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二季度和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初步核算結果。核算數據顯示,二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09萬億,同比增速為7.2%。這一增速相比一季度有所回升,同時高於同期GDP增速4個百分點。
根據數據計算顯示,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9.3%。
記者採訪瞭解到,金融業增加值增速回升主要因為二季度股票交易放量影響。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上升,主要因為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不少行業增加值收縮,由此造成金融業增加值佔比被動放大。短期內,隨着其他行業持續恢復運行,金融業佔比將有所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去年發佈的一篇報告表示,從長遠看,隨着中國儲蓄率下降、直接融資的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力度加大,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總體上也將趨於下降。
股票交易放量推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金融業增速高點出現在2014-2015年。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四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各季度同比增速均超過14%,其中2015年二季度增速達到19.5%。2016年季度同比增速出現下滑,至當年四季度達到2.6%的低點,此後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增速波動回升至6%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速為7.2%,相比一季度回升1.2個百分點,是2019年三季度以來的高點。
滬上某中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師表示,這與去槓桿的政策節奏和力度調整有關。前兩年去槓桿力度比較大給金融業帶來一定壓力;今年穩增長壓力加大,金融業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實體部門的槓桿率回升,體現為金融業增加值增長。
“現在實體經濟景氣度較低,工業製造業盈利增速下降,更多的盈利集中到金融行業也可能是一個原因。”前述券商固收分析師表示。
根據統計核算方法,季度金融業增加值主要依據相關指標進行推算。具體而言,統計核算時將金融業分為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類,分別以人民幣存貸款餘額增速、股票交易額增速和保費收入增速為相關指標對季度金融業增加值進行推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55.0%及以上,景氣指數較高。具體來看,二季度銀行業貸款增速及保險業保費收入增速相對平穩,金融業增加值主要由股票交易放量推動。
央行數據顯示,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總體上來講銀行業也有變化,但這個量波動不是特別大,金融業增加值的劇烈波動主要來自於股票的成交量。”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
股票方面,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股票交易總額為39萬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0%,而去年同期的增速僅為14%。
佔比被動上升
所謂“金融業增加值”,是指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金融部門在一定時期內通過提供金融服務創造的國民財富價值總量。和其他行業一樣,金融業增加值同樣為國民經濟創造GDP。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4.23萬億,同比增長6.6%。從國民經濟11個大類行業來看,這一增速僅低於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4.5%)。這可能因為疫情影響之下,很多行業“停擺”,但信息業、金融業很多業務可以通過網絡辦理,影響相對較小。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杜希雙表示,服務業預期不斷改善。6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高於上月1.1個百分點。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5個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臨界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處於59.0%及以上,業務量有所加大。
在多數行業增加值下降的背景下,金融業增加值佔比被動放大。根據數據計算顯示,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4.23萬億,佔GDP的比重為9.3%。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上半年金融體系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銀行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上半年信貸、社融增速在13%左右,遠遠超過GDP增速,所以金融業增加值佔比出現上升。
拉長時間看,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至2015年達到峯值(8.4%)。2016-2018年連續三年下降至7.7%,累計下降了0.7個百分點,不過2019年佔比回升至7.8%。今年上半年在多數行業增加值下降後,金融業佔比大幅攀升。
近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比超過了部分歐美髮達國家,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去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發表《我國金融業增加值規模較大的原因和效果》一文稱,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比在國際上仍處於較高水平。這種偏高與我國經濟結構特點和發展階段有關。
文章指出三個原因:一是儲蓄率高,金融機構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規模大。
二是中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金融機構在其中承擔的風險多,提供的服務也多,由此帶來較多的金融業增加值。三是,金融業增加值核算時未考慮潛在的損失,因而存在高估的可能。
“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業的高增長是在工業企業盈利下滑的情況下發生的,金融業發展速度可能超出了實體經濟承受能力,需要謹防金融空轉和泡沫風險。”前述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師表示,“金融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這意味着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繼續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促使金融業迴歸本源,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