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對保險的刻板印象可以變一變了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題圖 | 視覺中國

隨着經濟的發展,保險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十四五”規劃中提及保險的次數多達15次。但許多人對保險的認知還沒有跟上行業發展的腳步,也直接導致中國人的保險配置明顯不足。在這種新形勢下,保險公司如何打破人們對保險曾經的印象?

近日,作為老牌保險央企的中國人壽發佈了2021年年報:全年實現保費收入6183.27億元;續期保費4424.63億元,同比增長5.8%。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內含價值達12030.08億元,較2020年底增長12.2%,位列整個壽險行業第一。

這份答卷背後,體現着中國人壽利用數字化提升用户體驗的努力,也隱藏着普通人所面臨的保險難題的答案。

誰賣保險,很重要

2015年,國家出手治理資格考試市場亂象,銀保監會取消保險從業資格考試便是其中的一項。在這之後,代理人規模迅速膨脹——從2014年的325萬人增至2019年的900萬人。根據測算,中國正在從事及從事過保險代理人的總人數超過5000萬人。

龐大的代理人羣體,是行業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來源。然而,這種人海戰術並不可持續。自2019年代理人到達頂峯之後,便逐步下滑,到2021年年底只剩下641.9萬人。

不出意外,失去人海戰術支撐的保險行業,保費增速放緩,利潤隨之下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巨頭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承壓,於2019年便紛紛喊出了代理人變革的口號。

實際上保險行業今天面臨的問題早已有之,只不過早些年被人海戰術帶來的高速增長所掩蓋。行業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代理人專業能力跟不上客户需求,二是產品設計跟不上客户的個性化需求。

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是代理人,即誰來賣保險的問題;二是產品,即賣什麼的問題。

有人説,線上銷售平台和各種保險測評平台發展得如火如荼,不要代理人,讓大眾自己購買可不可行。至少從目前來説,這並不現實。

保險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需求,不同年齡段、不同家庭構成、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身體素質乃至不同的保障目標,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保險需求。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人並不清楚自己的需求。

但保險本身又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產品,別説光是保險這種事物本身就不太好理解,更何況涉及保險條款、免賠條款、健康告知、等待期、猶豫期、現金價值等種種專有名詞,非專業人士如果缺乏指導,幾乎不可能搞明白保險產品真正的保障內容。

這就是代理人不可或缺的原因,也是對代理人專業能力要求高的根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支專業的精英代理人團隊是關鍵。要培養一支更能打的隊伍,中國人壽首先從准入門檻開始,提高學歷要求、經驗要求。不僅如此,還加強日常培訓和銷售平台建設,讓代理人團隊能夠更高效、更全面地與客户進行溝通,儘量避免客户在對產品不夠了解的情況下投保。

尤其是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數字化工具來幫助代理人展業,成為每一家險企努力的方向。中國人壽2015年便實行數字國壽的戰略,通過數字化改造,逐步替代流程化業務線的人力、打通保險銀行體系實現互聯互通等手段來提質增效。

例如,中國人壽針對疫情的限制,推出的遙距電子投保工具,利用嵌入視頻、簡化資料填寫、優化簽名方案等數字化手段,讓客户能夠在家中就與代理人視頻會面,隨時隨地進行投保。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為82.0萬人,績優人羣穩定,隊伍基礎總體穩固。個險隊伍常態化運作4.0體系全面推廣實施,推動銷售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轉型。

在3月25日舉行的中國人壽2021年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表示,中國人壽代理人隊伍基礎比較牢固,中國人壽通過一年的努力,隊伍建設非常有成效,在整個市場上保持了穩定。

賣客户想要的產品

根據艾瑞諮詢,59.9%的保險客户認為代理人是基於自身利益在推薦產品,不符合實際需求。大眾對保險的刻板印象,根源不僅在於代理人的不專業,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產品設計與客户需求的脱節。

目前,很多消費者會通過互聯網主動搜索保險購買,這其中又以重疾險、醫療險等健康險為甚。利用客户對互聯網的使用,通過打造數字化平台,瞭解客羣的需求及偏好,並針對性地開發個性化的產品,就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户的需求。

如中國人壽開發的國壽福(盛典版)系列產品,在重疾保障的基礎上,引入可選保險責任,滿足了客户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2021年年報,中國人壽新開發、升級產品160款,其中壽險12款,健康險138款,意外險2款,年金險8款;保障型產品共計144款,長期儲蓄型產品共計16款。

通過更豐富的產品滿足客户多樣化的需求,表面上看是保險更加複雜了。但是在客户端,只要自己最需要的保險內容能夠被覆蓋到,出險之後真能賠,他們就不會產生保險理賠難的感覺。這就是中國人壽堅持不懈將數字化投入產品設計過程中的核心原因。

再強調客户體驗也不為過

所謂客户體驗,本質上是保險與客户的對話:從產品與客户見面到最終理賠款到達客户手上,這些過程都不僅僅是代理人發聲的過程,好的產品本身也能“發聲”——用極致的服務征服客户。

根據《2021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洞察報告》,消費者無論在保險購買前還是保險購買後,最看重的都是服務體驗,如理賠流程簡單、理賠到賬快、增值服務等。因此,對客户來説,最極致的服務就是更快的理賠速度。

而這一塊也是中國人壽數字化着力的重點:在客服、核保、理賠、保全等各環節都引入了豐富的在線化、智能化工具,致力於在每一個環節都讓客户感受到“快”。

如在理賠環節,推出了理賠直付通道。所謂理賠直付,就是提前申請、無需墊付,直接使用保險金支付醫療費用。

廣東省建檔立卡貧困户楊先生,於2019年12月因肺部不適被診斷為重症肺炎。因為他在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辦理有扶貧保險,可以直接在出院窗口結算扶貧保險金抵扣醫療費用。在出院時,楊先生直接理賠保險金2萬餘元並直接抵扣了醫療費用。

理賠直付是中國人壽與醫保、醫療機構等單位合作,授權獲取客户就醫數據,能夠直接為客户提供賠案快速處理、保險金快速給付的一種新模式。截至目前,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已在200餘個地市推出理賠直付服務,累計服務客户1500餘萬人次,賠付金額近百億元。

再如推出的“重疾一日賠”,能夠實現“確診即可賠”,最大化提升了理賠體驗。

2019年,張先生在醫院查出患了直腸癌。伴隨者病痛而來的還有高昂的治療費用。但後來想起曾於2012年在中國人壽投保了一份國壽康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保險金額30萬元。

張先生撥通了中國人壽95519客户服務熱線,申請保險理賠。理賠人員瞭解情況後,迅速為他辦理了相關手續,僅一天時間,30萬元重大疾病保險金就賠付到賬,減輕了負擔。

2021年,近17萬名國壽客户體驗了“重疾一日賠”極速理賠服務,獲賠總金額超74億元。

不僅在理賠方面,中國人壽在客服、核保、保全等保險全流程,都致力於智能化和在線化。2021年,核保、保全、理賠智能審核通過率分別達93.4%、99.1%、73.1%。而在互聯網智能客服應用場景方面,機器人服務規模突破7500萬次,非人工服務佔比達到88.9%。

中國人壽還率先推出壽險APP尊老模式,推廣櫃面“坐享”服務等多項適老化服務舉措。聚焦“健康、親子教育、樂享生活”主題,持續提供“免疫力提升計劃”“國壽小畫家”“客户節”等多項增值服務。

結語

保險的本質在於,用現在的錢抵抗未來的財務風險。風險不一定來,但來了之後,有保險,風險所造成的衝擊就能夠被消減。

中國人壽以“數字化”為工具,用保險產品和服務做抓手,提升客户的保險體驗。

要達到這個境界,一是要培養一支精英代理人團隊,通過向客户科普保險知識和介紹產品信息,讓客户具備認識和比較保險的前提。二是儘可能地滿足客户的多樣化需求,匹配最合適的保險產品。有了這兩個前提,再通過努力創造極致的產品體驗,讓客户自己意識到:保險,真能解決問題。

中國人壽已經擁有龐大的客户羣體,也培養着更好的代理人團隊,在儘可能滿足更多人個性化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利用規模效應保持盈利。

而隨着以國壽為代表的努力令保險行業發生改變,更多的客户也將對保險改觀,讓保險成為他們人生的穩定器和助推器。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