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間價下調282點,降幅創11月來最大!專家:可能會發生階段性的做空人民幣
人民幣兑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降282點至6.3933,中間價貶值至2021年11月26日以來最低,降幅創2021年11月1日以來最大。
管濤:明年初美元指數或重新主導人民幣匯率走勢現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取決於國內外匯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今年前8個月,人民幣匯率漲跌基本與國際市場美元指數強弱互為鏡像,但9月份以來走出了美元強、人民幣更強的獨立行情(見圖8)。這主要是受國內外匯供求關係的影響,反映了出口高增長、貿易大順差的基本面狀況(詳見筆者在《第一財經日報》10月11日專欄文章的討論)。
11月18日,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八次工作會議公報,首次提出“合理均衡是目標,偏離程度與糾偏力量成正比”,明確向市場提示匯率偏離經濟基本面的超調風險。但12月7日公佈亮麗的11月份外貿數據後,次日境內外人民幣匯率交易價升破6.35,創下年內新高;9日日間,更是創下三年半新高。9日晚,央行宣佈12月15日起提高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這是年內央行第二次大幅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了較強的匯率預期管理和調控的信號,引發了夜盤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大幅回撤(見圖9)。
不過,這次宣佈外匯“提準”與5月31日那次背景不同。當時,人民幣匯率正隨着美元指數走弱加速升值,市場有一定的升值預期。5月24~28日,1年期無本金交割遠期(NDF)銀行的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預期,平均升值預期為0.26%。也就是説,當時市場出現了一定的順週期“羊羣效應”。而這次人民幣迎着美指走強逆勢上揚,除12月8日人民幣匯率交易價刷新年內紀錄之日,1年期NDF隱含的人民幣匯率為0.12%的升值預期外,11月23日至12月7日為持續貶值預期,平均貶值預期為0.15%(見圖10)。因此,本次人民幣匯率升值不是預期驅動,而是貿易順差主導的實需驅動。
所以,央行外匯“提準”措施出台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CNH)回撤更多,這反映了離岸市場做多人民幣的投機頭寸大舉平倉。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CNY)繼續保持堅挺,12月9日至17日間,CNH相對CNY持續偏弱,境內外日均差價達到86個基點。而上次僅有5月31日至6月2日CNH相對CNY持續偏弱,日均差價為27個基點(見圖9)。
如前所述,明年初中國外貿仍有望“開門紅”。然而,不宜將年底匯市行情的邏輯簡單線性外推。因為年底存在所謂年關效應,即企業財務要本外幣並表,為規避人民幣升值的匯兑損失,企業可能會不計成本地結匯。況且,今年貿易順差如此之大,企業年底年初又有大量的人民幣支付需求,客觀上也需要結匯。明年初情況就大不相同,因為沒了年關效應的壓力,企業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對人民幣漲跌。
如2018年一季度,人民幣匯率持續單邊升值,當季累計漲幅接近4%,3月底4月初升至“8·11”匯改次日以來新高。然而,一季度各月銀行即遠期(含期權)結售匯持續逆差。4月份起人民幣匯率隨美指反彈開始回調,4、5月份每月結售匯順差近300億美元。之後,隨着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人民幣匯率一路下跌,到7月底較3月底累計下跌近8%,6、7月份結售匯又重新逆差。實際上,一季度銀行代客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523億美元,較上季少24%,較下季少47%(見圖8和圖11)。
可見,即便明年初中國外貿出口依然較為強勁,但企業結匯衝動減弱,美元指數仍可能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發揮主導作用。此種情形下,如果美指在美國通脹上行和美聯儲貨幣緊縮預期下延續年底的強勢行情,不排除人民幣匯率會出現回調。尤其考慮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市場進入政策觀察期。如果今年底明年初國內經濟數據不那麼理想,也可能會發生階段性的做空人民幣,市場主體對此要有所準備。
來源:第一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