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慢慢變富》一書的共讀。
上一篇文章裏,我們聊到了選擇股票進行投資時,什麼樣的股票值得我們長期持有。(更多內容,請戳:《慢慢變富》(選股篇):把握價值投資的3個要點,讓時間陪你變富!)
首先,我們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在面對誘惑和考驗時,一定要穩得起,以3-5年為單位,判斷是否要入手一家公司的股票;
其次,我們需要建立負面投資清單,尊重自己的極限,不能因為貪圖一時的利益,盲目進入自己並不擅長的領域;
最後,閲讀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是每一位投資者都該掌握的技能,你即便不是會計金融科班出身,也該學會解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然後建立起一套自己的選股系統。
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則將進入到了投資的另一個關鍵環節,即估值。
估值即是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為什麼會説「估值」是科學?相信很多老股民都很清楚。
是因為估值的定義和公式都已經十分清晰,你只要對一家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便能夠計算出這家企業的內在價值,然後馬上清楚它的價格是否合理。
那麼,估值為什麼又是一門藝術呢?來和靈遙一起讀讀看「估值」這一章節,一同尋找問題的答案吧~
01.
估值公式那麼多,
到底哪個才最靠譜?
首先,我們雖然都知道估值的定義: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其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但是,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如何計算呢?
在美國帕特·多爾西所寫的《股市真規則》一書中,我們發現現在常用的估值方式一共有3個,分別是:
市銷率(PS)是現在的每股價格與每股銷售收入的比,用公式表示如下:市盈率(P/S)= 每股價格 / 每股銷售額。
市銷率是「成長股投資之父」菲利普費雪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提出的指標,因為反映的銷售收入比財務報表中的利潤更真實,因此可以粗略判斷相同行業哪家公司的股票更具有投資價值。
但是,市銷率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即銷售收入的價值取決於公司的盈利能力,既可能很小,也可能會很大。換句話説,一家公司如果披露了數10億的銷售收入,但每一筆交易都是虧損的,我們只看股票的市銷率便會比較困難。
因此,有的投資人便會連着蒐集一家企業多年的市銷率,然後判斷其在何種範圍以內上下波動。
市淨率(PE)是把股票市值價值和檔期的資產負債表的賬面價值(也就是所有者權益或淨資產)進行比較。
這種估值方式的提出者格林厄姆認為固定的盈利或者現金流的短暫的,我們必須指望公司當前有形資產的價值。
但是,由於現在不少企業的現金流來源,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在它的有形資產,還有諸如程序、品牌、數據庫等在內的無形資產。而有的企業雖然其市淨率很大,但是考慮到其在未來貶值,乃至一文不值的風險,也不能夠盲從。
比方説,一家服裝公司和一家開酒廠,很明顯後者的庫存會隨着時間推移增值,前者則會隨着時間推移貶值,市淨率即便再大也是有水分的。
3. 市盈率
市盈率是目前是市場上普遍運用到的估值工具。我們常説的這家公司估值低,那家公司估值高,大多數情況下指的便是它的市盈率估值。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對那些把當期利潤用來投資於店面擴充、設備升級,或是技術研發的企業來説,它即便未來發展很可觀,市盈率的數據也不一定好於一家穩紮穩打的公司,不為來年做準備的企業。
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市盈率未必好於市銷率。
所以説,所謂「估值」的藝術,其實指的是我們在評估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時,並不能夠被這些估值公式所侷限,而是要站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來判斷其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02.
瞄準4大因素,
解救落難「王子」
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才是真正的成長型企業?這裏,我們不妨向巴菲特學習,從下面四個因素入手:
毫無疑問,一家企業的存續時間越久,能夠創造的價值也就越高。
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同樣是開辦公司,你的企業如果1-2年就倒了,別人是百年企業,明顯別人家的更容易吸引到買者,價值也會跟着水漲船高。
因此,「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這句俗語同樣適合於A股市場,那些在市場上活得更久的,如,同仁堂,怎麼着也會有更高估值溢價~
正如同你每年會拿出一部分錢來「自我充電」,一家企業為了維持競爭地位或者擴大生產,也會拿出利潤中的一部分來進行「再生產」,剩下的才是真正的自由現金流,自己真正賺來的真金白銀。
這筆錢數額的多少,往往又取決於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或者説企業成熟商業模式。
一般來説,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越是成熟,越是有本事花小錢,賺大錢,那麼,在遇到經濟寒冬時,企業便會更容易活下來,成為穿越熊市的「常青樹」。
為什麼一家企業未來產生的自由現金流要折現呢?
因為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比如,我們今天收到的錢可能會被投資出去賺取某種利潤,而我們在收到回報時,不能夠把它用於投資。
另外,由於我們永遠無法確信,未來的收益是否能夠收回,因此也必須要為風險作出補償,即風險溢價。
所以,我們從一定程度上來看,折現率的高低,正是企業未來會承擔風險的大小。如果一家企業的折現率越高,那麼,企業未來的風險也就越大,我們在投資時便要謹慎入手。
好馬要配好騎手,好船要有好船長。再牛逼的企業,如,瑞幸咖啡,搭上了一個財務報表故意造假的管理層,也要涼涼。
因此,你在投資時,切不可以因為利益的水漲船高,便對其背後的管理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呀~
03.
成長股的「估值殺」,
想説愛你不容易。
最後,我們再來談一下成長企業背後的貓膩,「估值殺」。
正如同所有的價值投資者都想要拯救被市場低估的落難王子,每一家企業的創始人都知道如何迎合投資者的訴求,把自己給包裝成一家價值被嚴重低估的企業。
結果,一旦市場普遍預期的高速成長不在,這家企業便現出了原型,讓投資者白白空歡喜了一場。
這種「估值殺」,我們該如何去理解和防範呢?在書裏,作者為我們準備了兩個情景模型。
模型1:市值1000億元,市場給予它15倍市盈率,多少利潤能夠支撐呢?
模型2:市值500億元,市場給予了它20倍市盈率,多少利潤能夠支撐呢?
帶入公式,前者需要每年66.67億元,後者需要每年25億元。
那麼,市場都在哪種情況下會分別給予這兩家企業15倍和20倍市盈率估值呢?答案很明顯,企業成長性要夠高,行業的天花板要夠高,市場的投資者要夠樂觀,等等、
但是,一旦黑天鵝來襲,或者經濟發生轉型呢?是不是又未必了?
因此,我們在進行投資時,看到那些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時,不要忘了提醒自己,如果碗沒有準備好,不是空歡喜一場罷了。
以上,便是估值篇的內容。
明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持有篇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