醫療業務;5月16日,美的宣佈威靈汽車部件電機驅動、熱管理和輔助/自動駕駛三大產品線正式投產,併發布了5款汽車零部件產品:驅動電機、電子水泵、電子油泵、電動壓縮機和EPS電機,美的藉此進入了當下最為火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多元化併購讓美的集團抗風險能力提升的同時,也使得美的集團營收水平和淨利潤有所加強。
2)營收依然優等
從美的集團2021年的中報數據來看,家電業務暖通空調佔比43.96%、消費電器佔比37.38%,另外機器人及自動化系佔比為7.24%。
從業績來看,美的集團 2021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 2629.43 億元,同比增長 21%,歸母淨利潤 235 億元,同比增長 6.5%;第三季度單季度實現營收875.32億元,同比增長12.66%;歸母淨利潤84.46億元,同比增長4.4%。業績水平皆超格力電器、海爾智家,位居家電三巨頭之首。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從營收區域來看,美的集團前三季度國內營收同比增長24.7%,海外收入同比增長15.1%;在國內主要產品市場份額方面,美的集團空調線上和線下市場份額分別為34.8%和35.8%,洗衣機線上和線下市場份額分別為35.2%和27.5%;均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從毛利率來看,美的集團前三季度綜合毛利率為23.80%,與2020年三季度相比,毛利率下滑1.49個百分點。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此外,2021 年前三季度經營現金流淨額279億元,同比增 11.5%,三季度單季度經營現金流淨額77億元,同比增長16.8%。
3)增速放緩,成本持續增高
雖然美的集團的業績仍然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的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增速正在逐年放緩。2017年-2021年三季度,美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1.35%、7.87%、7.14%、2.16%及20.57%,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7.33%、16.33%、16.75%、8.82%及6.75%。
增速放緩的原因也有成本的不斷拔高的原因。從財報來看,前三季度美的營業成本增長22.84%,明顯高於營收增速。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嚴重侵蝕了公司的利潤。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的研發費用投入為87.65億元,同比增長30.51%,佔總營收的比重為3.33%;銷售費用為244.05億元,銷售費用率為9.34%,相較於2020年三季度增加42.25億元;管理費用為74.54億元,較2020年三季度管理費用增加11.56億元。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能分析系統
此外,從經營層面上看,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是美的集團成本居高的原因。2021年以來,製造業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也對包括美的在內的企業造成衝擊。
在空調等家電製造過程中需要的銅、塑料、鋁材、鐵等全線漲價,國內銅價從去年的每噸35000元左右,一路飆升至每噸75000元。而根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的數據來看,銅佔空調生產成本的20%-30%左右。
02 機構“用腳投票”,美的從自身找原因?在營收放緩、美的股價下跌的同時,資本市場似乎對美的有了偏見。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基金2021年第二季度對美的集團的減持市值達210.92億元;而據東方財富數據看,截至2021年9月30日,持有美的集團的基金家數為538家,較上一個季度末減少了733家;券商機構從41家降至3家。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事實上,撤退的的不僅是基金,美的集團的股東也在砸盤。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一季度,前十大股東中黃健、慄建偉、袁利羣、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等輪番減持,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在此種情況下,美的集團更深層次的矛盾也隨即出現,比如賬面上的百億商譽。
1)百億商譽始終高懸
由於美的集團在資本市場進行了多起併購,包括今年2月投資萬東醫療,投資威靈汽車等,這些併購給美的集團帶來289億元的商譽。近年來,因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而“爆雷”的上市公司擬此起彼伏,商譽過高始終是美的集團投資者的一塊心病。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2)投訴量高企
對於投資者來説,更加關注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前景;但對於家用電器消費者來説,更加關心的是質量問題。在黑貓投訴平台,搜索關鍵詞“美的”就出現了5681條數據,投訴量也高達1823條,這也會給美的集團未來的發展帶來許多爭議。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台
3)新賽道進入過晚
從此前併購的動作來看,美的正在通過多元化佈局以及新模式,將業務觸角伸向新能源汽車領域。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確是近兩年來的風口,但平心而論,美的雖然選擇以汽車零部件研發切入賽道避開了“整車”企業的競爭,然而新能源汽車除了電池以外,電控、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目前仍主要由國外品牌佔主導,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少之又少。
因此,美的要借汽車部件此實現彎道超車,難度依然很大。
03 用回購和註銷來“救市”面對公司股價下跌,美的集團開啓了連續的股票回購計劃。
2021年美的集團共進行了兩次社會公眾股的回購計劃,其中,前一期最終完成回購86.64億元,後一期則以上限50億元頂格完成,至此,美的集團在2021年共回購了136億元的股份。此外,美的集團在2018年以40億元頂格完成回購,2019年和2020年分別回購了32億元和27億元。
圖片來源:美的集團官網
與此同時,美的也在推進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部分股份轉註銷的事項。2018-2021年,美的集團每年均實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按規定,在激勵對象發生降職、考核不合格等情形下,已獲授部分股份由公司回購並註銷。
2021年1月和6月,美的股東大會分別通過相關提案,決定回購註銷2017-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的252.7萬股股票、回購註銷2018-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的334.6萬股;2022年1月14日,美的集團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四個股份註銷相關議案,即註銷2018-2021年每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部分股份,共計276.18萬股。
此次股東大會通過議案後,美的集團2021年至今共有863.5萬股來自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股份被註銷。
不難看出,不論是主動推進大額回購股票註銷事項,還是按規定推進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中部分股份註銷計劃,在美的集團股價面臨下行壓力的2021年,都在嘗試穩定股價,給予市場信心。
除了完成回購計劃之外,美的集團的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何享健於2021年6月3日至9月22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約143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21%,增持股份金額為10.5億元。
結語
美的集團市值不斷縮水,兩次回購也沒有拉動股價,主要是因為此前在資本市場表現卓越,股價和市值取得了巨大的增長,甚至超過了資本市場的預期,失去了持續增長的動能。未來,美的集團需要新的產業佈局,來給資本市場更多想象力。
如果説美的集團的上半場是家電的故事,那麼下半場則會是科技的故事。整體來看,今年以來美的集團加速了在非家電業務以及to B業務的佈局,加速擺脱家電企業的形象,向科技企業轉型。
目前,美的集團的市值為5029億,何時能在下半場重回7000億的巔峯,我們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