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4季度“建行·新華普惠金融-小微指數”報告發布。該指數於2018年10月首次推出,目前已經持續七個季度。雖然本期由於數據獲取問題而有一定滯後性,但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基於比較和動態視角,仍然可以帶給我們一系列重要思考。
該指數系列包括小微融資指數、服務指數、發展指數和營商指數,分別用了描述小微金融的需求方、供給方、自身情況和外部環境。具體看,去年4季度的表現分別為:融資指數的需求指數略有上升、供給指數大幅上升,營商指數略有上升,發展指數小幅下降,服務指數中的可得指數有所下降、質量指數則上升。結合各類細分指數的內涵,我們可以看到,總體上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環境都在不斷優化,而小微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則遇到了越來越多挑戰,進而使得小微金融需求出現一些問題。實際上,在年初疫情暴發之後,估計這些矛盾變得更加突出。
具體看,去年4季度融資需求指數雖有上升,但分行業看只有製造業上升,其餘均有小幅下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下降幅度較大。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和質量普遍提升,但是從金融服務可得性來看,五大行業可得指數均有所下降,或許雖然服務模式不斷改善,但小微發展自身遇到問題,也不可能迫使金融機構過於放棄市場金融原則。同時,用以衡量小微企業訂單、成本、活力、信心的發展指數,則普遍有所下降,從區域看,遼寧發展指數下降幅度較大,為48.83點,環比下降2.90點。
到今年一季度,在國內外疫情影響下,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整個實體企業部門都遭受嚴重打擊。與此同時,據銀保監會統計,一季度末普惠性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突破兩位數,超過12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歷史高點25.93%。由此來看,小微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已經不僅僅是金融服務的“短板”問題,而是在經濟週期、短期衝擊、外部環境、行業變遷、內在因素等多重影響下,所遭遇的系統性挑戰,這些問題也並非僅靠金融能夠解決。
首先,支持小微企業真正練好發展“內功”,才是政策着力的根本。既需要避免“一刀切”而變得政策泛化,因為在經濟週期波動中,諸多小微企業退出市場也是全球都難免的;也需要防止政策方向的扭曲,除了有助於產業鏈增長的、有創新能力小微企業之外,還需關注不同行業難以缺少的小微企業,比如中低端服務業;更需為小微企業不斷改善公務服務與管理、税費、社保等環境,幫助其提升企業管理、技術、人才、市場能力。
其次,當前小微金融發展中的矛盾,已經逐漸從供給方轉向了需求方。金融支持小微不能只看金融服務的規模,更需要關注結構,尤其要衡量最終的結果。例如,當前各國政策都逐漸轉向就業優先,特別是在危機挑戰下,就業成為經濟社會穩定的根本所在。當然,這並非指讓小微企業把貸款拿來應對短期危機,如給僱員發工資;而是強調中長期來看,需真正使金融資源不僅有助解決小微企業流動性難題,更能發揮資本力量來支持其可持續運營。
最後,在當前特定階段,政府推動金融支持小微具有合理性,但也要避免“運動化”。歸根結底,要激發小微企業生命力與活力,需要真正推動市場化,放開各種不必要的供給約束和管制,減少城市化過程中的粗放式行政干預,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下,讓小微企業在競爭中自由成長、興衰交替。從金融角度看,政府則需重點推動包括徵信體系在內的生態環境不斷完善,並利用特定政策性金融手段來彌補小微金融市場失靈。並且不應利用規制使商業金融變得政策化,而是在市場化激勵約束原則下,引導商業金融利用新技術、探索與小微企業共生髮展的新生態。(中新經緯APP)
【來源:中新經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