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孫一鳴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一鳴
市場表現
10月,滬深300指數上漲0.87%,券商(申萬二級)指數下跌3.95%,跑輸滬深300指數4.82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10月,上市券商股價表現較為差,幾乎全線下跌。其中,月度漲幅前三的券商分別為錦龍股份(3.92%)、中信證券(2.37%)、國盛金控(1.97%),月度跌幅前三的券商分別為中金公司(-15.83%)、東吳證券(-15.05%)、華林證券(-14.66%)。
從估值看,截至10月31日,證券行業的市淨率為1.67倍,較9月末下降6.18%;市盈率(TTM)為20.29倍,較9月末下降3.29%。
行業和公司要聞
1. “零容忍”協調工作組發威,證監會等三部委聯合查辦19起重大案件
證監會於10月15日表示,近日,證監會會同公安部、最高檢聯合開展打擊證券違法犯罪專項執法行動,集中部署查辦19起重大典型案件——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案件8件;惡性操縱市場案件9件;典型內幕交易案件2件。
“目前,相關調查、偵查、審查起訴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部分重點案件已取得重要突破。”證監會表示,這是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作配合,形成高效打擊證券違法活動合力,加大證券違法成本的重要舉措。
2.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佈《證券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10月1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佈《證券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這是中國證券業協會為完善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防範證券從業人員道德風險,推動建立行業聲譽約束機制,維護證券行業形象和市場穩定的重磅舉措。
《指引》共五章,合計三十五條,內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聲譽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聲譽風險的定義,二是聲譽風險治理架構及各責任主體的職責分工,三是聲譽風險管理制度和機制,四是工作人員聲譽約束及評價機制,五是加強自律管理。
3.證監會集中公佈12條券商投行罰單
10月15日,證監會集中公佈12條投行罰單,其中行政監管類9條,自律監管類3條,涉及7家券商19名保代/財務顧問。
從該次處罰情況來看,海通證券5名保代被問責,太平洋證券連收2條保代罰單,其餘被點名的還有中信證券、國海證券、華泰聯合、廣發證券和長江證券。處罰原因主要是保薦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處罰結果多為出具警示函,也有予以通報批評和監管警示。
4.證監會就進一步提高招股説明書信息披露質量公開徵求意見
10月29日,證監會就《關於註冊制下提高招股説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
《指導意見》主要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基本原則——堅持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多樣化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多措並舉提高招股説明書信息披露質量;堅持綜合施策,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督促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撰寫與編制高質量的招股説明書。三是充分發揮行政監管、自律監管和市場約束機制作用,引導提高招股説明書信息披露質量。四是強化責任追究,確保提高招股説明書信息披露質量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5.證監會公佈北交所基礎制度,基本明確開市時間
10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了北京證券交易所基礎制度,初步構建了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發行融資、持續監管、交易所治理等基礎制度體系,並明確了基礎制度的生效日期為11月15日施行。這也意味着北交所或將於11月15日開市,屆時新三板市場精選層掛牌公司將全部平移進入北交所。
行業數據
1.整體概況:10月承銷規模同比大降近3成
Wind數據顯示,10月,按發行日統計,82家主承銷商的承銷金額合計6974.6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6.83%。其中,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分別以1135.75億元、936億元和540.28億元位居前三。
去年10月,92家主承銷商的承銷金額合計9532.2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國泰君安分別以1566.37億元、870.84億元和821.81億元位居前三。
對比可見,今年10月,券商承銷規模同比幅度較大,減少了2560.59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繼續領銜前二,但位置互換,中信建投承銷規模同比增加264.91億元,中信證券則同比減少630.37億元跌至第二名;中金公司以540.28億元位居第三,排名上升了1位;國泰君安承銷規模同比下降55.57%,減少了456.64億元,排名從第三跌至第五;東方證券的排名晉升較快,從第18名躍升至第7名。
此外,今年1-10月,108家主承銷商承銷金額合計9.9萬億元,承銷金額均值為916.85億元,承銷規模超過平均水平的券商有22家,佔比為20.37%。其中,承銷金額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1.41萬億元)、中信建投(1.18萬億元)、中金公司(7746.21億元)、國泰君安(7082.01億元)和海通證券(4682.43億元)。
去年1-10月,106家主承銷商承銷金額合計9.24萬億元,承銷金額均值為872.05億元,承銷金額超過平均水平的券商有26家,佔比為24.53%。其中,承銷金額排名前五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1.27萬億元)、中信建投(1.1萬億元)、中金公司(6260.71億元)、國泰君安(6211.12億元)和海通證券(4926.01億元)。
整體而言,今年前10月,頭部券商維持領先優勢,承銷規模前五名位置與去年同期保持一致,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規模均破萬億元,與其他券商拉開較大的差距。不過,10月承銷市場生變,多數券商包括中信證券的承銷規模均大幅下降,企業融資活躍度有所下滑。
2.IPO承銷:招商證券保薦數量反超中信建投躍升至第二
Wind顯示,按發行日統計,10月有32家企業成功IPO,募資合計425.97億元。截至10月末,今年合計398家企業成功IPO。
從主承銷商保薦企業的募資總額看,今年10月,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分別以77.49億元、52.2億元、39.89億元位居前三,市場份額分別為22.41%、15.09%、11.03%。
而去年同期,東方證券、中國銀河、中信證券分別位居前三,保薦企業的募資總額分別為48.12億元、43.55億元、38.58億元。
從保薦企業數量看,今年10月,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分別以6家、4家、3家位列前三。華泰聯合和申萬宏源並列第四,均有2家。
去年10月,中信證券、西部證券分別位居前二,保薦企業數量分別為6家、3家;中信建投與東方證券並列第三,均為2家,國泰君安和中金公司各1家。
從保薦數量看,今年10月,中信證券保持遙遙領先的優勢位列第一,招商證券從去年的第6名躍升至第2名,中信建投儘管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家,但排名依然不變,均為第3名。
3.增發承銷:市場活躍度大降,僅1家企業完成增發
Wind顯示,按發行日統計,10月,A股增發市場極其冷清,全月僅1家企業完成增發的發行,增發的募資金額為8.07億元,主承銷商為信達證券。其餘券商的增發承銷金額均為0。
去年10月,中信證券以209.18億元高居榜首,承銷金額是第二名中金公司(39.46億元)的5.3倍;招商證券、中國銀河、東北證券分別以35.51億元、24.95億元、21.88億元排名第3、第4、第5。
從增發的企業數量看,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分別以8家、3家位居前二,中國銀河、民生證券、招商證券、第一創業、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泰證券、東方證券、華創證券均有2家。
4.債券承銷:海通證券與國泰君安跌出前五
10月,按發行日統計,從承銷的債券募資總額(債券統計品種包含可轉債、可交換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債、國際機構債、政府支持機構債,下同)看,排名前五的主承銷商分別為中信建投、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承銷債券的募資總額分別為910.16億元、793.34億元、364.7億元、310.66億元、309.62億元。
去年10月,從債券募資總額看,排名前五的主承銷商分別為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證券,承銷債券的募資總額分別為849.92億元、619.12億元、574.87億元、387.72億元、293.66億元。
對比可見,在債券承銷方面,今年10月,前五大主承銷商中,除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外,其他兩家在今年均發生變化,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掉出前五,華泰證券和招商證券分別位列第4名、第5名。此外,中信證券遭中信建投反超,跌至第二名。
市場觀察:前三季度近9成券商營收實現增長,4家頭部券商狂賺百億元
截至10月31日,41家上市券商的三季報已悉數披露完畢。
營業收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排名靠前的前十家上市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578.12億元)、海通證券(348.39億元)、國泰君安(319.07億元)、華泰證券(269.07億元)、廣發證券(268.71億元)、中國銀河(261.03億元)、申萬宏源(248.91億元)、招商證券(217.82億元)、中金公司(216.86億元)、中信建投(206.11億元)。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近九成券商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僅5家券商營收同比下滑。
與去年相比,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的營收規模再上一層樓,其去年同期剛跨過400億元門檻,今年已經向600億元的營收規模挺近,與第二名海通證券拉開超230億元的差距,龍頭領先優勢愈加明顯。
淨利潤方面,2021年前三季歸母淨利潤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176.45億元)、海通證券(118.26億元)、國泰君安(116.35億元)、華泰證券(110.49億元)、廣發證券(86.41億元)、招商證券(85.01億元)、國信證券(78.00億元)、中金公司(74.54億元)、申萬宏源(74.09億元)、中國銀河(74.01億元)。
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這四家券商的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均超百億元,而去年同期僅有一家券商即中信證券歸母淨利潤超百億元。可見,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的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中小券商業績表現乏力。天風證券、華林證券、華安證券、東興證券4家券商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雙降。
另外,由於2021年A股市場交投活躍,連續49個交易日成交金額破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長紀錄,券商自營業務增長明顯,經紀、資管、信用等業務也普遍有不俗的表現。
時代商學院認為,目前經紀業務、自營業務仍是券商營業收入的主要拉動力,龍頭券商在投行、資管等業務方面更是展現出明顯優勢,業績逐漸與中小券商拉開差距。
在培育航母級券商的政策導向下,頭部券商在財富管理、衍生品交易、投行承銷保薦等業務領域的長期成長性佔優,且有望通過外延收購持續做大做強。而中小券商則需差異化發展,尤其是要搶佔北交所開板的市場紅利而彎道超車。
(字數40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